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徵探析論文

文思屋 人氣:2.75W

作為現代電影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音樂正在被賦予無可替代的重要使命。電影音樂具備音樂藝術性和影視藝術性的雙重審美特徵。具體到表現上,主要體現了音樂的唯美性、情感性、空間性等;電影的蒙太奇性、人屏互動性、畫面傳遞性等。音樂藝術性和影視藝術性獨特審美表現的相互融合,形成了電影音樂獨特的藝術風格,又具有多種審美特徵。

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徵探析論文

一.電影音樂的相關範疇概述

1.電影音樂的分類

從音樂素材的獲取與使用來看,電影音樂可以分為原著音樂和非原著音樂。原著音樂是專門為該影視作品設計的音樂素材,是劇作家與作曲家以及導演共同構思且創作的專項音樂,具有展現影視作品和推動電影音樂發展的作用;非原著音樂的使用相對較為普遍,是在音訊作品中發掘適合影視作品的既有音樂,由於非原著音樂的使用更為方便快捷,因此現有影視作品中,使用非原著音樂佔有比例較大。尤其是在電影發展初期,電影音樂中的音樂藝術,主要是由已有的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進行畫面配音,或者對既有音樂進行簡單修改,而直接使用,後期逐漸出現異類音樂。

2.電影音樂的表現形式

音畫關係是電影藝術得以成立的基礎,音樂在電影中具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分為畫內音樂和畫外音樂,其中畫內音樂也可以理解為客觀性音樂或現實性音樂,畫外音樂可以理解為功能性音樂或主觀性音樂。畫內音樂是對螢幕畫面中的音源概括,包括各種畫面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不僅包括影視作品中的人物的唱、奏等,還包括影視作品中的音樂會、舞會、歌舞、小唱、街頭音樂等多種形式。畫外音樂主要是螢幕畫面上沒有展現發音源頭,但是卻又有音樂的匹配;畫外音一般是有劇作家專門為該電影設計的音樂,重在為劇情服務,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和環境變化的烘托等。

3.電影音樂的藝術作用

作為有聲電影發展中重要的構成因素,電影音樂從簡單的音符到複雜的配樂、插曲音樂、主題音樂等階段,是一個從單一層面向立體層面轉化的過程,具有渲染人物心理、烘托環境氛圍、折射時代氣息,塑造人物、表現敘事、創造情感等多項功能。電影中的音樂藝術是受眾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的影音訊息,發展到現階段,電影音樂成為電影綜合藝術表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強大的塑造功能,還具有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調節功能,已成為現有電影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電影音樂也成為音樂藝術的一種重要載體。

二.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徵

1.電影音樂美感的非獨立性

電影音樂與傳統音樂美感審美方式上有著諸多不同,電影音樂之所以是電影音樂,是因為依附於影視作品而富有更加深刻、擴張的生命屬性。對於普通音樂的認知而言,必然被賦予更多的音樂屬性。電影藝術無論是時空還是時間,都是相互依附,畫面與音樂素材的共融融合共同構成了電影唯美成果。電影音樂的美感並非獨立存在的,極端的分析開來,電影音樂喚醒了人類感知力的立體屬性。在電影的藝術表現中,使用的音樂與畫面的關係往往更加的緊密,尤其是電影中原創的音樂作品,沒有電影的襯托,或許並不具備同樣的生命力與感召力,而失去影視作品的電影音樂,必將難以在歷史的長河中充滿擴張力。普通的音樂能夠流傳的因素主要源於自身的生長屬性,從一開始誕生即擁有自身的受眾群體,而電影音樂是伴隨著影視作品而誕生的,先入為主的審美原則必將對其審美層次和審美群體所接納,而脫離開來重新定位,必會因失去畫面受眾的群體而失去相應的生命力。因此,電影音樂的審美特徵難以獨立存在,必將伴隨著影視畫面的具象化表達而加深觀眾對審美物件的感受。

2.音畫結合的互動性

電影音樂與影視畫面的最普遍審美特徵就是“音畫同步”,是影視畫面與音樂旋律相互融合、彼此互動滲透、節奏步調一致的常見依存關係。不論是從傳播學上的考量還是心理學上的考慮,音樂元素都是影視畫面、人物對話、文字穿插、音響烘托等其他元素無法表達的元素。影視畫面傳達給受眾是直觀的、富有衝擊力或吸引力的視覺美感,而音樂的附加更增添了受眾感官上的立體感受。畫面與音樂的統一協調,讓受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讓渲染的氛圍更加具有喚起性。在《菊次郎的夏天》電影中,主人公正男和菊次郎在受困於車站時,一段小提琴音樂隨之響起,伴隨著鋼琴聲兩者與影視畫面相融合,將受眾帶入一個悽美的雨夜,隨後響起的大提琴再次奏響了影片的主題,將受眾的心境彷彿帶入到了一段深沉而又佈滿哀怨的記憶中,在記憶中,主人公尋找著自己的母親,而與之相伴的大提琴奏樂更是讓受眾沉寂在尋找中,在奏樂臨近尾聲部分,伴隨著雨滴的減小,歡快的小提琴奏樂將受眾從沉寂拉向歡樂,這段人們熟悉的小提琴旋律讓深沉的回憶包袱放下,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奔向希望的道路。這種音畫融合的特性,激活了畫面的單調與直白,讓畫面更具有想象空間和立體質感,實現了兩者相互襯托下的具象化。在《天使愛美麗》電影中,同樣的古典手風琴音色和悠遠的旋律猶如一陣微風,將歐式特有的典雅和浪漫撲面而來,歡快的音樂如同女主人天真爛漫的性格特點,活靈活現,像天使一樣可愛。這些電影音樂之所以充滿美感,是“音畫同步”的接觸效果,如果將音樂與畫面割裂開來,無論是畫面還是音樂的美感都將大打折扣,也難以成為彼此領域的經典之作。

