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興趣主宰學生的數學學習論文

文思屋 人氣:2.58W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興趣。”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一步。天天面對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我最想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常常為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享受點滴的歡樂而自豪,也為孩子們的一些煩惱而傷心。如何改變那些呆板的機械講授而代之以輕鬆、愉快、自由、和諧、有趣的課堂教學,一直是我十幾年來潛心研究的課題。

讓興趣主宰學生的數學學習論文

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一個人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的積極態度。對於學生來說,興趣則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學生一旦對於某種學科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不僅課內注意聽講,課外也會想方法尋找有關讀物,尋幽探奇,向該學科的縱深鑽研。孔子所謂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所說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作為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才能讓自己所執教的學科像磁石一樣深深地吸引學生。可關鍵是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筆者建議,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一下:

一、運用直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剛入校的學生,具有好奇、活潑、好動等特點,他們的抽象能力差,認識事物時,往往以直觀思維為主,對具體形象的內容、生動活潑的組織以及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實物、模型和幻燈片動畫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運用直觀教學法時,教師使用的直觀教具,要儘量是學生生活實踐中接觸到的東西,避免脫離實際,使學生在看教具演示時變成欣賞教具。能用實物的要充分利用實物,因為實物較其它教具更具直觀性,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覺,用手摸,用眼看,用鼻聞,使學生具有一種親切感和“我知道”的滿足心理,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使用圖片或模型比較方便,容易收集,特別是一些色彩豔麗、生動形象的圖片,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採用電化教學,直觀、生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收到難以想象的效果。例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中,先從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入手,在求四邊形的內角和時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和(多媒體圖形演示:從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然後讓學生自己探索五邊形內角和的求法。在這兒提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四邊形內角和求法的回顧與進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樣的方法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那麼,六邊形、七邊形呢?適當的`提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引起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這就為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證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採取“變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中學生的注意力仍不能持久,對其使用固定不變的教學方式方法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同一類問題經常採用“變式”教學,給學生以新奇感。如在概念教學中,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從國中生心理髮展程度來看:他們對這些枯燥的東西,學習起來往往是索然無味,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很困難。而採取變式教學卻能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使學生度過難關,可通過變式或前後知識對比,或聯絡實際情況或創設思維障礙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的東西為樂趣。例如,學習了“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定義後,提出問題:

(1)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嗎?

(2)一組對邊平行加一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是等腰梯形嗎?通過反例變式進行反面刺激,使學生更明確地理解和掌握了“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等概念。

三、利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願聽表揚、思維方式以發散思維為主、集中思維差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巧妙地提出比較直觀、富有啟發性、思考性的問題,學生積極思考後即能正確回答,這時教師給以表揚,學生的心理就會得到滿足,整堂課大腦就會積極思維,消化吸收教師所教知識。啟發首先應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要激發興趣課堂必須舉出豐富的例項,而例項應貼近生活、走近學生。如:在講完《同類項及合併同類項》時,一些教師只知結合教材,判斷課後哪些是同類項、哪些不是,再怎麼樣合併同類項。實際上,我們在講完同類項知識時,可這樣提問啟發: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類項情形?(學生可能會回答超市裡、商店裡擺放在一起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教師可再適當啟發:現在同學們身邊有哪些同類項情形?(學生可能會回答板凳與板凳、桌子與桌子、書與書、本子與本子等。)教師再提出這樣的問題:50千克與30元為什麼不能加在一起?50千克與30千克為什麼能夠相加?通過這一系列的討論、交流,學生能更直觀地理解同類項的知識,並且對數學也逐漸有興趣了。

四、創設合理情境,增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祕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脫離了實際,尤其是對於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知識很難理解。在教學中應注意發掘生活素材,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增進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有一條平均水深為1.5米的河流,一個身高為1.7米不會游泳的人下河有危險嗎?”“為了籌備元旦聯歡會,準備什麼樣的水果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全班同學的要求?”這樣就會很快引領學生認識“平均數”、“眾數”的意義和作用。

由此可見,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猶如撥亮教育的一盞明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奮發進取,開拓創新,認真研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像優秀的導遊那樣,引導他們興致勃勃地去探求知識的奧妙,讓興趣主宰學生的數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