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改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流動狀況淺析

文思屋 人氣:1.92W
改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流動狀況淺析
[摘 要] 本文對一個改制企業技術人員下崗後的流向作跟蹤調查,分析闡述了改革過程中人才流動的狀況、勞動人事制度的 變革、企業經營活動中人才的競爭,以及改制給企業職工所帶來的利弊得失,進一步總結了以下的深刻結論:改制帶 來了人才合理流動,給人才市場輸送了大批的新鮮“血液”,實現了人力資源的重組;企業得到了所需的人才,工程技 術人員改善了自身待遇,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  [關鍵詞] 改制;下崗;勞動人事制度;人才流動與競爭
   
  2001年,江西手扶拖拉機廠改制完成,企業的經營活動基本結束,全廠下崗職工開始走向社會。6年過去了,當年那些迷茫困惑的內退職工,特別是其中的工程技術人員,如今走向了哪裡?他們的處境如何?跟蹤分析這些人走過的足跡,對於瞭解改革開放後人才流動的趨向、勞動人事制度的變革、企業經營活動中人才的競爭,以及改制給企業職工帶來的利弊,確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人員流動狀況及其分析
  
  筆者收集了江西手扶拖拉機廠改制前在崗的58位中高階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的資料,其中總工程師辦公室8人,小型拖拉機設計研究所21人,工藝質量檢驗部門29人。跟隨他們時而固定,時而飄忽的腳步,追尋到他們流動的最後位置(老工程技術人員截至退休前),其大致情況分佈如下(見表)。
  (一)留守本單位(改制後留下的贛農公司破產清算組和贛發、海順公司等幾個生產實體)計有12人,佔總人數的20.7%。
  (二)同行業工廠:競爭單位(北方某汽拖廠)3人;兄弟單位8人,共計11人,佔總人數的19%。
  (三)其他機械行業工廠:沿海發達地區8人;省內10人,共計18人,佔總人數的31%。
  (四)省內各高等、中等院校9人,佔總人數15.3%。
  (五)其他行業6人,佔總人數10%。
  分析研究轉制後該廠工程技術人員的人才流動狀況,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很有意思的資訊,下面逐條給予分析。
  1.江西手扶拖拉機廠工程技術人員是經過國家多年培養和在技術工作中長期磨練、掌握了產品開發及製造相關知識、資訊的專業人才,是企業的寶貴財富。留守本單位約1/5的工程技術人員是原企業的精英,在大幅度減員的情況下,他們擔負起了原企業承擔的幾乎所有的職能和工作。改制後留下的贛發和正力公司等生產實體,在全體員工特別是留下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做到了產品技術開發不停頓,生產製造水平、市場銷售份額年年提高,作為主導產品的手扶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產量保持了原有的銷售勢頭,新開發的收割機和新型號的農用運輸車也開闢了新的市場。企業經過脫胎換骨的改造,在競爭激烈的農機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充滿了勃勃生機。6年來,幾個實體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目前,幾個實體都羽翼豐滿,陸續遷出了老廠區,到各個新建的工業開發園區謀求新的發展。改制後的國資清算組工作也衝破了層層阻力,逐步解決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將國資清理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這一部分工程技術人員工作非常安心,他們的工資待遇比改制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留守技術人員深刻感受到:改制能夠解放生產力,促進企業進步和生產發展。
  
  2.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邁進,創造、接受、利用、加工資訊和掌握知識經濟的人力資本在企業的財富創造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由原來的物力競爭轉向人力資本的競爭,人力資本比物力資本更為稀缺。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最活躍的一環,人力資本的競爭、企業的競爭主要表現為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人才優勢,才會擁有市場優勢。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和發展,員工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侷限不僅會受到實際工作的挑戰,而且會嚴重製約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小康大業,人才為本,這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汽拖行業、農機行業人才競爭非常激烈,人員的流動異常頻繁活躍,從人員流向分佈表可以看到產品開發設計人員成建制的流向同行企業的奇怪現象。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種競爭和流向是由來已久的。早在改制之前,北方某汽拖廠就覬覦手拖廠塗裝的實力,以高薪挖走了相關的技術人員,委以重任。競爭對手或者同行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業務嫻熟的產品開發設計團隊,對改制了的企業自然已經談不上損失,但對還需發展的企業,自然是如虎添翼;對困守危城的技術人員,更是一種解放。因此,這種流向實際上是良性的,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