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打擊樂對戲曲藝術的重要作用

文思屋 人氣:9.77K

戲曲音樂藝術中,鼓師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打擊樂對戲曲藝術的重要作用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打擊樂對戲曲藝術的重要作用

戲曲樂隊中根據樂器的不同分為了"文場"與"武場",文場主要由吹、拉、彈各種民族管絃樂所組成,武場則主要由板鼓、堂鼓、鼓籤、大鑼、檀板、小鑼、吹打鈸、鐃鈸、撞鐘以及雲鑼等多種打擊樂器構成,同時又稱為打擊樂。打擊樂作為戲曲樂隊中的重要組成成分與文場各自佔據著整個戲曲樂隊的半壁江山。不同的打擊樂演奏出不同的節奏以及音響組合,統稱為"鑼鼓經",加之文場音樂的完美組合,共同服務於整場戲曲的演出,對演出節奏的掌控、人物情感的表現、演員表演的配合以及舞臺氣氛的營造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掌握演出節奏

掌握演出節奏作為戲曲打擊樂的第一個藝術功能對戲劇的表演具有重要作用。戲曲演出節奏貫穿於整個的戲劇表演中,同時具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節奏"指的是音響的強弱、長短、輕重等規律性的組合,作為音樂語言要素之一存在。狹義上的"節奏"是樂曲結構的主要構成因素,是旋律的骨幹。他的出現能夠很好的將樂曲中情感的波動生動的表現出來,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樂的表現力。廣義上的"節奏"則泛指自然界中冬去春來、自然交替等這些有規律的變化所帶給人們心理上的節奏體驗。就像激昂的節奏使人感到振奮;舒緩的節奏讓人感到沉靜;歡快的節奏讓人美好;沉重的節奏則使人壓抑,如此種種。同時節奏好包含了工作節奏、生活節奏、運動節奏等這些有規律的、均勻的程序。

戲曲音樂藝術中,鼓師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戲曲中無論是管絃樂或者是打擊樂,都需要在鼓師統一的指揮下經行音樂的演奏,節奏作為戲劇的主旋律尤為重要。鼓師的姿勢以及鼓板動作直接決定著管絃樂與打擊樂的起止、輕重與快慢。鼓師不僅決定著打擊樂的使用,同時還掌握著整場戲劇演出的節奏。對戲劇中人物情感的表現、舞臺氛圍的營造、演員的表演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無論戲曲中的一個動作、或者是戲曲整個的演出程序,處處都充滿了節奏。

二、表現人物情感

表現人物情感是戲曲打擊樂的第二個藝術功能。戲曲表演中一直有"演人不演行"的說法,明確的說就是戲曲演員不能僅僅從外形上符合人物角色,而是將人物複雜、豐富、獨特的內心情感以及思想意識演繹出來,為觀眾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生動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僅需要演員對人物的深入剖析以及精湛的演技,戲曲打擊樂更是充分發揮了其渲染、強化、烘托的藝術功能,促進了人物情感的表達。

黑格爾作為德國著名的美學家曾經說過,"音樂所特有的因素是單純的內心方面的因素,即音樂本身所包含的無形的情感。"戲曲表演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需要演員形體上的準確、生動,同時要求"聲情並茂、以情帶聲".戲曲打擊樂作為戲劇表演的畫外音對於人物情感的表達具有重要作用。這也就需要戲曲打擊樂的演奏員除了能夠準確數量的進行伴奏外,還要進入角色、傾情投入、設身處地的'站在劇中人物的立場上進行情感的體驗。這有這樣演奏員才能通過樂器將戲劇中的人物情感真實、生動的演繹出來,才能引發觀眾情感的共鳴。

三、配合演員表演

戲曲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傳承,其根本是通過歌舞的形式進行故事的演繹。演員所表演的"四功"與"五法"都是經過多年錘鍊而保留下來的固定的程式動作。戲曲中"四功"包括唱、念、做、打;"五法"包括眼、手、身、步、法。這些固定的程式與動作與打擊樂的"鑼鼓經"是密不可分的,他們相輔相成,密切配合,並且在長期的表演逐漸固定與配套。

鑼鼓經"急急風"用來配合演員緊張、急促的工作;"碎鑼"以檀板和單皮鼓領奏,配合小鑼,營造出一種沉靜的效果。

其出現多用來配合清衣或者花旦上場時的伴奏表演,從而更好的襯托出戲曲角色的優雅與沉靜;"四擊頭"作為鑼鼓經的一種則多用來配合演員進行"亮相";"帶鑼"用來配合演員的武打動作或者"跑圓場";"搜場點"用來配合演員在戲劇中進行搜尋動作;"慢長錘"用來配合徐步或者更衣等緩慢的動作。戲曲打擊樂中鑼鼓經的種類繁多,數不勝數,演員的每一個動作、程式都配合著與之相應的鑼鼓伴奏,配合著演員的表演。

 四、營造舞臺氣氛

戲曲打擊樂不僅能夠掌握演出節奏、表現人物情感、配合演員表然,同時對於舞臺氣氛的營造具有積極的作用。與道具、佈景、燈光等視覺藝術一起,打擊樂通過演奏一系列的聽覺藝術為觀眾帶來音畫同步、視聽一起的藝術效果,營造了舞臺氣氛。

打擊樂作為戲曲藝術中重要的表現形式,需要我們更為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深入挖掘打擊樂對於戲曲藝術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戲曲文化。

參考文獻:

[1]劉軍.打擊樂的舞臺運用[J].當代戲劇。2006(5)

[2]李亞娟.淺談中國民族打擊樂器的產生與分類(連載一)[J].音樂天地。2006(11)

[3]李亞娟.淺談中國民族打擊樂器的產生與分類(二)[J].音樂天地。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