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學生環境地理教育與加強環境地理保護意識

文思屋 人氣:2.2W

摘要:教師教育的信念有兩條:一個是教育追求有效,讓教師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穫。另一個是教育就是激發,用榜樣和例項激勵,用問題和交流啟發。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活動的開展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地理活動的開展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從課程目標上看,不是單純從地理知識著眼,而是從學生的素質發展著眼,著力促使學生主動地發展。這個過程是學生通過自主活動、自主思考、自主實踐,獲得地理活動的一些體驗,最終在地理活動中獲得發展。

淺談中學生環境地理教育與加強環境地理保護意識

關鍵詞:教育、地理、發展

1、環境“資源有主、資源有價”內容的選擇和配置

有關資源的內容也是中學地理課程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科學資源觀(包括資源倫理觀)的重要載體。當前中學地理課程中“資源”內容的選擇主要集中在:資源的分佈與特點、資源的開發利用、資源問題三大方面。這三大方面均是資源倫理教育的切入點,但切入的角度主要是“資源有限”這一維度,對“資源有價”和“資源有主”內容的關照力度明顯不夠,這對於完整資源倫理觀念的培養是不利的。為了達成中學地理課程的預設目標——樹立科學的資源觀,有必要將體現“資源有主”、“資源有價”觀念的內容納入到現行的中學地理課程中,使學生在明確資源有限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認識到:自然資源是有主的,即它屬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不能隨意佔有和使用;自然資源是有價的,應有償使用。

從對人教版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內容分析看,對於自然價值內容的體現,其著力點還是在自然的經濟價值(或資源價值)上,雖然在自然的生態價值上有所體現,但力度還有待加強,尤其是在自然的內在價值、自然價值多樣性方面更是如此,這樣的內容選擇和配置必然影響學生正確自然價值觀的形成。自然權利方面的內容就更顯不足,亟待充實與完善。基於此,中學地理課程內容應適當增加有關體現自然價值和自然權利方面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自然除具有供人類使用的工具價值外,還具有自身的內在價值;自然除具有經濟價值外,還具有其它多方面的價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態都具有生存的權利,人類應尊重其它生命形態的生存權利。其中,有關自然權利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中學地理課程在相關內容的素材選取上力求生活化、具體化,使學生能從中自然領會到其蘊涵的道理。

2、注重討論,培養學生地理批判性思維能力

地理思維的批判性是指善於冷靜地考慮地理問題,能有主見地分析評價地理事物,不迷信“權威”意見,不因受暗示而發生對自己原有正確判斷的動搖。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往往忽視對這一地理思維品質的培養,殊不知,當今科技發達的社會裡,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品質的人,才能在眾多前人理論中尋找出突破口,從而脫穎而出。如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對過去評價我國基本地理國情特點的一詞“地大物博”進行討論。我國確實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但由於人口眾多,從人均考慮,聯絡我國的現實狀況就會發現,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們的“物”再也顯不出“豐”了。學生通過這一思維過程,運用已有地理知識,否定了“地大物博”這一褒義詞在我國國情上的應用,是認識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講授高中地理時,對一個地區工農業生產發展條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維過程。如通過對“工業的集聚與分散”內容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現代工業考慮專業協作需要,應儘可能把專業部門和企業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應。但同時又要考慮作為工業中心的大城市,在工業達到一定的密度和規模後,會出現“飽和狀態”,出現爭地、爭水、爭動力、加劇汙染等問題,一些工業又不得不向外擴散,有些“輕薄短小”的新興工業就可在新區佈局。因此,同一條經濟原理、佈局原則,對不同企業、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經濟技術條件、不同時期是有不同應用要求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批判性地接受知識,應用原理。從而增強識別力,提高判斷的準確性。由此可見,加強討論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的好方法。

3、利用地理現象來引導學生對地球環境變化的關注

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釋有關氣候問題的時候學生很有成就感,因為大家都能比較順利的解決世界上一些主要氣候型別的分佈、特點及成因問題。但是大家似乎有意迴避一個地區——副熱帶大陸東岸。這時教師在黑板上把副熱帶大陸圈了出來,並向同學質疑(此時教師的作用在於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經過討論,對於副熱帶大陸西岸的氣候型別、成因及特點能做出正確判斷和解釋,但對東岸只能做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斷,至於為什麼不同還不能正確分析。這時,提醒學生注意,不要忘了剛才為了研究方便所做的假設——地理模型,而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實際地球表面的問題,怎麼辦?同學們根據先前研究的經驗,想到了把地理模型還原成實際大陸,即把先前的假設推翻,考慮地表起伏、海陸分佈等因素。由於海陸熱力性質不同,所以地球上氣壓帶、風帶並不成帶狀分佈,而是被分割成一個個高、低氣壓中心。接下來很順利的進入了季風環流的研究、學習。

4、搞好環境地理教育的措施

環境學是一門涉及到自然科學與社會各部門的綜合性學科。在中國小開展這一科目困難很大,目前只能把環境保護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各門相關的課程中去,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現行的教材中一些和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沒有從環境的角度去闡述、深化,指導思想不夠明確。

筆者認為,中學地理課搞好環境教育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備課是要注意發掘教材中直接與間接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教師要講清楚自然環境的概念,還要講解這些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讓學生對防止環境汙染,維護生態平衡,使環境朝著有利於人類生產、生活的方向發展,有一個初步認識和了解。學生更具體地理解人類活動同地理環境的關係,明白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地理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建立起較全面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境觀。

[本站小編為您推薦更多論文範文]

試論解讀天山地理.雪篇

如何體現高中地理課程的人文教育屬性

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國中地理教學中的培養

地理論文:MapInfo 的校園地理查詢系統的設計

學生地理影象資訊能力存在問題調查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