3.電影音樂對畫面的敘事性

在電影音樂的美學功能中,音樂對電影敘事的烘托與渲染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音樂在電影敘事中的表現形式大致有情景音樂、劇情音樂、背景音樂等。對於敘事的情景音樂,音樂的選取主要是根據影視畫面的內涵而確定,此時的音樂對畫面主要是烘托氣氛和透視畫面本質,是對氛圍的進一步提升。比如,在《海上鋼琴師》電影中,故事是對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鋼琴音樂奇才進行的講述,通過不同的音樂講述其具有爭議的傳奇人生。在畫面的配樂選取上,主要是大師級的作曲人,對不同的畫面和環境進行獨立原創,所創作出的鋼琴為主,管絃樂和室內樂為輔的樂章,深深吸引了受眾,並在影視作品之外對立成為出色的樂曲。在畫面的配比上,主人公舒緩柔和的鋼琴聲,伴隨著望向窗外“望向自己”女孩的'畫面,平靜之中帶有激動與驚訝。隨著1900靈動的琴聲,將觀眾帶入了他的內心世界,講述屬於他的事件,純真而自由,讓受眾紛紛沉浸在音樂最純粹的歡快中,伴隨著靈動的鋼琴聲,主人公傳奇的一生顯現在受眾面前。影視作品自身就是故事的講述者,而音樂的滲透,讓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更加透徹深刻。電影敘事中,無論是影視人物還是作品環境的塑造或是各種情節的交叉,任何一個成功的部分都無法離開音樂而獨立存在。通過優秀的電影音樂不僅對電影主題進行了畫龍點睛,更大的作用就是讓人們更深刻地去理解這部電影的主題。

4.電影音樂的片段之美

電影音樂相對於普通音樂而言,篇幅相對短小,通常音樂都是作曲家情感認知的完整表達,然而在電影之中的音樂,鑑於電影音樂難以進行完整的“陳述”,只能與影視作品相對應採取片段式的採用,因此電影音樂具有片段之美的審美特徵。在經典電影《鋼琴家》選用的音樂《升c小調夜曲》中,平靜舒緩的開始,憂傷寬廣的基調,預示著千百萬猶太人的生命即將終止的厄運。影視中這個細微音樂片段,正是為德國軍官的人性與品質所做的對比鋪墊。在影片中,鋼琴家發現德國人到來之時聽到悠揚的《月光奏鳴曲》駐足聆聽時,一方面體現了殺人成性的德國軍官內心中仍然殘留著人性的善良和對音樂之美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德國軍官劊子手的嗜血本性。這兩首原本具有特定美感的音樂在影視作品的片段之美,打破了原有的審美特徵而煥發出新的審美特性。對於影視作品環境氛圍、人物心理變化的渲染與烘托,既不刻意描繪場景也不特別地去表述主人公的內心感受,但是伴隨著音樂聲音的揚起,畫面的定格表達了更為深邃的穿透性,讓抽象的影視畫面藉助音樂的形象順利的表達出來,讓人物形象與環境特徵更加生動、感人。可謂是片段之中盡顯人性醜惡。

5.音畫非同步的對立美感

電影音樂與影視畫面在“音畫同步”方面是早期和現下主流的審美組合,新生代叛逆族的成長讓“音畫同步”之外誕生了“音畫非同步”的受眾群體,並在時間的推移中有擴大趨勢。電影音樂雖然歷史上是與電影畫面同步進行的,無論從音樂美感角度還是影視畫面傳遞角度,都是同步表現同樣思想的有機統一,但是從多元化的發展來看,“音畫非同步”也將是未來電影產業或者電影音樂產業的“新生代”,這種對立的關係,從表象上看是同步的,這時的音樂與畫面都具有雙重的含義,在彼此含義的另一面而言,存在著非同步的本質,但是詮釋的又都是影片所要表達的多層次化含義。音畫非同步的作品較為少見,但是在獲得奧斯卡大獎的《泰坦尼克》作品中也有細微表現,比如在船體即將下沉的過程中,歌手以“啊”為代替歌詞,與當時畫面表現的景象已有不同,似乎是通過簡單的歌詞來將旋律更加“悠揚”的飄向遠方。這種音畫不同步的畫面,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都略有表現,只是由於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難以被受眾所接受,因此也僅僅是某幾個畫面的展現。“音畫非同步”的對立之美,是表現多層次感的對立之感,細分為多層次探討,實則仍然是劇作家的內涵對應。這種對立的審美特徵所傳達的異樣之美,在未來多元化發展中,必然成為“同樣”之美。

三.結語

電影音樂的多個審美特徵,不是相互獨立的存在與受眾感官之中,往往是本質的一種結合和延伸,是彼此襯托的相互協調,更是對影視作品展現內涵的進一步抒發。日益多元化的時代背景,審美的標準也是多元化分佈,多元的審視也早已融入到對電影音樂和電影畫面的評判中。電影音樂已經與嚴格意義上的藝術概念日趨模糊,而音樂的藝術擴張力早已將音樂藝術帶進了千家萬戶,逐漸世俗化、大眾化、日常化;電影藝術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文明的提升,逐漸走進新生代的日常生活中,電影與電影音樂從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另類音樂一路走來,潛移默化地對各類受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比如,多元化的電影音樂順利地體現了電影畫面的縱深感,甚至完全與影視畫面相異的音樂配音,在新常態下的影視作品中將日趨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