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論文

文思屋 人氣:2.38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論文

摘要:

啟蒙教育是為兒童樹立基礎學習觀、思想觀的重要環節,承擔教育的崗位屬性則必須契合於整個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基於此,本文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為切入點,對學前教育教法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闡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法課程中的應用原則,並對其具體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學前教育專業;教法課程;

引言:

在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下,學前教育事業伴隨著基礎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所佔據的比重逐漸加大,通過學前教育來實現兒童的啟蒙,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學前教育的師資體系來講,承接教師團隊培養的師範類高校,則必須肩負起教職人才培養的中心,保證各類課程體系的建設可以滿足學前教育發展方向,這樣才可進一步確保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立足於教師職業素養以及整個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訴求之上的。因此,在學習教育專業課程開展過程中,必須引入先進的教學理論以及教育技術等,深度挖掘專業課程與幼師在行業發展中所呈現出的關係,構築出更為科學的教育體系,以真正實現教職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

一、高校學前教育教法課程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校對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性質存在認知方面的偏差。

幼兒園教學開展過程中,一般是以分科課程來實現教育的,當此類教育需求體現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體系中時,將是以語言教學法、音樂教學法等學科分化的形式為主,但是伴隨著幼兒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實,傳統的學科類教育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兒童多元化發展訴求。目前幼兒園所劃分的教育學科可以歸納為健康社會、藝術語言等多個種類,如果承接專業教育的相關課程仍執行原有的學科教法的話,其所產生的教學效應顯然無法滿足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需求。

第二,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在課程內容方面,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設具有重複的特性,產生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領域的教法實現過程中,課程內容與活動本身所具備的關聯性是由每一個教學領域所決定的。然而在固定的時長內,教學領域所包含的內容出現交叉的現象,其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大整個學習跨度。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數學前教育工作的落實仍是課本化、活動化的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體系的設定未能對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學前教育行業中的普及進行解析,再加上擴招政策所造成的專業人數激增問題,上述情況將使得既有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降低整體教學質量[1]。

第三,教學資源匱乏。

從幼兒園教育階段來講,承擔兒童教育的課程資源必須優質化、多樣化,保證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幫助兒童樹立相應的學習意識。然而,從現有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資源設定形式來看,其所包含的教育活動方案或者是音訊視訊資源等,缺乏具體性與系統性,而當此類課程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反映到學生學習與接受能力上時,則必然會因為教學資源質量不足而產生學生在步入崗位工作過程中認知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的應用原則

第一,目的性原則。

在教學體系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及其實現旨在為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其可以看成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在教育目標的設定下實現規範化的教學,以提高實際教學。對學前教育專業來講,學生在日後發展過程中也將成為教職體系中的一員,現代教育技術的實現不僅是教會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實現技能等,其還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手段,向學生傳達一種教育理念,保證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後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反哺到幼兒教育工作中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創造性原則。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立足於資訊科技及先進教學理論之上,其本身所具備的創造價值正好與高等院校專業教育革新方向存在密切關係,兩者均是遵循事物的本質,通過技術的應用與拓展對其產生的價值進行分析,並羅列出實際應用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各類問題。同時,整個技術所產生的資訊反饋將為後續教學工作提供一種創新手段,從而迎合教育工作的創新機制,更好地服務專業課程。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中的應用

(一)導學案與微視訊相結合的教學應用

導學案是指由教師指導學生來設定學習方案且包含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具體學習方案的落實,可以為學生在後續學習中提供指引,保證學生自主學習計劃的實現。導學案體系的落實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對自身進行定位,並通過導學案內學習目標的不斷實現認識到整個課程教學的各類屬性,進而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我國部分學者對導學案所起到的作用,或者是其在教育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思維模式具有一定的歧義。部分學者認為導學案計劃的設定是由教師指導,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易被教師主觀思維所影響,間接削弱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對於學前教育教法課程來講,導學案教學體系的建設,恰恰符合學生受教育與日後崗位投入教育工作中的實現路徑,即教師以自身的思維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學生在後續發展過程中將以幼師的身份投身於教育事業中,兩者的思維模式並不衝突,這也是導學案目標設定在學習教育法中實現的基礎。基於現代教育技術而設定的微視訊與導學案相結合,其所涵蓋的目標可以覆蓋到五大領域學科中,且微視訊所具備的是承擔綜合性高的教學優勢,可以進一步體現出課程教學深度通過微視訊所設定的教法課程,可以讓學生通過碎片化時間來實現自主學習,極大限度地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

