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關於國小語文特殊學習教育的幾點建議論文

文思屋 人氣:5.79K

針對國小語文這門學科,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道德水平,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時,積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與全面發展。

淺談關於國小語文特殊學習教育的幾點建議論文

語文在國小階段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與生活意義重大。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學校,對於國小語文教師的要求相對於一般學校會更高,教師所需要接受的挑戰更大。那麼對於如何從事語文特殊教育,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展開了初步探索。

一、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道德水平

從事特殊教育,面對特殊學生,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知識,能夠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要求,還必須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成為學生模仿的榜樣,給學生以知識和靈魂的啟迪。

首先,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這要求教師不能滿足現有的教學成績,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繼續加強學習。在日常教學中,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參,廣泛吸收其他相關知識,認真備課,合理規劃教學步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根據學生所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還能夠積極反思教學活動,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並總結好相關經驗和教訓,避免在下次課堂上出現。

其次,從事此教育的教師還需要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認真履行教師道德標準中的“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義務,發揚語文的人文性精神,不得歧視每一位學生,將學生視為具有獨特意義的人,處於發展中的人,採取平等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交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另外,因為教師所面對是一群特殊的學生,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筆者建議從事此教育的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心理學的學習,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積極探索與學生溝通的方式,及時發現學生所可能出現的問題,展開相關的幫助,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幫助,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因為特殊教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質,對教學方式也作出了一定要求,採取與常規教學不同的教學方式,以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國小生的好奇心重,對遊戲較為感興趣,遊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精神,促進學生正常人格的形成,教師可針對此特點開展遊戲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遊戲,活躍課堂氣氛,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以看圖識字法、成語接龍、詩句背誦比賽等等,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還可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具有較強的展示功能,能夠展示文字、圖片等,能夠彌補教師單純授課直觀性不強的特點,並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彌補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感官缺陷,使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安排不一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並不能越俎代庖,取代教師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需要嚴格控制多媒體教學的質量,將多媒體教學與教師口頭講解相結合,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使教學工具更好為教學目標服務。

第三,教師還可採用生活教學法。語文知識內容極為駁雜,而且大多數都來自於生活,學生每天都能在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現象和事物,因其親身經歷所以感受頗多。學生在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時,倘若能夠調動相應的生活經驗,必然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難以拓展,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筆者建議教師可善於利用生活這個大課堂。教師可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知識並加以積累,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所積累的'語文知識進行集中學習,深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加強學生對於生活與語文知識之間的關聯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養成隨時隨地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

針對特殊的教育群體,為了更好履行教師職責,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建議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促進三方資訊的高效流通,為學生構建高效互動、積極友好的成長空間。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這是教學活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學的應有之義。教師需要積極瞭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觀察學生是否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是否學習出現了障礙,並對此及時加以調整,給予適當幫助,解決學生當前的學習困難。如果學生面對人際交往上的困難,如過於內向不能很好適應群體,教師還需要給予心理學上的幫助,幫助學生克服消極心理,採取積極措施,克服,重新建立與同學、教師之間的友好關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發展保持持續關注,將學生放在一個階段進行考察,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強化對學生作為一個獨特主體的認識,並幫助學生樹立此觀念。

另外,家庭尤其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對於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論環境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往往家庭第一,學校第二,因此教師還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瞭解學生的成長背景,這對於分析學生的成長心理大有幫助。並且,教師還可就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與家長溝通,教師可瞭解家長對學生和自身的期望,教師可瞭解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教學方式,雙方互相尋求幫助,有利於避免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同時,教師還可為家長如何開展科學教育提供意見,有利於構建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良好關係,使學生擁有健康的成長環境。這對於特殊教育的學生十分重要。當然,教師還可定期組織家長會,建立家長群、家長沙龍等等,為雙方溝通意見創造條件,便於雙方構建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係。

總而言之,國小語文特殊教育對於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為學生負責”的態度,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結合國小語文這麼學科的特點和教育受眾的特殊性,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還需要格外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為學生創造積極的、和諧的、友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與全面發展。當然,針對特殊教育還需要教師注意很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