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外國文學評論的現狀研究論文

文思屋 人氣:1.74W

一、東西文化差異與東西方世界的英美文學鑑賞視角

淺談外國文學評論的現狀研究論文

1文化精神核心的不同直接導致了東西文化在內容與結構上的差異,也使得兩者在看待問題時的切入點各異。東西文化的差異作用於東西世界社會生活及文化的方方面面,故而同樣也能體現在它們對各自文學及文學評論的影響上。

其次,語言也是研究東西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工具與評判指標,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使用特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語言使用者的思維特點。以漢語為例,中國人在包括語言藝術在內的主要文化藝術系統裡,最講求的是“意境”二字。故而漢語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擅長於製造空間,營造意境。但是,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越精妙的漢語也越有一絲飄忽不定之意味,這既是它值得玩味之處,但也是它相對於以英語典型代表的西方語言來說略顯得欠缺嚴謹性的地方。對比英語與漢語不難發現,語言對於其所處文化的文化精神核心的表現力是強大的。東方人講求意境,西方人追求理性與科學的不同文化姿態一覽無餘。最後,具體到中西藝術差異來說,我國的藝術文化中主張“寫意”,而西方國家的藝術作品則將“寫實”之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前者在藝術創作中講求的是一種心境,而後者發展藝術的預設前提則是一種視聽上的求實理念;前者講求的是與自己內心的溝通,而後者則關注自身對外部世界的觀察與刻畫能力,一個內斂,一個外向。再具體到文學藝術,不難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學中,抒情內容筆墨濃重,像傳統文化經典的唐詩,對於事件的敘述其篇幅往往非常少,而西方文學中,哪怕是最古老的詩歌,也有著豐富的敘事內容,像最著名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等,均屬此列。

2東西文學評論視角下的英美文學不同的東西文化特質使得兩種文化在看待相同的作家或者文學作品時,其觀察的立足點也不盡相同。我們以卡夫卡的名作《城堡》為例。縱觀西方文學評論界,歷來對於《城堡》的評價,牽涉其主題內涵的評論佔主要篇幅,並且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類:一,《城堡》旨在於表現猶太人渴望在長期的漂泊中找到精神寄託;二,《城堡》旨在於表現人類對於上帝的追尋;三,《城堡》旨在於表現人類對真理及生命意義的追問。而在中國的文學評論界,人們對於《城堡》的評價情況卻大為不同,不但對《城堡》的主題的探討涉及得很少,大多數評論內容所關注的都是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藝術特點以及表達手法。可見,西方文化習慣於拋開藝術本身而去關注文學作品的內容以及內容中所牽涉的諸如社會、宗教、心理等科學討論,以務實的精神去研究這種東西的客觀規律;而東方文化則習慣於重點去研究某一具體文學作品的個體情況和它們的藝術性,故而兩者所形成的評論作品不論是立足點、表達方式還是細節上的措辭都各不相同,有著鮮明的對比性。再以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為例。在美國本土的文學評論界,關於《老人與海》中主人公所體現出的“硬漢精神”,很多聲音認為,它是一種象徵性隱喻。通過這種隱喻,作者得以宣洩對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的不滿,而在這種宣洩裡《老人與海》中桑提亞哥表現出的硬漢品質實際上只是作者個人意願的戲劇化與擴大化。從這樣的評價裡不難發現,西方文學評論界對於文學的評論是求實而謹慎的、不輕易昇華的,文學作品由哪個單獨的個人而來,便常常首先圍繞著這一個人進行分析。再同時對比中國文學評論家們對《老人與海》的看法,他們當中的很多都曾經提及,小說主人公所表現出的剛強、勇敢的品質和敢於抗爭、敢於面對失敗的精神映射出的是當時美國社會和廣大民眾對於強悍人性的渴望與追求,故而它是民族性的。東西文學評論視角下的英美文學又再一次地印證與體現了各自的文化精神核心。

3東西文化差異對各自文學評價理念的導向作用在文學評論上,東西文化在對各自文學評論的引導上,其最大的差異影響在於二者對於評論體系的態度。縱觀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學評論,絕大多數都只注重單個作品本身的研究,除了注重對作品的藝術欣賞與和思想探討,還習慣於以小見大,從文學中捕捉人的態度和人與社會的聯絡,將其中的精神文化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來進行評價,並且這一點同樣受用於形容中國文學評論界對於英美文學作品的評論態度。而反觀西方文學鑑賞與評論,西方人理性、務實的精神使得他們得以以一種更加客觀與現實的態度去看待與比較不同文化作品文之間的異同並針對這一點展開分析與分類,並最終形成自已獨有的文學評論體系。這也是西方文學作品流派眾多並且各流派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並形成了各自有代表性的理論。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與東方相較,西方社會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一個分析手法多樣、分類細緻而思辨性較強的文學評論體系。這既是西方社會對於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貢獻,但同時也意味著東方文學評論體系建立的急迫性與必要性。

