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

文思屋 人氣:9.92K
論我國能源·電力的未來發展
展望未來,再用50年的時間,在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使人民享有更高的物質與精神文明。這一巨集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能源·電力在未來50年穩健的發展。

一、在提高能效的基礎上提高能源·電力消費水平

世界在發展,人口在增加,要求能源·電力有相適應的增長來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快速發展的後進國家,經濟增長對能源·電力有很強的依賴關係,這一歷史性規律短期內不會逆轉。

世界人口1950年只有25億,1999年增加到了60億,是1950年的2.4倍;世界能源消費1950年為25億噸標準煤,1999年已增加到122億噸標準煤,是1950年的4.9倍;世界發電量1950年為9544億千瓦時,1996年達到了13.6萬億千瓦時,是1950年的14.3倍。我國人口1952年是5.8億,2000年增加到12.7億(不包括港、澳、臺),是1952年的2.2倍;能源消費1953年只有0.54億噸標準煤,1999年增加到13億噸標準煤,是1953年的24倍;發電量1953年只有92億千瓦時,2000年增加到1.33萬億千瓦時,是1953年的144倍。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世界能源危機、70-80年代持續10年之久的兩伊軍事衝突,以及90年代初舉世聞名的海灣戰爭,也沒能阻滯能源·電力增長的步伐。據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到100億,是目前的1.6倍,能源消費量將增長到283億噸標準煤,是目前的2.3倍,電力需求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可見,能源消費增長快於人口增長,電力消費增長快於能源消費增長的歷史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我國正處於一個大發展的歷史時期,能源和電力的消費水平都很低,與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費基礎上的現代社會相距甚遠,人均能耗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人均用電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指標,1999年我國人均能耗才988千克標準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39千克標準煤的1/2,只相當OECD6523千克標準煤的15%;1997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只有773千瓦時(1999年為815千瓦時,人均發電量為979千瓦時),只相當世界平均水平2096千瓦時的37%,不到0ECD8079千瓦時的1/10。我國優質能源,尤其是電力佔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很低,1997年世界平均為17%,0ECD為18.6%,我國只有12.1%,其中特別是居民家庭電氣化水平太低,已開發國家的每個家庭的年均用電量在2000千瓦-4000千瓦時,目前我國只有120千瓦時,1999年還有5000萬農村人口沒有用上電。因此,我國比已開發國家有更大的能源和電力增長需求。

根據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達到基本現代化的人均能耗大致在2.8噸標準煤的水平上,人均用電量至少在3500千瓦時。據此估測,2050年以16億人口計算,我國的能源需求量大約45億噸標準煤,是目前能源消費的3.5倍,發電量要達到6.了萬億千瓦時左右,是目前發電量的5倍。因此,2050年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同時,使能源消費達到零增長的理想境界,只能是一種美好的期望。只有滿足能源服務的'同時,在大力提高用能用電效率的基礎上提高能源·電力消費水平,才能減少經濟增長對能源供應的依賴程度。也就是說,面對未來如此巨量的能源和電力需求,要以較低的能耗和電耗實現現代化,就必須有比已開發國家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電力供需之間的矛盾一直是能源·電力領域的基本矛盾,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能源電力嚴重短缺的後果和近半年多來美國加州的能源·電力危機警示我們:當能源·電力嚴重短缺局面出現階段性緩解的時候,決不能放棄或忽視提高能效的努力。應當認識到,提高用能用電效率和提高能源·電力消費水平,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歷史過程,要持有戰略眼光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積沙成塔、匯流成川。未雨綢繆,乃當務之急。

二、警惕能源開發利用潛伏的危機

能源·電力為人類社會創造了現代物質與精神文明,同時在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形成的負面效應也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憂慮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