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論文

文思屋 人氣:3.09W

教授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教授文化的過程,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不可分離,兩者相輔相成。外語教學不僅要介紹語言知識並進行聽、說、讀、寫“四會”技能訓練,更應該把這種學習與訓練放到文化教學的背景中進行,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真正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2001年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因此,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語言知識,還要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英語國家文化的情境,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為學生日後的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論文

一、國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範圍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國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主要包括價值觀念、習俗文化和自然概況等幾個方面。

1.價值觀念

價值觀念是文化中最深層的部分,是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觀念。它寓予人的思想之中,是人們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思考並使自己與之適應的活動,作為一種精神支配力量,是對人的行為產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觀念形態。一定的價值觀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西方價值觀念因其環境適應性、歷史背景和哲學基礎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表明了不同民族觀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的不同。一般來說,語言和習俗等方面的文化交流並不困難,真正的困難在於價值觀方面的分歧。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規範的價值觀念,這種差異是導致中西方思想溝通困難、導致誤解和衝突的主要因素。對於社會成員的絕大部分來說,價值觀念最初來自於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隨後在學校的正規教育中逐漸樹立。由於中西方人所生活的家庭、時代等背景不同,其價值觀念就不盡相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指出中西方人在價值觀念上的差異性。

比如,美國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將成功作為人生的一大追求,終生為之奮鬥,且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整個社會提倡平等競爭、推崇強者,認為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是個人狀況的象徵,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自信的表現。有了這樣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在碰到“AmericanDream”時才不會僅僅從字面上將其解釋為“美國夢”,而能夠準確理解其文化內涵,即一種廣為接受的信仰,認為在美國只要努力奮鬥,任何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這是美國人的立國精神,體現了他們追求人人平等、拼搏向上的精神。美國人對於個人成功的崇拜也將他們引向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個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個人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因此,“individualism”一詞會被中國的學生誤認為貶義的“個人主義”,卻不知其指的是美國人的個人奮鬥和獨立精神。這種個人本位的思想影響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親人間界線劃分明確,老少聚餐,各自付費。大人對孩子也非常尊重,進孩子房間首先要問:“MayIcomein?”他們以子女脫離父母獨立生活為榮,子女與父母之間關係亦如朋友般隨意、平和等。

2.習俗文化

習俗文化是指由風俗習慣積澱而成的文化,它貫穿於日常生活和交際活動中,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中發展和承襲下來的',是一種文化形態的象徵和體現。中西方在習俗文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與言語交際有關的習俗,如節日習俗、稱謂習俗、問候習俗、稱讚習俗、致謝(歉)習俗、色彩習俗、飲食習俗、禁忌習俗等;與非言語交際有關的習俗,即體態語,主要指身體、面部、頭部的動作或身體某部分的姿勢等非言語交際中的禮節習慣。

事實上,不同的價值觀念也正是通過具體的習俗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方人對隱私極為重視,這也反映在中西方不同的問候習俗中。中國人見面時會問:“吃了嗎?”“你到哪兒去啊?”這是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用語,人們並不真想知道別人是否吃過飯,也不真想知道別人去哪裡。如果我們把這些直譯為“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作為與外國人打招呼的用語,就會產生誤解。前者外國人會誤認為你想請他吃飯,後者他會誤認為你在打聽他的私人事務,讓他很反感,他會認為“Itsnoneofyourbusiness”。

中西方人對待顏色的不同態度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英語中的“red”除了紅色之外,還意味著危險狀態或使人生氣,如“redflag”是“引人生氣的事”,商業英語中的“inthered”表示虧損、負債。而中國人認為紅色是吉祥喜慶的象徵,是幸福臨門的色彩,年輕人結婚時要穿大紅的衣服以示吉祥如意。而西方人的婚紗則是純淨的白色,象徵著純潔和高貴。在英美等國家,人們舉行葬禮時一般穿黑色禮服,表示莊重和對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國,人們多穿白戴孝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3.自然概況

這主要是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狀況等,下面試舉一例。從生存環境來看,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中國人則在亞洲大陸繁衍生息,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因此,在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時,英語是“spendmoneylike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還有許多與船和水有關的習語,如“misstheboat”(錯過機會)、“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奮力圖存)、“allatsea”(不知所措)、“fishintheair”(緣木求魚)等等。這些都體現了自然概況的差異對語言的影響。

