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藝術歌曲《愛情與死亡》研究的論文

文思屋 人氣:2.94W

藝術歌曲是浪漫主義色彩中最富有特色的體裁之一,它充分地將歌曲的情緒和內涵融入到優美的旋律和扣人心絃的歌詞中,在鋼琴的引領下開始發揮它獨特的魅力。作為“Be anto”發源地的義大利卻漸漸地注重於歌劇的創作,使得藝術歌曲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階段,但在 19 世紀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藝術歌曲也漸漸地開始萌芽壯大。

藝術歌曲《愛情與死亡》研究的論文

蓋塔諾·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 是義大利浪漫主義早期的作曲家。19 世紀 30 年代,羅西尼早已退隱江湖、與世無爭,貝利尼正忙碌於創作他的又一部歌劇,於是此時的多尼采蒂正處於他歌劇的鼎盛時期,無人與之爭鋒,成為義大利美聲學派巔峰時期的代表人物。同時多尼采蒂的藝術歌曲在古典主義藝術歌曲與浪漫主義藝術歌曲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紐帶作用,為藝術歌曲的創作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多米尼克·蓋塔諾·瑪利亞·多尼采蒂 ① (DomennicoGaetano Maria Donizetti)出生於一個叫做貝加莫的小鎮,他的家庭貧困,但卻有很好的音樂天賦,並被西蒙·邁伊爾(SimonMayr)發掘。1828 年多尼采蒂與律師家庭出身的佛吉尼婭·瓦塞裡結婚,幸福美滿,許多愛情題材創作的藝術歌曲也都是通過妻子產生的靈感,是他們真實的愛情寫照。但多尼采蒂的家庭生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的 3 個孩子都不幸夭折,妻子也於1837 年因霍亂去世,於是悲慟欲絕的他遠居法國。

《愛情與死亡》(Amore e morte)這首藝術歌曲的創作處於多尼采蒂的前浪漫主義時期,是一首訴說愛情的 Arietta(小詠歎調),同時作品是根據 G.A.L. 雷達艾利的詩所改編。歌曲表達了在得知愛人阿勒維拉離開人世時對往事和對愛人的懷念與傷痛。主人公當得知愛人逝去時心中悲痛淒涼,回憶起初次見面時饋贈給愛人的那朵花,回想起那朵花見證了彼此間最溫暖的懷抱,最真摯的愛情,彷彿像回到了他的身邊一般。但現實的殘酷使他們陰陽兩隔,無法碰觸,因此欲哭無淚的歌聲,使人聽來淒涼心碎。因此歌曲以黯然哀傷的旋律勾勒整個主題,奠定了歌曲憂傷的感情基調,利用歌曲的情緒起伏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死”這兩個深刻的字眼。

歌曲的大意是:當你得知一個人逝去的時候,最後的呼喚圍繞在你的耳畔。風殘雨稀、至此凋零的這花朵,艾爾薇拉,我曾真心饋贈於你。它是如此的`珍貴,這你應該完全知曉。在你屬於我的時候,我曾把它摘下在你的懷抱裡。當時它是我的感情的見證,如今卻成為了我痛苦的記憶,重新依偎在我的懷抱吧 ! 這朵凋謝的花,你將鐫刻在內心中,我不是鐵石心腸,我曾為你心醉不已,我的心好像回到你身旁。”這首歌是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正處於悲傷痛苦之中。

多尼采蒂的歌曲創作有他獨特的方式,獨特的音樂處理,表現浪漫主義風格的同時,還略帶有古典主義的神韻。歌曲是Lento(慢板)節奏,已感受到作曲家對愛與死的無奈和憂傷,ABA 曲式連貫、層層推進,第一樂段由前後兩行兩個樂句組成一個樂段,是全曲的引導動機,表現出得知愛人不在人世時的悲傷之情,感情基調暗淡,音域不寬,沒有明顯起伏。後同主因大小調轉調到 F,與第一樂段發生了變化,產生了對比,回憶起了當時相戀時美好的情景,增加了音樂的明暗度。第三樂段本來已經轉到 f 小調了,但是最後一小節突然結束到 F 大調,這個比較有特點,與第一段形成明顯的對比,與第二段交相呼應,作曲家用 F 大調明朗的結束,彷彿回到了她的身邊。整個曲子旋律流暢,大連音中包含許多符點音符,使整個曲子既連貫又流動性十足,平穩且有推動力。鋼琴伴奏採用了義大利藝術歌曲典型的伴奏形式,左手採用八度形式,右手分解和旋,左手低沉的低音更加突出了作曲家低沉無助的情緒,右手的分解和絃帶動和推進了樂曲的發展,使歌曲情緒更為抒情,增加了歌曲的線條感和旋律感,更好地烘托了愛情與死亡這個主題。

