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聲樂的藝術表現與提升路徑論文

文思屋 人氣:2.05W

聲樂演唱近些年受西方國家影響很深。這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藝術等方面的交流日益緊密是分不開的。與國際社會藝術交流的增多,促使我國在聲樂演唱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此同時,受各種現實條件的制約,隨之而產生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聲樂的藝術表現與提升路徑論文

一般而言,在聲樂領域,聲音就是用自己的頭腦對聲音的對與錯進行辨別。然而,關於聲音概念,聲樂領域不同的派別有其不同的想法或者概念。現當代我國一些美聲唱法的歌手,一味模仿歐洲美聲唱法的腔調和發音,從而出現了歌唱者在學習和演唱過程過於追求大音量,顫抖搖擺聲等現象。很多人在演唱的過程中,對氣息、口腔狀態等現實問題根本就不給於重視,往往只是憑條件好,追求大聲歌唱。這種聲音聽起來似乎是很大,但這種聲音其實並沒有穿透力。同時,顫抖搖擺音是由呼吸的強烈衝擊而產生的,毫無疑問,這種聲音的特點就是搖擺不定,沒有彈性。但是一些演唱者故意模仿顫動的聲音,所以故意抖動嚥肌,並搖擺舌部和呼吸,從而導致發生肌肉群張力高度不斷減弱,這種聲音聽起來會讓觀眾感到煩躁。除此之外,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存在的另外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喉音。一般情況下,喉音是通過壓舌根的方式而實現的。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有些歌手發聲的時候將喉頭上提,過分追求技巧而導致聲音不穩定。喉音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擠喉,一種是撐喉。一般情況下,擠喉是呈橫向發展的,這就擋住了頭腔的通道,從而導致發出的聲音過於粗糙。所謂撐喉是把喉頭開啟,下巴僵硬,而這種聲音氣息淺,位置低。正是由於對發聲技巧和概念的理解偏差,使得一些演唱者的表演缺乏美感、聲音缺乏穿透力,對技巧的運用偏差也嚴重影響了演唱者的藝術表現力。

樂感是人們對音樂快速的運用想象力,把音樂進行形象化,感情化的過程。一個好的演唱者可以在此基礎上把音樂化了的情感通過音樂化了的語言生動地表達出來。然而,一些演唱者在聲樂演唱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歌中無情,節奏感差,對音樂術語的理解也不是很好的問題。唱歌主要是用歌聲把感情傳達給聽眾,因此,每一首歌都是對一種內在的情感的表達。然而,有些演唱者在唱歌的時候還在思考演唱應該使用的方法,過於注重聲音上的東西,而對歌曲所表達的.內在感情並不瞭解。也就是說,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表現的自然,這樣讓聽眾也能在聽的過程中感到舒服自然,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只有演唱者自己投入真正的感情,才有可能在演唱的過程中讓別人有同樣的感情,才能打動別人。在我國古代聲樂領域,《唱論》是最早的戲曲聲樂表演專著。儘管是我國傳統的戲曲表演,但與現代的聲樂表現形式確實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古人注重“字正腔圓”“唱腔優美”“敦拖嗚咽”和“唱腔優美”。由此可見,個人在戲曲演唱方面是很注重“情”的表達的。同時,節奏感差是多數演唱者在聲樂演唱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這也是樂感中的一個方面。毫無疑問,人們說話講究節奏,唱歌對節奏的要求就更高了。例如,日常大街上的叫賣聲都是很有節奏的,也就是說,沒有節奏的歌唱就跟沒有骨架的人一樣,這是不完整的。然而,缺乏節奏是多數演唱者在演唱中都會出現的節奏差問題,比如,休止不休止,長拍無限長,對歌曲速度的掌握也有待提高。大多情況下,一首歌曲的旋律都標有一定的音樂術語記號,這是需要歌唱者注意的。但是,還是會有極少數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對歌曲的處理是沒有強弱或者快慢之分的,從而導致演唱缺乏美感。這也說明音樂術語記號的作用在歌曲的表現中是非常大的,在音樂術語記號的幫助下,演唱者才能夠完整地表現歌曲。

一位演唱者必須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因為文學修養對演唱者理解一首音樂作品的內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歌唱者在演唱之前,就要能夠從文學的角度出發,去發掘音樂作品的文學內涵,這就要求演唱者要具備兩種能力,即理解力和想象力。理解作品的內涵是聲樂演唱的基礎,理解作品的內涵就能體會作品的內在寓意。面對一首歌曲,歌唱者不要急於唱譜,而是要反覆朗誦歌詞,這對了解作品中主人公所處的社會時代背景,特定環境以及思想感情都有很大的幫助。一首歌曲,無論是長還是短,都是作曲家深情厚意和強烈感情的凝聚,歌唱者應該對其中的思想感情認真領會和揣摩。只有對作品的感受越深,理解越深,演唱者對歌曲的藝術表現才能越完美。如果演唱者對作品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瞭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對歌曲進行設計與想象。演唱者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按照作品的音樂形象和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想象力,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身臨其境般的感受,這樣,歌唱者在表達的時候就會很生動、很真實。

