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研究

文思屋 人氣:2.71W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內容幾乎涉及了幼兒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研究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即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社會環境與社會規範和多元文化。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的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研究論文,歡迎閱讀借鑑。

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研究

 摘要:社會教育促進學前兒童的完整發展,為個體一生幸福奠定基礎。然而實踐中的社會教育卻處於邊緣地位。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60名學生的社會教育實習筆記進行分析,輔之訪談,整理出學生在社會教育實習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對高校社會教育課程教學提出幾點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推動社會教育課程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社會教育實習;問題

一、前言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它以培養和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促進其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為核心目標,引導幼兒成為一個適應社會的、完整而幸福的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幼兒發展指南》對社會教育的地位、目標與內容以及實施給出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教育建議。然而,相比於健康、語言、科學、藝術四個領域而言,社會領域教育的實踐依然被認為是最為複雜,最為繁難的。[1]目前關於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研究物件多集中於入職後的幼兒園老師,學校二年級的中期實習,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環節,為三年級的頂崗實習和未來入職提前做好準備。[2]對這一階段社會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二、社會教育實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社會教育必需的人文社會科學常識

幼兒園社會教育與許多相關學科,相關知識有密切聯絡,主要涉及社會學、倫理學、地理學、經濟學、文化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所以,除了掌握適合領域的學科特點和基本知識之外,它還要求教師要具備寬廣的通識性知識。在新制定的中國小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中,在職業道德與基本素養方面,同樣規定了幼兒教師要了解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一般知識以及具有較好的文化修養。[3]可以說,具備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常識,是一名幼兒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實踐中卻發現,學生的社會常識性知識比較欠缺。比如一節社會課《各地名勝》上,當問孩子們假期裡父母帶自己去了哪些風景名勝區的時候,有孩子回答說去了自己家附近的小公園,也有的孩子回答遊樂場等等,這是因為孩子不清楚風景名勝的概念,需要實習生進行很好的語言轉換才可以。

(二)社會領域與相關課程領域相混淆

幼兒園五大領域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能力的發展,然而社會領域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領域被提出,同時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由於學生對社會領域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等這些基本知識掌握的不夠深入,導致實踐中社會領域很容易與其他領域相混淆。從實習反饋中明顯看出,學生普遍認為社會教育是一個很難把握的課,稍不注意就會上成其他領域的課,造成實踐中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偏離。除此之外,部分學生將社會教育活動簡單地理解為講故事給孩子聽。先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然後總結一下其中的道理。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對社會領域的認識不清晰。

(三)對幼兒園社會教育內容的理解不全面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內容幾乎涉及了幼兒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研究將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內容分為四個方面,即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社會環境與社會規範和多元文化[4]。然而由於幼兒園社會教育實踐的薄弱,導致學生對社會教育內容的認識很不完整。如有學生在實習筆記中寫道“平時很少看指導老師給他們上社會課,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社會教育應該就是對他們一日常規的指導吧”;也有學生在實習日記中寫道,社會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性格等等;對師幼互動以及同伴互動的意義缺少認識;對多元文化也僅僅理解為認識我國主要少數民族的風俗文化等。這些都是對社會教育內容的片面認識。

(四)隨機教育意識欠缺,家園溝通能力需要提升

研讀學生的實習筆記和反思不難看出,部分學生已能通過隨機教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但只是純粹出於偶然。對隨機教育的理解比較膚淺,使用比較隨意。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學生已經意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意義,但是對家園溝通的技能技巧卻顯得非常欠缺。這些都嚴重地削弱了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效果。如何與家長溝通是一門學問,這是我們學生所欠缺的東西。

(五)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的能力欠缺,社會教育活動形式單一

社會教育的方法分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以語言引導為主的方法,以情境教學為主的方法和以直接直覺為主的方法。在實踐中發現,學生社會教育活動上所用的方法基本是以講解法、談話法為主。而角色扮演、移情訓練、行為練習等方法學生極少使用。由於學生缺乏有效使用多種社會教育方法以及對社會教育目標的認知不到位,社會課很容易就變成了講某個道理的講故事活動。學生在社會教育教學中教學方式方法的單一,進而導致社會活動的枯燥無味,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

(六)社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初步的社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是幼兒園社會技能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經驗的欠缺,導致學生在設計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不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另外在教學實施中,缺少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在教學活動設計方面,很多學生沒有分清楚重難點,盲目以為社會認知才是活動的重點,而沒有意識到良好行為能力的養成和幼兒情感的激發;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面對孩子的.反應,老師缺少靈活應變的能力。

三、對高校社會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有針對性地鞏固學生的幼兒園社會教育知識

1.透徹理解和掌握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學前兒童社會教育開展的起點和歸宿。[4]只有明確。而適宜的目標,才有可能選擇恰當的內容和方法。實踐中學生對不同領域之間相互混淆、將認知目標作為活動的重點,而忽視社會情感的激發以及社會行為技能的養成,這些正是源於對社會教育目標的認識不到位。在教學中,應通過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關於社會領域教育目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幼兒在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方面的學習和發展目標進行重點解讀;通過列舉例項、課堂練習的方式把社會領域與其他領域相區分,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社會教育與相關課程領域之間的關係;另外掌握不同年齡段幼兒社會性發展水平,從而制定的適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