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芻議建築節能環保的運用及發展論文

文思屋 人氣:9.59K

 一、我國建築節能環保現狀

芻議建築節能環保的運用及發展論文

對於我國建築工程的節能環保工作來說,這一工作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進行的。但是在認識上面存在著不足,相關的體制也不夠完善,技術上方面達不到相關要求等等,這些都會對建築節能環保的應用以及推廣產生了嚴重的制約。隨著生態環境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開展,這些工作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建築節能環保的應用

(一)牆體的節能環保設計

對於牆體來說,通常都是建築的外圍的結構主體。所以牆體的設計可以對整個建築的節能環保起著直接的影響。在牆體的節能措施一般有兩種:建築的保溫節能設計和建築的隔熱設計。在這兩個方面的建設環節中增加環保節能的元素,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門窗的節能環保安

對門窗的效能衡量指標一般有以下幾種:隔熱控溫的作用、陽光的得熱作用、採光效果以及空氣的滲透能力等等。杜宇玻璃來說,其傳熱能力通常是比牆體大的多的,所以在這個環節中運用一些保溫隔熱效能較好的門窗可以有效的對建築物的能耗進行適當的`降低。在門窗之間進行絕熱效能的改善,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對玻璃窗的層數進行適當的增加,與此同時,還可以對門窗進行配置密封條的手段來對其氣密性加以提升。

(三)採暖的節能環保應用

在現階段的建築採暖工程中,有一個比較經濟實惠的做法就是採用水源熱泵的系統。這項技術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表層的水源中吸收的太陽熱量以及地熱所形成的熱能資源加以合理化的利用,通過熱泵的原理,加入少量的高位置電能,從而實現低位熱能轉移的一項技術手段。一般來說,地下水溫的波動幅度較小,在利用的時候能夠保障後期使用的穩定性,這樣的工程技術不僅僅環保節能,還能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四)通風的節能環保應用

一般在夏季的時候,為了得到舒適的環境很多人都是採取空調的措施,但是與此同時,空調帶來的是高能耗,大汙染等。在未來的建築工程中,需要有一種新的方式來對當前的空調進行取代,使得建築更加的趨向自然。因此,在這個環節中,通風的設計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使用空氣對流的方式,不僅僅可以快速的帶走室內的熱空氣,還能夠對空氣的質量進行改善,保障人們居住環境的健康。現在一般所使用的技術主要有:地下風涼技術、煙囪效應技術以及風洞效應的技術。

 三、建築節能環保的發展策略

(一)科學合理複製生態環境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各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相應的氣候狀況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對建築進行相關的設計時候應該清楚的瞭解當地的氣候狀況,對設計的選擇應該有效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從而在建築設計中能夠對於當地的氣候狀況合理化利用,以此來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可以依照其他地方的設計原理進行生搬硬套,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遠,偏離了原來的設計初衷。

(二)針對性的使用高新技術

在建築的施工環節中,對於高新技術的使用需要慎重考慮。在使用的階段,需要各個系統之間合理的配合,這樣才能把技術的作用發揮至最大。與此同時,還應該對於技術進行鍼對性的選擇,這樣才可以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三)採取先進的作業系統以及工具

對於生態環保節能的建築工程來說,它的作業系統往往是比較複雜的,對於品質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繼續使用一些低端以及常規的技術手段來進行操作就會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在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的引進新的作業系統和工具。對於現階段國內的計算程式來說,很多的施工單位依舊使用的是傳統的,這個舊式的操作理論相對落後,不能夠對於當前的需要進行滿足。

(四)建築工藝以及技術相融合

對於建築的設計工作來說,這是一門有著藝術成分的工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技術才是建築設計的本質。所以,在對於建築進行設計時,尤其是生態建築的建設,應該對於整個建築的特點進行考慮,在把握整體功能的基礎上面再附以形式感,不能僅僅追求其形式感。所以在這個時候可以進行兩者的有機融合,在設計中既保留著建築應有的功能又可以有著華麗的外觀。

(五)改革傳統的設計模式

對於生態城市的建設,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一份節能環保的設計方案來輔導施工。但是從現階段的環境來看,很多的建築單位對於這個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很多不但不知道怎麼結合節能環保的理念來進行設計,而且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進行設計方案的制定。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建築單位需要對於傳統的設計模式進行革新,培養專業的人才來加強這方面的設計工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築中投入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可能會使得基礎的投資較重,但是後期的效果確實當代居民所需要的。因此,為了進一步迎合市場的需要,建築單位應該在今後的建築設計環節中多多的加入節能環保的理念,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生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立雄.建築節能[M].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12:1.

[2] 聶玉強.國內外建築節能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建設科技,2011(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