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就業的特徵

文思屋 人氣:1.92W

考察當代主流的經濟增長理論,就會發現:新古典經濟學以生產為核心,以均衡為目標,建立在完全資訊的假定基礎上。它採用生產函式這一基本分析工具,來描述和研究經濟增長。該理論把勞動、資本、土地等視為主要的生產要素,而把知識或技術進步視作外生於經濟系統的變數。這說明在新古典理論基礎上,研究和討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問題存在著先天不足。以羅默等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改變了新古典理論的傳統,把增長理論建立在了知識內生的基礎上。以該理論的觀點看,知識增長是經濟增長的關鍵,知識是一種特定商品。它既不同於公共物品,帶有私有物品的性質,但是又與一般私有品有著區別,即它具有與人共享的性質。因此,知識可以在低成本條件下進行擴散,具有無界增長性,這使得知識具有良好的外部性。由於知識的這一屬性,經濟增長就出現了報酬遞增、勞動力就業結構改變的情況,而且經濟系統也具有了長期增長的可能性。羅默的新增長理論證明,一個長期的、均衡增長是存在的,其增長的發動機是知識的不斷積累。從實際的情況看,根據有關資料[,」,從1970-1994年間,在OECD所有國家的整個製造業中,熟練工人的就業數量增加了10%,而不熟練工人的就業數量則下降了70%;與高技術相關的高工資就業增加了20%,中等工資就業下降了20%;按受教育程度分,中學畢業以下的.人員失業率為10.5%,而有著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員失業率則僅為3.8%。這種情況說明,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失業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勞動力知識結構與產業結構匹配程度的問題。象美、日等經濟與科技發達的國家,同樣面臨著失業的困繞,其原因就在於結構調整。例如在現代計算機、電子及資訊科技廣泛應用的情況下,與機器大工業時代相適應的勞動力出現大量過剩。這些簡單勞動力在機器大工業條件下容易實現互換,而在新經濟環境下,知識本身發展迅速,勞動者技能變化較快,勞動力就業崗位就難於象傳統工業經濟中那樣進行替換。這是由知識本身的特徵決定的,是人類跨人新經濟時代初期不可避免的結構失業難題。

新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就業的特徵

1.1就業問題實質是人類工業文明的產物

農業經濟時代,勞動者的主要活動是從事農產品生產,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會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家庭或莊園,生產成果是在家庭以及莊園成員之間平均分配,勞動者實際上獲得的是“制度工資”而非“勞動或就業報酬”,因此農業經濟時代不存在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就業問題。人類進人工業化時代後,大量採用機器進行生產,通過“資本僱傭勞動”的典型形式,大批勞動者進人工廠從事規模化生產活動,並且逐漸形成了勞動要素對資本要素的依附。由此出現了資本積累進而影響整個經濟增長的結果,而經濟增長反過來又決定勞動力就業以及相應的收人分配問題。

進人工業化後期,尤其是新經濟時代以後,人力資本要素逐漸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人力資本載體的勞動者,其就業模式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對創新勞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勞動者與資本兩要素的相對價格已因供求狀況的改變而發生了實質的改變,創新性勞動在與資本的結合過程中獲得了更加主動的地位,而且在一些情況下出現勞動僱傭資本的局面。在傳統工業經濟條件下,勞動者就業增加的速度與規模,一般須依賴於資本(物質資本)的積累與擴張情況。這也就是為何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勞動力就業率仍主要依賴於經濟總量增長速度的原因。在新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尤其是創新型勞動力)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工業化就業模式的束縛,反而物質資本在與這一要素的結合中居於從屬地位,這些特徵在知識創新集中行業已非常顯著。

1.2人力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與就業中的作用凸顯

工業經濟時代,勞動者主要從事體力或以體力為主的集體活動,此時勞動力在對生活資料的消費過程中,只要能恢復必要的體力與腦力就可以了,個人人力資本投資居於無關緊要的地位。在新經濟條件下情況則大不相同,整個勞動力群體就業的規模、勞動力個體對就業的依賴程度、甚至巨集觀經濟的增長都取決於人力資本積累及其投資。可見新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增長是以人力資本為源泉的增長,而與人力資本有關的消費與投資是經濟系統執行以及經濟總量擴張的重要方面,勞動者的個人消費不是獨立於生產過程的個人私事,而是與投資有了相同含義。廣義上講,勞動者的消費與投資是等價的,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在W.舒爾茨之前,歷史上曾有一些傑出的經濟學家關注人力資本,一位是亞當·斯密,他在當時大膽地把全體國民後天獲取的有用能力視作資本的一部分;另一位是H.馮·屠,他進一步主張將資本概念應用於人;歐文·費雪則“明確而令人信服地提出了一個完整的資本概念”〔,」。人力資本理論的奠基者W.舒爾茨充分地研究了來自人力資本的經濟增長,並進一步界定了人力投資的範圍和內容,他指出,“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這類資本(指物質資本一一引者注)與收人相對而言使用得越來越少了。……然而,人力資本則無疑是在按照一個比再生產性(非人)資本高得多的速度不斷地增長著。”tz}。經濟學家的上述研究思路說明,人力資本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增強是一個歷史趨勢。

由於人力資本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地位將在新經濟條件下日益突出。當然,這裡所說的教育不僅是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而是指現代整個教育制度,其中包括正規學校教育、網路教育、在職培訓等等。從前面關於創新勞動無限需求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在新經濟條件下實現以人力資本為源泉的持續經濟增長,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具有完善的人力資本投資機制,它保證前一階段經濟增長的剩餘通過人力資本投資而擴張,呈現出遞增趨勢。由此可見,教育對就業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教育作為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途徑,通過經濟總量增長擴大了對勞動力的需求,提高了就業率。另一方面,教育作為一項產業,發展教育本身亦將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這表明在新經濟條件下教育與勞動力就業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直接,並且教育通過就業進一步影響不同勞動力群體的收人水平。

1.3勞動力轉移有了新特點

眾所周知,在工業化時代,世界各國勞動力流動都存在這樣一個趨勢,即勞動力由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產業,等到第二產業有了一定發展後,大量的勞動力又由一、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這種現象在理論上被稱作“配第一克拉克命題”。然而新經濟條件下,勞動力流動一方面仍保持這一基本流動趨勢,但另一方面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例如一些代表新經濟特點的行業象資訊科技、計算機、高新技術等領域,其勞動力需求儘管也需要從第二產業轉移一部分,然而更多的卻是依靠新增勞動力群體中的高學歷、高技能人才來填充,而不是象過去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那樣,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主要由第一產業的勞動力轉移來實現〔3;。在新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在就業過程中將充分享受到資訊、網路技術帶來的便利。如果勞動者更換就業崗位,不一定嚴格依賴於就業場所的改變,他甚至完全可以在家裡受僱於千里之外的一個廠商,因此勞動力在就業空間上將呈現出分散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