我們在演唱一首歌曲時需要對全曲進行清晰的瞭解和分析,無論是歌曲的風格、節奏、旋律還是情緒,都需要演唱者完美地詮釋,才能表達出這首作品真正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愛情與死亡》這首藝術歌曲旋律起伏不大,音域不寬,且都在一個八度內進行,但是對氣息和情緒的控制,以及對節奏的把握有著很高要求。這首作品音樂的動機一開始就蘊含著悲傷,這種節奏始終伴隨著整個樂曲的進行,此曲直接進入主題,沒有前奏,直接開始演唱,開始就渲染了悲傷淒涼的歌唱情緒,從而更好地表現出歌曲主人公的無助惆悵和他悲傷難過的心理。“odi”的‘o’要平穩地唱出來,氣息要拖住,並且不能太強,這一句結束要在呼吸上,用一種悲傷低沉的情緒演唱出來,但不能加入哭腔演唱。第一樂段,除了要注意起音,還要注意第一小節“che”前面的十六分音符,要注意節奏的準確,氣息不夠的演唱者可以在這個地方吸口氣。樂曲作者一層一層地往前推進,“te lo in-vo-lai, te lo in-vo-lai dal sen”處達到了一個小高潮,同時為了加強語氣和情緒的激動性就重複了兩遍這句歌詞,因此 lai 這個重要的音節也進行了重複強調,使得旋律更有層次感,從 p 到 f這個表情記號很主要,不要拖,要情緒高漲,回憶起初戀時的美好。在“se du-ro il cor non e”這句中演唱重音時要注意有些音需要加強語氣和情緒的激動,同時要注意樂句上的漸弱記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緒,以此來更好地詮釋在弱拍位置上的音。最後一樂段, “co-me ti fu ra-pi-to”,ra 到 p 是減五度音程,不容易把握音準,需要多加練習,不能出現偏音的現象。同時這個樂句由弱到強,氣息尤為關鍵,很容易讓演唱者氣息支撐不住,要注意“pi”的聲音位置,保持喉頭穩定,不要躲,不要拖,母音要很清楚地拖到底,注意咬字清晰。最後一樂句“co-me ri-tor na a te”中的“te”上有漸強減弱的標記,因此演唱者在最後歌曲結束時要注意情緒和聲音力度的控制,要將聲音拖夠時值的同時不能改變聲音的位置。從而在傾聽歌者演唱時有一種淒涼哀訴卻又因回憶而意猶未盡的感受湧上心頭,因為結尾結束得有些突兀,所以給予聆聽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獨特的心理感受。整首曲子不能鬆也不能緊,這就要有良好的歌唱技巧。

我們在學習這首歌曲時,大多是聽義大利次女高音歌唱家塞茜莉婭·巴托莉(Cecilia Bartoli)的演唱。她在演唱時表現得細膩、悲痛、柔和、哀傷、抑揚頓挫,很好地表達了歌曲的主題和情感,將歌曲的情緒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聽者身臨其境,彷彿在聆聽主人公的回憶,感受到他的思念與傷痛。通過對《愛情與死亡》的分析和理解,我們不僅瞭解到了多尼采蒂的音樂創作風格,也深刻地體會到了他內心千絲萬縷的情結和感受。因此我們可以從《愛情與死亡》中學習到如何把握歌曲的情緒起伏和聲音的控制,有助於提高聲音的情感表現力。同時,《愛情與死亡》這首藝術歌曲尤其要注重歌唱時氣息的運用,還有情感的表達,很多演唱者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會出現喉頭不穩定、氣息不夠用、情感表現力不夠的現象,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學習這首歌曲找到應該解決問題的地方,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聲樂技能。

多尼采蒂的作品對於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具有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演唱中,都為提高歌者對歌曲的理解和情緒的把握奠定了基礎,對於訓練演唱者的聲樂技能和演唱能力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多尼采蒂的作品也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值得我們去學習和體會他作品中的真諦,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培養一代代優秀的音樂人才。所以讓我們在逝去愛情的回憶中來感受《愛情與死亡》的音樂魅力,感受多尼采蒂給予我們的音樂靈感,一起來體會義大利藝術歌曲的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