二、英美文化內部差異及其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1英美文學的主要特點英美文學,顧名思義,其主要組成成分是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由於有著共同的語言基礎,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在很大意義上屬於同源文化。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變革,英語在英國與美國各自都經歷了一定的流變過程被並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也有了各自的土壤,但文化的同根性在英美文學中仍然許許多多體現之處。文學常常有著非常顯著的時代特點,英國豐富的時代歷程與社會變革過程在英國文學中有著深深的烙印。故而英國文學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特點就是帝國敘事和烏托邦情結。英國文學的帝國敘事特點來源於英國的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文化,它隨著英國曆史的殖民歷程發展壯大,也隨著它的沒落而逐漸消退。這一時期的英國文學常常體現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統治願望,故而戰爭文學、探險文學大行其道,甚至一度達到了鋪天蓋地的地步。而烏托邦文學則實際上是一種政治文學,它起源和發展於數個世紀以前英國的特定時期的政治猜想熱潮,並且包含“烏托邦文學”與“反烏文學”兩大方面。儘管烏托邦文學最後也平息於歷史的浪潮中,但它的出現與發展對於人們對極權統治的戒備與反省還是有著相當的正面推動作用。與英國文學相比,美國文學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沒有太過厚重的歷史沉積感,它如同世界文學的一道新鮮血液,自產生之日起便一直存在於人們的關注與討論中。儘管起源於鄉土主義,但發展到今天,美國文學的最大特點依然是現實主義。階級矛盾與這種大矛盾背景下的世間百度一直是美國文學的主線。現實主義的美國文學擅長於對社會現實的冷靜揭露與真實刻畫,並通過這種揭露與刻畫還原社會的本質。但同時,受特殊的歷史發展因素影響,起源於英國文學的美國文學在創造性上較前者更加青出於藍,部分範疇內的文學,像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2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的影響就像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最大的相類之處來源於英語語言一樣,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的巨大差異也源自於英語本身的發展與流變。但從本質上來看,英美差異其實是英語語言使用人群所選擇的歷史發展道路的差異。從英語本身的發展歷程來看,它經歷了早期、形成期與現代期的三大典型發展階段。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在前兩個階段的'發展歷程相同,但近代以後,美式英語在與北美印地安語的接觸碰撞中發生變化,英語的英美分化也正是於此時正式脫胎形成。與英國悠久的歷史與輾轉複雜的社會變革歷經不同,美國由從奴隸社會走到資本主義的過程幾乎是跳躍的。這使得美國成了一個沒有歷史負擔、敢於創造、敢於打破規律的國度,在如此文化背景的影響下,美式英語也盡顯其張揚活潑之個性,而這種個性同樣也深深地紮根在了美國文學作品之中。

3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對文化差異的講解其實是對歷史的講解,所以文化差異對文學評論的影響也離不開參照對歷史的分析,英美文化與文學也是如此。以英國文學為例,英國文學及評論學古老而厚重,這既是它的優點與長處,但也導致它負重前行舉步為艱,不得不在對歷史的繼承及時代的順應中反覆掙扎、猶豫不決。儘管近一百餘年,新的思維已經在英國文學與評論範疇內產生且古老的英國文學及評論的蹤影也在近代文學史上隨處可見,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英國文學評論理念就已經一改過往呼風喚雨的形象,進入了相對的蟄伏期。與英國文學作品及評論理論之間的關係所不同的是,從時間上來說,美國文學與文學評論的產生幾乎是同時的。儘管學界對於美國文學與文學評論是起源於印第安土著文學還是英國文學這一問題爭執不下,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文學與評論體系可以理解成源於美國本身。它內涵的種子成形於歐洲大陸,但無疑北美的土壤養育了它,並促使其發展了一個新鮮獨立而具有一定創新性的體系。

從上文的評述不難發現,英國的文學評論在緩慢的自我革新中取得發展,新舊文學評論視角在文學鑑賞中互動出現,形成了橫向與縱向的交織的文學評論軌跡。而就美國文學評論發展的視角來看,雖然當下利落與創新的現代主義風格與生命力洋溢在美國文學評論的視野中,但相對於英國文學而言,它仍然存在著文化底蘊欠缺所帶來的不足的一面。英國文學深厚的文化底蘊,深遠而廣泛的文化影響力使得它仍然是文學作品解讀的一個重要方面。當然,文學評論的發展與影響也有其偶然的一面,造成英美文化及文學評論差異的因素也有著其不確定的一面。像評論家的個人閱歷、視角喜好、知識專長等,也都屬於此列。但總的來說,不管怎麼樣,英美的區域性文化差異對於英美文學評論的最終形成的影響與作用是顯著而積極的,多元化文化視角的對接與碰撞更加有利於文學火花的迸發,這對於推動英美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發展來說都具有長遠而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