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難忘2006藝術品收藏市場今非昔比

文思屋 人氣:6.03K

畢業論文

難忘2006藝術品收藏市場今非昔比


收藏群體不斷成長

全國到底有多少收藏愛好者?這是1個永遠也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民間收藏隊伍在2006年不斷成長著。

在收藏市場,在拍賣會上,在各種各樣的收藏展覽現場,人們發現了更多年輕的身影。其中有20多歲的企業家在拍賣場上爭奪1件價值百萬元的古董,也有不少小白領在收藏市場尋找著古錢幣、舊海報、老照片。說起年輕人的收藏,原來人們很自然地想到可樂瓶、水果刀,但是在2006年,當1大批年輕人出現在收藏圈的時候,沒有人在驚異他們的眼力,沒有人敢小看他們的藏識。相反,他們說起網上交易,說起1些國際行情,可能倒令“前輩們”啞口無言,民間收藏在新生代的手中傳承著、發展著。

2006年,許多藏品經營者發現,無論是瓷器書畫,還是玉器古籍,這些中國傳統收藏門類的關心者中,懂行的多了,不懂裝懂的“大忽悠”少了;熱愛文化,認真集藏的多了,追風趕集,夢想撿個金娃娃1夜暴富的人少了,收藏者的水準在不斷提高。

中國的收藏家們在2006年也繼續著他們走向世界的步伐。10月7日,“大明永樂年施”銘款鎏金釋迦牟尼佛像在香港以1.166億港元被中國內地藏家競得,這是中國佛像的最高記錄,也是內地藏家第1次在海外舉起過億元的競買號牌。12月,美國邁阿密當地報紙的1則新聞引起了國內媒體的關注——中國1個收藏家代表團參觀了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中國藏家的國際化步伐已經越來越引人矚目。

●編輯點評:

收藏者不斷地走向理智成熟,不斷年輕化、國際化,這並不是2006年才出現的新現象,但在經過幾年的市場大起大伏之後卻體現得尤其明顯,這也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拍賣企業盤整求新

2006年是文物藝術品拍賣的盤整之年,也是拍賣公司的洗牌之年。骨幹企業紛紛調整格局,注重特色,尋求新的發展點。

首先,不少企業都壓縮了拍品數量,如中國嘉德在今年春秋兩季拍賣中共推出9400餘件拍品,去年這個數字是1.3萬餘件;北京榮寶今年春拍和秋拍共有1300餘件拍品付拍,去年春秋大拍推出拍品2300餘件;天津國拍今年春秋兩季大拍有1200餘件拍品與藏家見面,去年有2000餘件;上海崇源今年春秋兩季大拍推出1100餘件拍品,去年推出2300餘件……從這些數字的強烈對比中可以看出,壓縮市場投入數量、走精品路線已經成為2006年全國各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的主流。

在拍賣品種上,企業也在不斷尋求突破,1些新穎的專場格外吸引眼球,如翦淞閣精選文房名品和中國當代藝術20週年專場、般若光輝——古代佛教文物專場和印章專場、影像藝術專場、水彩畫專場,都成為本年度拍賣最大的亮點。不管是就國際市場的`因循而動、緊跟熱點,如文房名品、佛像和當代藝術專場,還是積極尋找新的市場熱點、首開先河,如影像、篆刻專場,在中國書畫行情回落的今年,面對複雜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眾多拍賣公司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積極拓展新的拍賣領域,尋找新的市場熱點。

2006年,拍賣市場被更加細分,如北京翰海剛結束的秋拍中,中國書畫拍賣被分為扇畫、近現代、古代、當代、4屏等6個專場;北京保利將油畫拍賣分為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現代藝術、歷史性的轉折——日本所藏中國油畫3個專場;西泠印社也將中國書畫拍賣分為4個專場呈現。收藏品市場的日益細化,拍賣公司在拍賣場次的設立上也呈現出細分的特點。

●編輯點評:

2006年,文物藝術品拍賣進入了發展狂潮之後的調整期,這必然促使眾多的拍賣公司重新評估市場,評估自身,並進行自身調整。這種調整是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