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本論》的當代哲學解讀論文

文思屋 人氣:1.11W

《資本論》毫無疑問是馬克思思想的精華和靈魂,雖然阿爾都塞將馬克思早期和晚期截然割裂開來是個致命的錯誤,但其在《讀<資本論>》中將《資本論》視為一個長期發展的結晶無疑是非常有見地的:“如果認為整個馬克思的哲學包含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幾個短短的命題中,或者包含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否定的論述中,也就是包含在斷裂的著作中,那麼就嚴重誤解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思想生長所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這種思想的成熟、界定和發展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正如恩格斯所說的那樣:‘我們這一世界觀,首先在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和《共產黨宣言》中問世,經過了二十餘年的潛伏時間,到(資本論》出版以後”,因此,“我們可以讀到馬克思真正哲學的地方是他的主要著作《資本論》。”

《資本論》的當代哲學解讀論文

一、對《資本論》.進行“關係主義”解讀的緣由

可以說,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往往先假定存在著獨立自主的實體,比如古希臘的自然實體,基督教的神實體,近代的主體實體等等,然後在這些實體與實體之間形成本質的或非本質的關係。如果將這種看法運用到對馬克思的理解中,就會認為馬克思是先假定二人、自然和社會實體的存在,再討論三者間的關係的。但這種理論面臨的難題是,在馬克思那裡,人、自然和社會都不是永恆的或不變的,而是通過人的感性實踐活動而不斷生成和變更的。

二、從結構關係論到泛關係主義的後馬克思主義

首先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非人本主義式的關係主義解讀的,恐怕要數阿爾都塞。阿爾都塞雖然反對任何具有實體形式的人本主義,即蘇共二十大後廣泛流行的人道主義,但他卻“不是一個脫離實際的書齋學者,而是一個抱有強烈歷史使命感的政治哲學家”,他深受法國結構主義的影響,用他自己話來說,就是“賣弄”起結構主義的術語,但他真正的思想源頭卻是斯賓諾莎。按照安德森的看法,“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中的幾乎所有的創新思想和重點,除了那些由當代各學科輸人者外,事實上都是直接來自斯賓諾莎”。他本人也認為斯賓諾莎的哲學在哲學史上引起了史無前例的革命,以至於我們應該在哲學的意義把斯賓諾莎看作馬克思的唯一祖先,雖然這種影響總是祕傳的,而非在明亮的舞臺上進行的。

三、認識物件與現實物件的非同構關係

阿爾都塞著重論述的第二層關係是認識物件與現實物件的關係。在他看來,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在處理這層關係時往往陷入一種經驗主義認識論的謬誤之中:“根據這種認識論,文章的意義是直接可以理解的—只需要閱讀就可以理解。例如,既然[異化〕這個詞在《手稿》中和在《資本論》都出現,那就是說,這個詞所指的概念在兩部著作中都是一樣的。”間題的關鍵不在於他們缺乏嚴謹的學風,而在於他們缺乏一種“差異”的思想和嚴肅的“解讀理論”。其基本的理論假設是,有一種適當的眼光能將本質與現象區分開來,因為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一種基本的連帶與同構關係,它能保證主體的眼光有可能穿透偶然接觸到客觀的必然,透過現象的薄紗能窺見到一直矗立在那裡,等待我們前去拜見的真理:“為了把自然界或現實當作是一部說的是語言沉默的言說,其‘文字是三角形、圓及其他幾何圖形’的書,按伽利略的說法,那就必須有某種解讀方法,使得書寫的言說立即呈現出真實,使得現實成為一種聲音的言說。”

四、關係與實踐的.辯證法

通過細讀馬克思本人的文字,我們會發現馬克思一方面強調關係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從不將關係作為永恆和先驗的存在來對待。並批判資本主義“經濟學家所以說現存的關係(資產階級生產關係)是天然的,是想以此說明,這些關係正是使生產財富和發展生產力得以按照自然規律進行的那些關係。因此,這些關係是不受時間影響的自然規律。這是應當永遠支配社會的永恆規律。”把具有歷史地形成的生產關係和政治關係“自然”化、“天然”化。“這就是把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當作永恆範疇的一切經濟學家的通病。”不管是“把人變成帽子”的英國古典經濟學家李嘉圖和“把帽子變成觀念”的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只要一旦把認識物件生產為夫然物件的方法“運用到政治經濟學的範疇上面,就會得出政治經濟學的邏輯學和形而上學。”前者將活生生的人抽象為了冷冰冰的抽象物,而後者則將其抽象為抽象的觀念。

五、結論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明確地提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而不是關係,正是從這個“根本”出發,哲學的使命就在“揭露具有非神聖形象的自我異化”,從而“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係”。因此,人類的解放就轉換成了“使現存世界革命化”的過程。“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馬克思在其他地方也用同樣的話語指出,“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