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究性學習的心理基礎

文思屋 人氣:2.81W
探究性學習的心理基礎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對社會的貢獻就是培養出有用的人材。有一種現象,教師、甚至教育界不願提及的現象,那就是出現了一些馬加爵等教育失敗的現象,這類現象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直接面對的。這促使我們不得不反思教育還存在著怎樣的問題,我們在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下面是我的幾點體會,供教師同仁斧正。
        一、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作為一個任課教師,在講授本學科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應通過教師的道德情操、待人接物、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起到遷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具體辦法如下:
        1. 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係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以一種平易近人的風範,耐心細緻的解答以及營造輕鬆的課堂氣氛,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認真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就有了動力,學習的過程就會更自主、更自發。
        如果是採取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出現的結果往往是教師說了算,學生遇到問題時往往缺乏主見,解決問題也缺乏創新精神。如果形成這樣的學習習慣,那麼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其他問題時,不能獨自思考,不能獨立解決。
        2. 讓學生充滿自信
        自信是心理上的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它能使人能夠全面正確估計自已,相信自己。失去了自信就會失去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首先教師應認識到學生之間個性、特長、知識水平都有很大的區別,其次還要細心觀察區別對待。如果能做到這些,遇到有這樣問題的學生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建立自信心。我曾經帶過一個非常安靜的女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都不敢開口回答。出入總是低著頭,從來沒有笑容,一點自信都沒有;同時我還注意到她的作業寫得一絲不苟,可見她內心渴望上進。我利用課堂整頓紀律的機會,有針對性說:“各門功課的特點不同,也許它不適合你的興趣,但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有的學生很安靜,一點也不影響別人學習,這樣的學生沒有人會討厭的,當你遇到適合你興趣的功課時,相信你一定會做得很好。”後來她不僅在其他學生回答時跟著附和,而且多次與我溝通。
        如果只看重成績而不全面考查,則會使學生產生厭惡感,造成師生對抗,甚至會使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結成小團伙,使他們偏離正常的成長軌道。 
        3. 講究教育策略
        教育的環境由家庭、社會和學校等多方面組成,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影響。對待犯錯的學生,應該多多開導、談心、分析利害、比較優劣。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錯誤,自願去改正。如果只是簡單的訓斥,制止其錯誤行為,這樣能威懾學生一時,同時學生會敬而遠之,不與教師溝通;當束縛放鬆時,錯誤會再次重現。        二、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
        僅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還不夠,還要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積極向上的知識世界。教師的教學活動往往在行為方式、時間上受到限制,所以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
        1. 讓知識具體生動
        在講授課程時儘可能多列舉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到自己身邊都是知識。如夏天扇扇子,人覺得涼爽,是因為扇子扇動時加快了空氣流通,使人的汗液加快蒸發,蒸發吸熱,故帶走了大量熱量,使人體溫度降低的緣故等。從教學中的點滴做起,可以讓學生善於觀察周圍的世界,從中發現問題,只有能發現問題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而解釋或解決問題又能成為學習的動力。
        2. 拓展教、學方式與空間
        教學活動中除了應用常規教材、掛圖、實驗儀器這些載體外,還可以應用玩具、影像製品、網路媒體等。如用學生熟悉的溜溜球演示動能和勢能的轉化;用勝利杯演示密度小的液體浮在密度大的液體上,用排球演示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影響。許多初中學生喜愛動畫片,可以引導他們看一些知識豐富的動畫,如《海爾兄弟》,在《海爾兄弟》第8集中主人公用手把冰熔化成凸透鏡聚光取火,就可以演示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在第75集中有在水中先聽到遠處颱風的聲音,說明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快。這樣做既能彌補因教學地點、天氣等因素制約不能做實驗,又能使學生輕鬆愉快學習,且易於識記。
        三、引導學生進行適量的實踐活動
        要從一些小事著手,從參與到獨立完成小製作、小設計。在學習熱學時,讓學生在自己身邊尋找浪費能源的現象,然後自我約束和說服教育身邊的人,如隨手關燈等。在學習光學時,讓學生獨自做單筒望遠鏡和照相機模型。在學習電學時,可以檢視電錶、更換保險絲、設計搶答電路等。我認為這些辦法既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能讓教材知識得到複習和理解。
        總的來說,教學是由“師”和“生”組成的整體共同完成的工作;教學是承載了太多希望的工作。關注“生”和“師”同樣重要。只要我們把想得到的都做好了,我們的教育結果會距大家的希望越來越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