從微視訊在課堂中所呈現出的教學效果來看,5分鐘到8分鐘的播放時長所呈現的知識點是在學生的接受範圍之內的,是以一種多維化的影象資訊、音訊資訊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助於學生理清知識點。與此同時,微視訊內涵蓋的內容是符合學生導學案所設定的學習流程,其可以通過知識點講解、活動運營講解等,促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同步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短視訊內容的瞭解,可以深度解析出不同教學環節落實到實際幼兒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效用,這樣便可有效避免因為教學內容重複所造成的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除此之外,通過微視訊與學生導學案所設定的學習計劃向對接,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將自身情感帶入學生的學習中,此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思維而言,屬於一種不可逆的,即為通過影像資訊、語言資訊、音訊資訊以及學生自身思維的認同意識等,對於此類知識內容所呈現出的教學效果具有極強的接收性。

(二)課程教學評價系統的應用

學前教育專業教法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及要求,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應具備與自身專業相關聯的教學能力,且保證整個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正確落實到學生日後的崗位教學中。此類教法課程涉及的教育觀以及學習觀,是對學生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能在崗位中的應用範疇等,其有高度概括的.性質。

針對此類課程進行教學評價時,其本身所產生的評價職能是對學生、教師以及課程內容進行綜合評價,通過三者之間形成的聯動關係,鑑定出學生學習行為、教師教學行為以及課程內容針對性是否符合現階段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在構築以教育技術為基礎的課程評價體系時,則應結合資訊化系統、教學過程中呈現出的資料資訊進行挖掘、羅列,通過教學評價系統的實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資料的統計,且每一類資料資訊所映射出的教學效用可以真實反映出當前學生學習行為是否存在規範問題。與此同時,教學評價系統中的檔案功能,可統計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學習行為所產生的資訊,其相當於一種質變屬性的評價模式,即為學生入校以來,在課堂及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學習行為,分析出專業課程中即日後發展過程中學生應當承擔的學習任務,此類資料資訊所具備的整合屬性可以真實地將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行為進行資料模型的建設。對於學生來講,此類具有科學性、規範性的資訊統計則可進一步對學生本身產生一定的引導效果,使其明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問題。並且,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評價系統解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瞭解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的認知情況,然後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策略,增加專業教育的可塑性。

(三)學前教育專業網路平臺的應用

基於現代教育技術而實現的網路平臺,可以真正將與專業相關聯的各類知識及管理進行綜合。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實現對專業課程體系及相關教學行為的掌控。與此同時,在網路平臺的建設下,教育資源也不僅僅侷限於課本知識中,而是通過網路平臺真正將專業教育相關聯的各類知識內容及實踐內容等進行綜合。其本身所涉及的知識也不僅侷限於學前專業教育,還可以通過專業與專業之間的精準對接使整個知識內容形成縱向延伸的格局,這樣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不僅可以解析知識點,更可以通過自身對專業知識的訴求進行自主化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網路平臺的建設,可以使課程與國際化相接軌,打破傳統的校內資源傳輸機制,通過高校與行業之間的有效對接,構築出一個實時化的交流平臺,以覆蓋更多的教學資源,進一步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實現,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平臺建設等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構築資訊交流平臺,同時也可將各類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進一步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可滿足專業教育訴求,為高校教育事業開展提供長期有效的保障機制。

參考文獻

[1]趙明明.“翻轉課堂“在開放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