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科技基礎畢業論文

文思屋 人氣:2.65W

資訊科技在讀當今社會有著哪些重要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論文,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資訊科技基礎畢業論文

1引言

隨著資訊科技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培智教育中來,憑藉其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智障兒童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智障兒童的缺陷得到有效補償,潛能得到最大開發,教育教學效果得到增強,成為培智學校和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也越來越被智障學生所接受和喜愛。我國教育部在2007年印發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驗方案》中提出的培智學校培養目標是:“使智力殘疾學生具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適應生活、社會以及自我服務的技能;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公民。”這一培養目標的制定,為培智學校的辦學方向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方向,為特教教師的教育教學指出更加清晰的培養目標。因此,培智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需要藉助學校這個教育教學的平臺,整合傳統教學和資訊科技教學的優勢,通過教師培訓、課堂授課、學生管理、家校協作等多種渠道,努力使培智教育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

2通過教師培訓、業務交流,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和技能

近年來,特教學校的招生物件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輕度智障學生越來越少,中重度的智障學生所佔比例越來越大,而且多數學生在存在智力障礙的同時,伴有自閉症、多動症、語言障礙、腦癱症狀等多重障礙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面對越來越複雜的智障領域中各類症狀的兒童,雖然已經對部分症狀的病理採取治療、康復等措施,如唐氏綜合症等,但是還有許多沒有完全研究清楚其病理所在,治療、康復都在探索、實踐之中,如自閉症等,甚至將來還會出現未知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儘可能地緩解培智教育跟不上的矛盾,各類培智學校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的教師培訓、業務交流,來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期達到最佳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培訓既可以是外出學習、交流,又可以是邀請專家、教授來學校做專題講座、業務指導,更可以是教師進行學歷進修、資訊科技軟體學習等教育教學知識、能力培訓。無論哪種形式,現在都離不開文字加多媒體演示課件,通過圖、文、聲、像等多種形式的呈現,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如公開課展示、班主任工作交流、教師基本功大賽、資訊科技綜合應用能力大賽等活動,更是將資訊科技特別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演繹到極致,資訊科技憑藉其極強的表現力和較好的受控性、互動性,起到極強的輔助作用。教師通過培訓、業務交流等活動,不斷提升資訊科技素養,還在資訊科技應用中成功地獲得資訊、利用資訊、開發資訊,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做好服務工作。

3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逼真的影象、鮮豔的色彩、動靜結合的畫面,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學生帶進一個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知識世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如在教授培智數學“鐘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課件為主要輔助手段,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得出“鐘錶”這一謎底,此時教師出示各種各樣鐘錶的圖片和實物鐘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鐘錶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鐘面上每個數字的位置,教師先請學生觀察鐘面,嘗試說一說後,告訴學生先在鐘面的正上方寫上數字“12”,然後按照順時針的方向依次從右往左寫出數字“1~11”,並且藉助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現場演示書寫,使學生更直觀、清楚地瞭解了數字的位置。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對“整時”概念的記憶、識別,教師設計了“什麼時間,小龍做什麼”的練習題,將不同的“整時”鐘面和小龍活動圖片分成兩部分安排在同一個介面上,藉助電子白板的拖曳功能,讓學生用電子筆把正確的“整時”鐘面拖到相應的活動圖片上。通過這個人機互動環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爭相參與。在最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環節,教師連結、播放“珍惜時間”的視訊,幫助學生認識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縱觀整節課,教師巧妙地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互動性,把學生帶到一個樂學、愛學的情境中,不覺枯燥、樂於參與。尤其在教學“整時”這一環節,教師恰當地運用電子白板的遮擋、探照燈、書寫、操作功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突破教學難點,非常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最重要的是學生也融入這種情境中,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取得非常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說,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恰當運用,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藉助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各項管理工作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直接責任人,在學生的各項管理、教育中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為學生的成長搭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心理環境,這不僅僅表現在對學生的冷暖關懷、能力培養、情感培養方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樹立生活的信心,成長為一名自信、上進的學生。如學校有個班級中有一名學生膽小卻熱愛唱歌,另一名學生羞怯卻喜歡跳舞,他們的認知能力都比較差,屬於不受重視、被遺忘在角落的孩子。為了幫助這兩名學生重拾信心,找回自信,教師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課餘時間開啟教室裡的電腦播放優美的歌曲,讓愛唱歌的小玉跟隨哼唱,喜歡跳舞的小杰翩翩起舞,雖然他們的歌聲不夠動聽,舞姿不夠優美,但是每當音樂響起,他們的臉上就會洋溢著快樂、幸福的表情,讓一旁的觀者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時間久了,他們會主動要求播放音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聲音也更加響亮,也更樂於參加集體活動,自信心隨之增強。為了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學校還經常對學生進行防地震、防火災、防雷擊、防溺水、防食物中毒、不和陌生人說話、不給陌生人開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如果單靠傳統的說教,智障學生很難記憶、理解,其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學校都會播放一些生動形象的故事、教育視訊、圖片,藉助文字、圖形影象、音訊、視訊、動畫等形式,圍繞主題開展多樣化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環境;必要的時候還會創設情境,進行相關演練,這樣更有利於智障學生真正學習到各種安全知識,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適應社會。

