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適應知識社會提高電大會計教學質量

文思屋 人氣:1.69W

論文關鍵詞:知識;知識社會;會計教學質量

關於適應知識社會提高電大會計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知識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適應知識社會,提高電大會計教學質量,向社會輸送能力型會計人才是當前電大教育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從電大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會計教學組織形式中的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網路學習三個部分的有效利用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對這一課題做了一些探索。

目前世界正發生著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革命,這場革命將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發生人類文明史上的改變。這場革命的核心就是知識。從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經歷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在進入了知識社會(阿爾溫·托夫勒在他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中,預言這種改變是有史以來最深刻的社會鉅變和創造性的重建。並將人類文明稱之為農業化浪潮,工業化浪潮,第三次浪潮——資訊化浪潮)。

縱觀人類文明的變遷,會發現人們對知識的界定,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時代背景的不同而變化著,形成了多種認識觀點。知識社會中”知識”的概念比傳統的概念要寬泛得多。經合組織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書中將知識劃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知道是什麼的知識(Know—what)。是指關於事實方面的知識。第二類——知道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科學理論。第三類——知道怎樣做的知識(nK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藝和能力。第四類——知道是誰的知識(Know—who),涉及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資訊,這在社會高度分工的經濟中顯得尤為重要。

正是基於對”知識”的這種重新認識,才使得人類對於知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上的覺醒,從而推動了實踐意義上的社會變革。從社會生產與分配方式看,生產資料的內容體現著不同社會經濟時代主要特徵,例如農業社會表現為土地,工業社會表現為資金資本,而知識社會則表現為知識資本。知識資本已經成為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指廣義上的實施企業化管理的組織)最重要的經濟資源。世界管理大師(知識經濟理論的創始人)彼得·F·德魯克在《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society)中提出,知識資本的比例遠遠大於資金資本,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作為分配的主要依據之一。他的論斷一針見血:”世界上沒有貧窮的國家,只有無知的國家”,”知識的.生產率將日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一家公司競爭的決定因素”。

有人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種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主流的認識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去反駁,但問題在於”建設者”(一箇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人群名稱)能否立足於這樣的認識去進行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活動。

面對知識社會的發展需要,電大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發揮其重要作用呢?下面就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有效組織會計教學活動、學校管理等三個方面對上述論題做一些探索。

一、電大會計教學目標定位

(一)、影響會計教學目標定位的因素

會計實踐、會計理論、會計教育三者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從會計發展歷程來看,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的需求,決定著會計教育與教學。會計教育總是立足於社會經濟活動的需要,應用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推動會計實踐的發展。因此,會計教學中心的定位實際上是動態的、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前提的。

就當前會計實踐的需要來看,伴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呈現出經濟組織形式多樣化、市場交易複雜化、生產要素構成多重化、資訊科技普及化、學科研究細分以及應用綜合化的發展趨勢,這直接導致了會計教學內容的複雜化、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會計教育的階段化。

因此,會計教學目標定位應當充分考慮上述經濟的、技術的、學科研究與應用等各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