二、國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方法

胡文仲指出,要培養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沉浸在目的語文化的氛圍裡,並同目的語使用者直接接觸。這不僅可以使外語學習者對目的語所屬的文化有理性上的認識,還可以讓他們在同本族文化進行感性比較的同時“習知”目的語所屬的文化。然而,客觀的現實是:我國絕大多數的外語學習者是在本族文化的氛圍裡學習外文,很少有機會與目的語使用者在一起,更不用說生活在其所屬的文化氛圍裡了。那麼,外語學習者如何在漢語的文化環境中培養跨文化意識呢?

首先,要加強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只有通過對母語和目的語文化之間的比較才能使學生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度。對比法是語言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中西方文化差異顯著,只有通過不斷地比較文化差異,才能讓學生排除文化障礙,正確理解西方文化的內涵與實質,增強文化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如:東方人習慣以握手、鞠躬來表示友好,西方人更傾向於擁抱與接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不同國家表現也有所不同。在英國,人們之間都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美國,人們比較隨意,當然同性朋友交往時很少保持親近距離,更不會手拉手、肩並肩,否則會被視做同性戀。與此相反,中國文化中,上級與下級,父母與子女,朋友之間,距離越近,越顯得親熱。

其次,教師可在平時注意收集有關的電影、錄影、圖片等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英語國家日常生活場景,如餐館服務員與顧客的對話、機場工作人員與乘客的對答、打電話時的用語及各種場合的談話,引導學生觀察談話者的語調、音調、談話風格、表情動作、著裝等,在觀賞間隙或之後進行文化分析、評價,(教學論文 )加深瞭解英語國家文化風俗和習慣。教師還可利用當今資訊來源廣泛的便利條件,製作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直觀再現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文化,並做好跨文化的對比教學。多媒體教學比黑板教學在簡介地理概況時更能發揮其獨特作用,一目瞭然地展示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欣賞外國文化的能力。還應該鼓勵學生多學唱英語歌曲,特別是傳統的歌曲.舉辦英語晚會,多同外國人接觸,切身體會外國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為,直觀地感受外國的文化。

第三,在教學中針對某一個文化現象,反覆進行練習。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內容,必然包含著一個語言專案。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提供情境,提出目標,要求學生編對話或寫短文,使學生更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可以解決中國學生學英語開口難的問題。同時,也應要求學生按英國人的習慣來說話寫文章,進行交際,而儘量不用漢語思維。還可組織學生運用英語討論英美文化背景知識。討論的題目不宜太難,且應有一定的啟發性。在進行討論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討論的題目及有關知識有所瞭解,可要求學生查閱資料,也可由教師提供資料,使學生有備而來,有話可說。

第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對手絕大多數學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說,瞭解所學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主要靠間接地大量閱讀有關的材料。英美文學作品是瞭解這個民族的習性、心理狀態、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係等方方面面的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閱讀報紙、雜誌是瞭解當前英美社會各階層、各種社會問題的最直接的途徑。通過廣泛的閱讀,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會變得更加成熟、全面。廣泛閱讀有助於學生在更深層次上來理解異國文化,幫助他們更進一步理解另一民族所崇尚的價值和信仰,提高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

當然,國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要有實用性和階段性。所謂實用性是指中學英語教學的物件不是英語專業學生,不需要專門學習語言學或文化史,而是需要學習最現代的日常生活英語。所謂階段性,是指國中英語文化教學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不能對初學者大講文體、修辭等深層文化,而應首先教會說話。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態度,尤其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態度,瞭解異國文化的表現形式,如歌曲、短詩、衣食住行等,並對其產生興趣。

三、結語

正是由於認識到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絡.2001年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充套件文化知識的內容和範圍。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瞭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周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課程標準》還明確提出“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規定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是基礎外語教學目標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由此可見,無論是英語初級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還是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採用的方法,都應圍繞“文化”二字做文章。也就是說,在國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既教語言,又教文化,寓教文化於教語言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地吸收有關的文化知識背景,在學習文化背景的過程中掌握語言技能,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5-26.

胡文仲,文化與交際.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