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校園文化人文教育論文範文

文思屋 人氣:4.63K

  1人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校園文化人文教育論文範文

  人文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的塑造為核心,以人性的發展與完善為目標,以廣博的人文知識的學習、優秀文化傳統的薰陶、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繼承以及人的實踐體驗等為基本途徑,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和人文精神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協調一致,最終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因此,從本質上看,人文教育就是使學生成為“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與作用。首先,人文教育注重人的塑造,強調人文關懷,能有效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方面,發揮著很好的引導作用。其次,高職院校要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一個複合體,不僅要有“高技能”,即具備與職業或崗位相對應的較完備的專業知識結構、較高層次的職業技能,更要有高素質,即具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以及適應職業和社會發展的職業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奉獻精神、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對於現代社會的需求和人的長遠發展而言,高素質比高技能更有意義。然而,高素質的形成不是通過技能教育本身就能實現的,在高素質的形成過程中,人文教育始終居於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人文素質是其他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避免人的片面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只有將人文教育與技能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以人文素質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培育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狀況不容樂觀

  當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輕人文的傾向,人文教育在教育教學中境地尷尬,形勢不容樂觀。首先,高職院校對人文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認識不清,對人文教育重視不夠。由於大部分高職院校辦學時間短,學術底蘊不足,加之當前在職業教育領域存在著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一些高職院校單純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於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文教育卻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專業和課程設定上,圍繞市場轉動,強調就業導向,一味地強化專業課教學和技能訓練,擠壓甚至刪減人文課程。有的院校人文課程除“兩課”外再無其他課程,甚至用校園文化活動代替人文教育;有的院校雖開設了人文課程,但僅僅作為選修課程設定,教學隨意性很大;有的院校把公共課程改造成為人文課程,教學的計劃性和實效性無法與專業課程相比。

  專業課教學應該是滲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由於專業課教師的人文教育能力有限,多數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人文教育滲透較少,即使有時有所滲透,人文教育內容也因教師而異,全憑教師自己的喜好,引不起學生興趣。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割裂了專業學習與綜合素質培養的關係,造成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不完善,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其次,高職院校學生對人文教育缺乏認同,人文素質較低。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不理想,文化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較低,博大精深的人文知識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往往讓他們望而卻步、敬而遠之。大部分高職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匱乏,對歷史名人瞭解甚少,讀過古典著作的更是鳳毛麟角。進入高職院校後,他們更多接受的是“技能至上”的實用主義思想,更不願意學習人文知識、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另一方面,高職學生都是在改革開放、全球化、資訊化的時代背景下長大的,外來思想文化的不斷滲入,傳媒產業的快速發展,都對高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路化、數字化生活方式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極大地衝擊和改變著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他們可以不讀名著、不瞭解經典、不要傳統文化,但他們離不開“肯德基”、“麥當勞”,割捨不了“超女”、“快男”。

  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乏力和高職院校人文教育滯後,使得高職學生在追求“新”、“奇”、“異”、“洋”的“潮文化”的路途上越走越遠,甚至不能自拔。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更趨急功近利,面對就業和生存的壓力,他們更關心怎樣考各類職業資格證書,為自己就業增添砝碼,鮮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他們認為,受教育是為了使自己的將來更美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似乎與他們並不相干。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缺少人文教育的高職教育也造就不出真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忽視人文教育,直接後果就是學生只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導致人文知識匱乏,知識結構片面,情感、志趣脆弱,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缺失,職業生涯難以持續發展。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尷尬狀況必須扭轉,否則,無論是“立德樹人”,還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哪一個目標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以實現。

  3多途徑加強高職院校人文教育

  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應該讓“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高職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而非“制器”,要先“成人”再“成才”。所以,高職院校應改變片面注重技術教育的局面,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使學生具備較高道德水平,懂得做人之道,有強烈的民族情感、國家觀念和社會意識,為實現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加強人文教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一是將人文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改變人文課程設定隨意甚至缺失的狀況,為學生較系統地學習人文知識提供必要的課程平臺。二是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把那些體現智慧理性、情感經驗、審美價值、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以及音樂、美術、禮儀、民俗等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文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學習、職業能力培養有機融合起來,相互促進。三是強化學生實訓實習環節的人文教育,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開展職業規劃、職業禮儀等方面的訓練,促進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道德。四是改進教學方式。人文教育不同於專業課程教學,人文教育的效果更多地要靠學生的自覺內化,因此採用講座、討論、實踐體驗等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減少“灌輸”,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提高師資隊伍人文教育能力。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紮實推進人文教育的關鍵。高職院校要像建設專業師資隊伍一樣加強人文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培養一支擁有豐厚人文知識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掌握獨到人文學科教學方法的學者型專家型的人文學科教師隊伍,讓更多學生喜歡的“于丹”、“易中天”活躍在講臺上。其次,在專業課教師培訓中增加人文教育課程,提高專業課教師的人文修養和人文教育能力,並以教師自身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師德去薰陶和感化學生,使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處處充滿濃郁人文氣息,是高職院校進行人文教育的物質基礎。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環境能為人文教育提供廣闊的空間。高職院校在進行校園環境建設時要重視人文景觀的打造,設計能體現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築、人物塑像、文化牆、板報、宣傳欄等,讓學生在校園中隨時隨地感受到科學與人文的氣息,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最願意參與的人文教育形式,高職院校要通過開展文化節、藝術節、體育節、文藝晚會、朗誦比賽、社團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實現文化活動的常態化,特別是結合傳統節日、重大節日、紀念日和重大歷史事件開展好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誦讀經典,接受傳統文化薰陶;在參與中感受人文的無窮魅力,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在實踐體驗中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養成良好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