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社會影響的幾點思索

文思屋 人氣:1.66W

本站小編為您提供一篇關於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社會影響的幾點思索的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社會影響的幾點思索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淵源,而且對現代中國社會乃至世界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分別從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思想“學而優則仕” “非所宜言”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做出批判性的分析,啟發大家重新思考傳統文化與我們未來的關係,通過理性做出判斷,更好的讓傳統文化服務於現代社會。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實影響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眾開始越發的關注精神生活,越發關注中國傳統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說大義,談古今。實際上,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影響著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滲透在每一位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必然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第一,“學而優則仕” 儒家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兩千年之久,它的理念即便是僅為知識分子學習,也早已滲入民間,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社會。西方的封建制度中,君王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直接的統治整個國家,更多的是自己封地的領主和其他領主效忠的物件。這一結構的先天缺陷就是國家結構鬆散,且君主缺乏人才參與國事,導致戰事的頻發,生產力發展落後。相比而言,中國的封建制度在文官的選取方面遠遠優於同時期的西方。“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普通人通過讀書,通天文,曉地理,得治國安邦之術,而後輔佐君王。它一方面是高度大一統的體現,另一方面,確實是聚攏全國人才的有效方法:君主完全掌握國家的一切,朝廷作為權利中樞集中管理國家,國家可以通過科舉考試獲得所需的人才來輔佐君王,這一切使得我們國土可以很遼闊,人民可以相對長期的處於戰亂較少的狀態下,集權統治使得一切都更加平穩。

 

  民眾通過讀書獲得才能,在施展才能的同時獲得地位,這樣,官在民眾中的地位就高於常人,也就形成了“官本位”。“官本位”的思想使得民眾階層,包括普通的地主階層與統治階層越發分化。它決定了人在很大程度上所有行為的出發點都是處於私利,這一點與《國富論》中的觀點是一致的,不過儒家,或者說最終佔統治地位的儒家卻冠冕堂皇的冠之以“貴長而尊官”、“以吏為師”。誰一旦當了官或做了什麼長,便在社會上受到尊敬,而不問其政績如何。這使得官場一面代表著管理一方水土,另一面代表著爾虞我詐;一面代表著光宗耀祖,另一面壓榨著貧苦大眾。

 

  官本位的思想在當今的社會依然影響深遠。官員明顯凌駕於普通人之上,這對於社會的發展並不一定是好事。表面上這樣可以社會穩定,但實際上,社會基層與管理階層沒有很好的溝通,兩者的利益關係容易脫鉤,這樣會阻礙社會向更自由的方向發展。時常聽到民眾動焉上訪甚至有人還假上訪來達到春運免費坐車回家的目的',它的本質是兩階層利益的不對應以及力量對比的懸殊差距的表現。官本位思想會導致社會普遍傾向於強化行政職權,這樣又會導致法治建設的滯後,阻礙法治社會的建成。當然,行政強化並不一定總是負面影響,但在中國整體的經濟水平即將跨過動盪區的未來幾十年內,過分強化的行政力量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學得好不一定非要當官,當官也不一定就可以謀到私利,人民更多的依靠民主化、法制化來管理,這才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正確途徑。

 

  第二,“非所宜言”《易經》中一句“君子以慎言語”為後人闡明瞭一個做人的道理:不要說不該說的話。後世有不少勸人謹言慎語的名言警句,如“慎言不譁”、“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風流不在談鋒上,袖手無言味最長 ”等等。歷史上也常有“不慎言”大臣遭皇帝貶黜甚至賜死,都在告誡後人要少說話,說好話。

 

  自從孔子作《春秋》就有了為“尊者諱”的做法,司馬遷作《史記》也受其影響,掌權者對歷史的“篡改”也算是來源於此,人們爭相說好話,而對“不該說的話”則經常避之不提;然而儒家的思想是要輔佐君王,由此又有不少人譏諷世事,直言諫主。前者做多了是阿諛奉承顯而易見,而後者做多了也絕非什麼好事。若皇帝較為軟弱,進諫的自然就多。可是問題在於大家都在進諫,真正的目的卻掩藏於後,為王者也難辯真假;若皇帝鐵腕統治,又會使直臣不敢進諫,增多溜鬚拍馬者。前者有萬曆皇帝,一氣之下再不上朝,後者有明祖朱元璋,落得個暴君的名號。

TAGS: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