5利用資訊科技,做好家校協作工作

我國殘疾兒童的數量一直居高不下。一名殘疾兒童背後代表著一個不幸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中還不止有一個殘疾孩子。每一個殘疾孩子的家中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和淚水,求醫、康復、訓練,他們一直都在堅持,無助、迷茫、冷眼、譏諷,是他們需要經常面對的`問題,他們在期望孩子進步的同時,也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援。對於教育、管理學生的班主任來說,與家長的接觸最多,聯絡也最為密切。為了重拾家長的信心,幫助學生在家校協作的良性環境下快樂、健康地成長,班主任除了通過面對面談心、家長會彙報這些傳統的交流途徑外,還可以採用QQ、微信、電子郵件、電話,實現更豐富的家校聯絡。正是有了這些資訊科技手段,班主任和家長的聯絡才會更加及時、方便、貼心,雙方才會第一時間瞭解、掌握學生的狀況、變化,並且做出相應的反應,使問題得到最好的處理。班主任會將學生的進步情況整理成冊,歸入檔案,供家長檢視;有的班主任會把學生在學校的活動照片分門別類、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不僅在家長會上展示給家長觀看,還通過U盤或郵件傳送的形式交給家長儲存,這對於家長來說是孩子人生成長道路上的難得資料,彌足珍貴;有的班主任會蒐集優秀的育兒心得和康復、訓練知識講座,通過傳統的或資訊科技手段告知家長,幫助家長更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孩子實施家庭方面的教育。正是有了先進的資訊科技手段,家校聯絡才會更加密切,家校協作工作才會更加順利地開展。

6結語

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所處的地位越來越被教育者所重視,經常會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課件的準備相當充分,課件做得也相當精彩,在課堂花費大量的時間帶領學生去欣賞課件,然而卻忽視了所教學科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發展的根本宗旨,忽視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喧賓奪主,失去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江蘇省電教館徐曉梅主任的一段話可以作為這個問題答案:“資訊科技不是一個神器,它沒有神奇的魔法,不會自動發揮作用,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教師恰如其分地運用技術,選擇合適的資訊科技情境和教學資源,再設計好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好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資訊科技才真正能起到畫龍點睛、如虎添翼的作用。”因此,作為培智學校的教師,要充分認清資訊科技在智障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關係,不斷提升自身資訊素養,真正讓資訊科技起到教育教學的輔助作用,成為教師的好助手。

參考文獻

[1]王紅,王斌.不要讓語文課變了味:多媒體不當運用例談[J].現代特殊教育,2012(11):40-41.

[2]楊寧春.風勁正是揚帆時:來自第三屆全國特校教師資訊科技綜合應用能力大賽的報道:培智學校資訊化的奧林匹克盛典[J].現代特殊教育,2011(11):5-7.

[3]吳浩.資訊科技與盲校課堂教學整合的饕餮盛宴[J].現代特殊教育,20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