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道路交通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學論文

文思屋 人氣:1.12W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某日下午,在廣州街頭,一名國小生舉著一塊上面寫著“讓我先過吧!”的牌子健步穿過馬路,此舉居然頗為有效,一輛黑色本田轎車正要從他身旁檫過去,國小生迅速把牌子轉向司機,轎車居然停下了。

試析道路交通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學論文

上面這個例子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為什麼每天有那麼多家長接送小朋友上學,就是怕孩子被汽車壓著,老百姓怕汽車。家長每天送啊、接啊,為此有的動用公家的汽車,有的家長請事假,有的爺爺奶奶齊出動,這中間耗費了多麼大的社會成本啊!有人說,步行者是對城市最友善的一群人。他們輕輕地走在道路上,不需消耗地球的石油資源,不會產生空氣汙染和噪音,不用佔據寶貴的路面作為停車位。

也有人說,一個司機駕駛一輛機動車,就好像是一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而行人則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如果士兵不讓老百姓,那麼老百姓只有死的份兒。可悲的'是,現在許多機動車司機喜歡“搶、逼、圍”,行人為之膽戰心驚。當汽車唬得行人左躲右閃、避之不及,還被司機無端斥責的時候;當行人在馬路上失去了做人的從容和自信的時候,這不僅是行人個人的顏面掃地,而是對人性尊嚴的踐踏。

在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行人行路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尊重。《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先進的立法理念,體現了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它用法律的形式引導社會尊重行人的生命健康權。當然,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條文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還有許許多多工作要做。

讓我們來看看國外是如何做好道路交通的人性化管理吧。

日本非常注意國小生上下學的安全,每天早上7時和下午三四點鐘,“花甲人才中心”派來的老人總會戴著黃帽、手拿黃色小旗(上面有“學校”兩個大字)在街道上小心地指引國小生過馬路。

日本的道路交通設計在許多細節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人性化的特徵。為了方便盲人過馬路,在十字路口設定有特定的音樂。在綠燈亮起的同時,這種特定的音樂就響起來,盲人聽到特種音樂就可以放心地過馬路。

日本有發達的地鐵、公交線路,他們的公交車非常準時。但是,日本經常發生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由於這種不可抗力,難免會影響到公交車的準點執行。而日本人的時間觀念特別強,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們,都嚴格遵守作息制度。遇到公交車輛誤點,乘客可以得到列車員發的一張卡片,那是一張“晚點證明書”,上面標明瞭你乘坐的是哪一趟車,幾點鐘開始執行,晚點了幾分鐘等等。這些乘客到了自己的公司以後,把誤點卡片交上去,就不會因為遲到而被扣除薪水了。

英國全境多雨,街道上的行人經常有被途經的汽車濺溼衣服的情況。從2002年12月6日開始,英國警方開始向巴士司機發出警告,如果雨後行車不減速,導致濺人一身泥水,將可能受到控告。

在澳大利亞,由於該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成為世界各國遊客爭相前往的旅遊勝地。澳大利亞各大城市除了有厚厚一大本交通地圖外,還有一種實用、方便的“廁所地圖”,它標明瞭全國各地公共廁所的位置和開放時間。澳大利亞全國大約有1. 3萬個公共廁所,全部免費使用,因而極大地方便了行人、旅遊者和計程車司機。

國外的道路交通管理就是這樣從一點一滴做起,處處為廣大民眾著想。在我國,在道路的設計和管理上,體現“以人為本”思想也大有文章可做。

如果有人問:當你要過街道,但是沒有斑馬線,你希望繞行多遠就能過去?你可能回答說“越近越好”。可是現在有些城市的主要街道,隔離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和行人的護攔修建了那麼多,佔用了大量的道路面積。除了交叉路口外,有時在長達500 m甚至上千米的距離內都沒有過街斑馬線!老百姓過馬路極不方便。在這種情況下,性急的行人翻越隔離護攔就在所難免了。對此,有關部門總是責怪“那些人素質太差”,而沒有檢討職能部門貫徹“以人為本”方針不到位。專家的測試資料表明,行人過街繞行的最大承受距離為300 m。因此,城市過街斑馬線的合理設定間距應該為100~200 m,同時要儘可能配備過街人行訊號燈。有關部門在制訂道路交通管理措施時,應當充分考慮行人的利益,解決行人過馬路難的問題。只有這樣,行人橫穿馬路和隨意翻越隔離護攔之類的不文明交通行為才會大大減少。

對於機動車駕駛員來說,拐彎時提前開啟轉向燈、遇到行人過街踩剎車,只是伸伸手、動動腳的問題,卻體現了一名駕駛員是否懂得時刻尊重他人這一基本的道德準則。如果馬路變成了“虎口”,責任在開車的人,而不在走路的人。因此,所有的車輛駕駛人員應該懂得禮讓行人。否則,應該吊銷他的駕駛執照,讓他加入“走路一族”的行列,學習從一個走路者的角度來體驗過馬路的不便之處。

總之,道路交通管理必須以人為本,這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因此可以這麼說,當道路交通管理變得人性化了,我們大家離真正的美好生活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