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多維視角中的獨白與對話透視

文思屋 人氣:1.94W
多維視角中的獨白與對話透視

獨白與對話,不同視角折射不同的意象。教育作為一種特殊而複雜的社會人文現象,它與人類的文化、社會關係和意識形態有著潛在的聯絡。因而,要探明教育學中獨白與對話的內涵與關係,就有必要從語言學、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角度對其進行理性的分析。
第一節 語言學視角中的獨白與對話
人的存在不會是無聲的、沉默的。人類的溝通與合作是以語言為媒介的。語言是作為人類本質能力的物化,亦即人類本質能力的客觀化,是人類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媒體。獨白與對話是話語的兩種基本形式。
“獨白”,從詞源上看,是一個偏正結構的聯合詞,“獨”即指數量上的單一,也指一種存在狀態,即孤獨、獨自一人的狀態。“白”即說的意思。兩者聯合而構成的“獨白”一詞的意思即指一個人在獨自地言說。從語言學的靜態角度看,“獨白”,是指“戲劇、電影中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的話”,[1]即臺詞;從動態角度看,“獨白”是演員的一種舞臺表演活動。把兩者聯合進行分析,即指在場的演員作為戲劇或電影故事人物的代言人,在演繹故事人的生活時,抒發他人情感的一種孤獨的言語表演活動。從某種意義上看,獨白是在一種無旁人在場的假設環境中,以自我為中心的一種連貫性的反思和傾訴行為,是一種單向的意義傳遞行為,缺乏應答機制,是一種失聰現象。臺下的觀眾或聽眾沒有進入獨白者的視野中,沒有成為其互動、交往的物件,缺乏對意義的重建、共生與共創。
“對話”,從詞源上看,是一個動詞性偏正結構,“話”既是動態的言語活動,也隱含言說與傾聽的語詞內容。這裡的“對”是一個方位名詞,突顯了互動性的存在。而“對話”是一個與單個的“獨白”相對應的一種言語形態,指存在於多極主體(含兩個)之間的交流活動。對話一定要通過交流,但交流不一定是對話。如單向性度的交流活動就不是一種實質性的對話,而是一種獨白。因為對話是一種啟發靈魂與思維的交流活動,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和非預設性,開放與生成是其典型特徵。
因而,“獨白”與“對話”是人類話語在生活世界中的兩種不同表現方式。兩者
是相互依存的,獨白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對話是一種趨於常態的交流方式。從“獨白”
到“對話”是一種話語系統的轉換與生成。
第二節 哲學視野中的獨白與對話
從存在主義哲學的角度看,獨白,既是一種孤獨的人生境遇,也是一種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的方式。獨白人生是與對話人生相對立而存在的,是一種孤獨的人生,是一種被世界和自我放逐的人生。這種“獨白”是一種曲高和寡的人的生存狀態的表現,也是一種被離斥的人生境遇。而“對話”,作為海德格爾、伽達默爾在哲學解釋學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範疇(或概念),它被賦予了存在論的意義, 是一種超載“它”(世界),與“你”(世界)建立精神上的相遇關係,以靈魂的相互轉向、精神上的相互迴應為基本特徵。對話是一個具有人類學本體論意義的存在性範疇。奧地利著名宗教哲學家馬丁•布伯就認為,“我與你的對話不僅是言語的你來我往,而是寓於‘生活深處’的具體體驗”。[2]凡真實的人生皆是相遇的人生、對話的人生。人與世界之間的“我-你”相遇關係及對話關係具有唯一的實在性,是精神的家園。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獨白是一種將知識客觀化的一種不對等的主-客體認識形式;作為一種認識方式,其根本屬性在於它是一種純理智的判斷和複製活動,具有相對的封閉性和保守性。而對話也是一種認識過程,是一種“在各種價值相等、意義平等的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3]是為超越自身生存狀態和生存方式進行認識上的探索過程。認識的物件是置身於其中的現實世界。雅斯貝爾斯也認為,“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對話以人及環境為內容,在對話中,可以發現所言之物的邏輯及存在的意義”,“對話是探索真理與自我認識的途徑”,“對話的唯一目標便是對真理的本然之思。其過程首先是解放理性限定的、但有著無限發展的和終極狀況的自明性,然後是對純理智判斷力的懷疑,最後則是通過構造完備的高層次的智慧所把握的絕對真實,以整個身心去體認和接受真理的核心。”[4]作為一種認識方式,其根本屬性在於它是生產性、創造性、建設性的活動。對話的過程既不是主觀的,也不是客觀的,而是雙方從各自理解的前結構出發達成的一種視界融合。[5]對話是一種未曾預演的理智探險,它沒有特定的終極性目標,永遠面向未來,面向人類永無止境的未知領域,具有開放性與流動性。對話的過程是不同主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聲音共同參與到理智的探險事業中去,因而具有獨特的倫理品格。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指出: “解釋從來就不是對某個先行給定的東西所作的無前提的把握。……任何解釋一開始就必須有這種先入之見,它作為隨同解釋就已經‘被設定了’的東西是先行給定了的,也就是說,是在先有、先見、先把握中先行給定了的。”這種前理解為對話者提供了特殊的“視域”。不同視域的差異導致對話從對自身界限的跨越而向對方開放,從而擴大自己的視域,使它與其他視域相交融,這就是“視域融合”。同時海德格爾指出,“理解其實總是這樣一些被誤認為是獨立自在的視域的融合過程。”但理解的促成、視域的融合,需要對話來實現。
第三節  社會學視角中的獨白與對話
人們說話是對世界“發表意見”,是一種改進世界的行為。說話不是某些人的特權,而是所有人的權利。因此,任何人不應只對其他人說話而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利。只有擁有自主言說的權力,主體間才能表達各自真實的思想感情並相互交流,相互敞開和接納。從社會學角度講,由於權力和能力素質等方面的不平等,處於社會或專業領域不同等級的人很難進行實質性的對話。一個人或一類人必須具備一定的資格才能參與到一定的對話情境中。這種資格是指權力和能力素質的總和,它的存在使得對話不會是任何兩個人或兩類人之間無條件的言語形式,而是一種確認雙方主體地位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