能否對音樂作品的韻味和藝術風格有準確的表達,會對作品的表達和表現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演唱者的聲音是非常不錯的,其發聲技巧也很好,然而,他的聲音、韻味和力度卻沒有明顯的變化,給人一種千篇一律的感覺,即其聲音雖好,卻缺少心靈的共鳴和藝術回味的魅力。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運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傳達作品的情感內涵和風格韻味,這是聲樂演唱中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不但要具備美妙的聲音,更要有駕馭各種音色和聲音變化的能力。這些也是演唱者在訓練過程中必須要培養的。例如,對於一首圓舞曲,我們應該選擇的是華麗、明亮和輕巧的聲音;對於一首進行曲,我們應該選擇的是雄壯的聲音;對於一首搖籃曲,我們應該選擇的是甜蜜柔和的聲音。強與弱,真與假,輕與重,亮與暗都是藝術表現的特定手法,歌唱家在演唱的時候一定要處理好這些手法之間的關係,準確地運用和調控聲音,真正做到準確表現藝術。

毫無疑問,歌手在進行演唱之前,就要對音樂作品進行整體的分析,並在分析的基礎上作整體的設計,包括歌曲的曲式結構、節奏、調式旋律、歌曲的力度、速度、聲音、伴奏、音色和音量等。對音樂作品進行良好的分析與處理能夠提示演唱者內在的情緒走向,從而做到更好的表現音樂作品。在處理作品的時候,對於重點的詞句要在感情上和咬字吐字上予以強調,要對重點的詞句進行反覆推敲,直到找到最適合處理這首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換句話說,歌唱者首先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總體設計,分析與處理,然後反覆演唱這首歌曲,直到自己將氣處理後化為真情。例如,雲南民歌《小河淌水》,這首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歌詞質樸自然,卻能給人豐富的想象,旋律清新而優美,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美麗聰慧的阿妹在銀色的月光下,觸景生情,通過柔婉的歌聲把對阿哥的深情厚意完美地表達了出來。演唱者在演唱《小河淌水》的時候,歌聲要流暢,歌聲表達的感情也要真摯,音色要圓潤甜美。同時,要想創造出一種由遠及近並逐漸流向遠方的意境,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整首歌曲的音量要由弱漸強,再由強漸弱。另外,因為這首作品的音區比較高,音樂也比較寬,因此,整首曲子始終應該以氣息支援著聲音的輕重緩急和高低走向,這樣作品才會更富表現力。

聲與情是與聲樂演唱聯絡非常緊密的兩個部分。我們知道歌唱是集音樂、舞蹈表演和聲樂等諸多因素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這就要求演唱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過程中。因此,演唱者在訓練過程中,要具有整體意識,做到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的同時進行;做到聲音,文字,感情的完美結合。一般而言,歌唱的藝術表現是需要以優美並附有情感魅力的歌聲去感染聽眾,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學會正確處理歌唱中聲與情的關係。因為對於所有的演唱者來說,不管他的演唱技巧怎樣高明,如果他的演唱缺乏對情感的表達,那麼他不過是發聲匠,並不是真正的藝術家。這就意味著演唱既要唱聲還要表達感情,只有聲情並茂,感情真摯,才能引起聽眾心靈的共鳴,產生扣人心絃的效果。例如,我國歌手崔京浩在演唱《父親》這首歌曲的時候,對情感的表達就非常真實,給聽眾的感覺就是歌手的心聲,因此,很多人在聽這首歌曲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淚流滿面。毫無疑問,這首歌曲能引起讀者的心緒也是歌唱者對聲與情的完美結合,是對作品的完美表現。

歌唱不僅是聽覺藝術,也是人們的視覺享受,因此,形體表演對聲樂藝術的表現也是非常重要的。聲樂藝術是將演唱心理、思想感情、文化修養等多種因素結合,並通過演唱者外化成形體語言。聲樂表演如果只有唱而沒有演就會使作品缺少感人的藝術形象,也只能作用於觀眾的聽覺器官而忽視了對觀眾視覺的刺激。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只有做到把高超的演唱技巧與完美的形體相結合,才能完美地表達聲樂作品,才是聲樂表達的最高境界。演唱者只有在生活和培訓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創造這種最佳的藝術境界,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對作品的創作和詮釋中,創作出真實感人的舞臺形象,最終為觀眾呈現完美的聲樂藝術。

歌唱是集音樂、形體表演和聲樂技巧等諸多因素為一體,以表達一首歌曲思想內涵的綜合藝術形式,正確處理聲樂演唱中的藝術表現,能夠為觀眾帶來聽覺和視覺的雙重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