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情感教育作用

文思屋 人氣:4.77K

在教育過程中,最強烈、最深刻的情感莫過於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或“母愛”,它是具有明確的社會目的性和穩定性特徵的普遍的愛,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調節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情感教育作用論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淺談情感教育作用

 摘要:新時期的素質教育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更是學生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本文從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有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等三個方面就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情感教育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情感教育;班主任;學生成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所以說情感教育是相對於傳統的智力教育而言的,是對智力教育的補充與發展。為此在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教學中,班主任要用情感教育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1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教育實踐表明,情感教育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這裡所講的情感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如一個經常受到教師真誠的愛的學生,他就會從教師的愛中感受到社會對他的關心與肯定,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並在這種滿足中發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誘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使他對人生感到有意義,因而情緒經常是愉快樂觀的。同時,他又從自己所感受到的關心、愛護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學會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對待別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形成關心他人,對人友愛,助人為樂,團結互助等優良的個性品質。相反,一個教師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學生,而是以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這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極易使學生形成多疑、對人懷有敵意、感情冷漠、自暴自棄等不良個性特徵。

2情感教育有利於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輸的思想轉化成為學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實現這種轉化,正需要藉助與師愛這種情感的觸動和催化。也就是說,教師的某一種要求和意見,只有被學生認作為是出於真正的關懷和愛護時,學生才會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才會對教師的意見和要求產生肯定的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樣的要求和意見,如果被學生認作是教師故意的非難、惡意的打擊,學生就會引起牴觸情緒和行動上的抗拒。可見,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贏得學生信任的基礎,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2.1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班主任老師對後進學生的誠摯的愛,更是轉化他們的基礎和首要條件。對品德不良的後進學生來說,他們在家庭或學校中受到的批評、斥責和懲罰往往多於讚揚和鼓勵,因此,他們與教師在情感上往往是對立的,他們往往比較心虛,敏感、有戒心,常常認為教師是輕視、厭棄自己的,甚至認為周圍的人都是拋棄他們的。對於真心實意教育他們的教師,他們也常常持以沉默、迴避或粗暴無禮的反常態度。這樣,教師的教誨在他們身上就很難生效。如果教師對他們表現出誠摯的愛,使他們冰冷的心感到無比溫暖,使他們感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他們,尊重他們,他們就會漸漸親近老師,對老師的對立情緒就會逐漸消除,只有在這時,他們才能接受老師教導和勸告,才能盡心盡力地按教師的要求去做,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可見,在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中,正是教師對學生的誠摯的愛,融洽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協調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橋樑,從而為更好地轉化他們奠定了基礎。

2.2班主任教師能誘發學生去仿效教師的品德,從而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強烈的模仿性是青少年的重要心理特徵之一。心理學關於模仿的'研究表明,人們總是趨向模仿愛他和他所愛的人,而不願模仿那些他所嫌惡的人。所以,教師的愛又能促使學生去模仿教師的榜樣。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常可看到,學生們不僅樂意接受他們所愛慕老師的情操和觀念,而且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模仿他們所愛慕老師的一切言論和行動。這樣,教師的道德觀就成了他們自己的道德觀,教師的行為準則就成了他們自己的行為準則。正因為如此,一個熱愛學生並受學生所愛戴的老師,其榜樣則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它能在學生的思想、行為中深深蓋上教師優良品質的印記。

3情感教育有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在教育過程中,最強烈、最深刻的情感莫過於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或“母愛”,它是具有明確的社會目的性和穩定性特徵的普遍的愛,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調節作用。

3.1熱愛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

我們知道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是有效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師生關係是教育領域裡人與人關係的具體化,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感關係。在教育實踐中,倘若教師把愛生情感“投射”到學生心裡,師生間就會有心心相印的體驗。師生情感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心息的“共鳴”和“共振”。心理學研究成果業已表明:在師生情感的“共鳴”、“共振”期所給的教育,學生的可接受性最強,教育效果亦最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只有“動之以情”,才能收到“曉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3.2親近學生是學生情緒體驗。

有人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把學校看作是一個池,教師對學生的“情愛”就是水,學校教育如果沒有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作為魚兒的學生,在無水的池裡是無法成長的。沒有情愛之花,哪來教育之果?愛的河流是雙向流動的,它溝通了師生思想,協調了師生關係。它具有遷移作用,可以產生“教師期待效果”,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的愛和期待,就會激起對教師的親近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產生一種心心相印的情緒體驗。

3.3情感教育讓學生放飛心靈。

雖說是一個較新的課題,但它秉承了傳統教育中的許多可取之處,而且更著眼於現代教育的需要,適應了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放眼於少年兒童的未來,其現實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們班主任平時能加強學習與提高,並在平時工作中注意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智慧,那麼將不會再有高分低能者或高分低德者出現,那麼未來必定充滿希望。讓情感教育的春風化作甘霖,哺育出健康的新一代,讓學生的心靈之花盛開。

4結語

總之,新時期的班主任要以學生為本,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全身心的關愛學生,守望著他們,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個人的成才目標。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各種可能創造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源性的成才驅動力,把工作實實在在放到以育人為根本的工作價值目標上來,用智慧引領他們大步邁向成材的道路就是我們藝術的璀璨。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積累經驗去引導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