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國畫“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文思屋 人氣:4.88K

摘 要:“留白”是繪畫藝術中的專業術語,在書畫的創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高度的應用價值,在現代平面設計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包裝存在於社會中的各個角落,食品、物品、工具等都需要包裝設計來予以襯托和解釋說明,通過包裝設計來讓人們瞭解物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現階段,人們的欣賞視角在不斷髮生變化,注重包裝設計的創新性,本文就國畫“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淺析國畫“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國畫“留白” 應用 包裝設計

包裝設計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消費者是根據外包裝的精美度和創新性進行商品的選擇,優質的包裝設計能滿足消費者在視覺上的需求,可見包裝的設計要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留白是國畫中的經典之筆,是繪畫中的重要術語,將具有傳統氣息和藝術氣質的留白應用到包裝設計中是神來之筆,實現了外包裝設計的創新,將留白要表達的簡約、浮想聯翩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值得在包裝設計中應用。

一、國畫留白概述

國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是我國珍藏的瑰寶,屬於文化與藝術的融合,是藝術的結晶和見證[1]。在國畫的創作中,“留白”屬於畫技與畫意,被廣泛應用到國畫的創作之中,豐富了畫作的表達意蘊和技巧,展示了一種更加大氣簡約的畫風和創作態度,促使國畫更具大氣、氣派直觀,提升了國畫的藝術價值,留白的應用恰到好處。在國畫創作中留出一定的空間,是為獲得更大的展現機會,強調留白與畫作結合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巧妙地運用留白是關鍵。

藝術大師都是留白的能手,在留白方面具有豐富的藝術造詣,在其作品中都有所體現,作品中留白處處可見。每個留白的部分都蘊含有豐富的情感和意蘊,能為人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更能彰顯國畫大師的風範,將具有智慧型的留白巧妙地運用到國畫中。

二、國畫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2.1 藉助留白色彩的變化,影響消費者的情緒

包裝設計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各個角落,水果、蔬菜、零食、工具、電器等都離不開包裝,為了更好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應對產品的包裝設計進行創新性的設計,融入更多的新意或藝術特色,能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提升包裝設計的價值,增強產品的受關注度,其中國畫“留白”即是可應用的關鍵點。現代包裝設計中對留白的應用愈來愈頻繁,通過留白色彩的不同運用,來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根據所包裝物品的屬性進行留白色彩的變化,可有效影響消費者的情緒,大大提高留白的設計價值[2]。例如,在彩色糖果包裝中,可以分為不同的色彩,黃色、橘紅色、粉紅色、綠色、白色等不同的顏色。以亮色系為主,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給人以甜甜的感覺,可以製作成造型奇特的卡通形象,以達到包裝宣傳的效果。

2.2 藉助留白烘托意境,以增強設計的藝術性

留白在包裝中的使用除去在視覺上影響消費者的情緒外,也可藉助留白來烘托情境,渲染包裝的意境和藝術性特色。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藉助留白來彰顯氣勢和氣魄,促使包裝更加傳神和形象,增強包裝設計的藝術性能與整體性。將意境與包裝結合起來,可有效增強包裝的吸引力,是包裝創新性的重要體現,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在產品的包裝設計中,我們以酒瓶的包裝為例,孔府家酒就是其中的典型,以金色來鑲嵌底邊,既有白虎紋樣,還印有書法品名[3],留有很大的空白,讓人們對中國文化的奧妙進行探索,烘托了更為古樸神韻之感,將意境傳達得更為傳神。

2.3 憑藉留白的空間性,來感知空間上的移動

在包裝設計中應用國畫的留白技巧,憑藉留白的空間性,來感知空間上的移動,增強空間上的間隔,以展現留白的延伸性與伸展性特點,根據包裝設計中的'情感寄託,來進行留白的合理穿插,巧妙地將留白與包裝結合,以增強包裝設計的整體性和完整性。藉助留白的空間性,應運用到包裝的構圖設計中。例如,在包裝中人物放風箏,要留出大面積的空白,在高度和長度上都要延伸,一方面代表著放風箏的天空,另一方面表示放風箏人要奔跑的方向,通過留白來感受包裝設計中的動態和移動軌跡,是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有效利用。同時,為了增強包裝設計的真實性和自然特色,會在設計中將人的倒影融入進去,也是對留白的使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國畫“留白”在包裝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增強了包裝的主體效果,在繪畫中留有一定的空白,根據所描繪作品的特點和外部環境屬性來選擇合適的顏色,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具有強烈的神祕色彩,在包裝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包裝設計中應用國畫留白,是對文化與藝術的傳承,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有利於增強包裝設計的主題和整體性,提高包裝設計的感染力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葉德輝,李繼俠.論國畫的留白與產品設計的非裝飾化風格[J].包裝工程,2012,04:121-123.

[2]彭烈洪.國畫“留白”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2,07:67-69.

[3]董齡燁,楊思佳,羅冠男.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留白”語境與當代平面設計[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