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杜子春》的人間嚮往

文思屋 人氣:2.76W

 本站小編為您提供一篇關於淺析《杜子春》的人間嚮往的現當代文學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淺析《杜子春》的人間嚮往

 

  摘要:芥川龍之介是日本大正時期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以自己精湛的中短篇小說,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芥川博古通今,記憶力超群,融東西方文化於一身。他的作品素材廣泛,文筆典雅俏麗,結構精深洗煉,主題意喻深遠,隨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在日本文壇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芥川善於借用歷史題材進行創作,其取材於〈〈太平手記,杜子春〉〉而作的同名小說《杜子春》基本情節與原文相同之處頗多,但是在主題思想和寫作技巧上是芥川所獨有的,表現了芥川文學作品的特色。

 

  關鍵詞:正直的生活、仙人、愛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短篇小說家,在他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儘管只有11 年的創作時間,但卻留下140 多篇小說傲立日本文壇。芥川的小說題材新奇,構思巧妙,在日本文學中別具一格。芥川龍之介的童話《杜子春》於大正九年七月發表在鈴木三重吉主編的兒童雜誌《紅鳥》上。這篇以中國唐代的傳奇故事《杜子春傳》為原型的作品後被收入過學校的教課書,成為膾炙人口的故事。以往的研究都是通過和原出處進行比較,以闡明芥川龍之介對原作的現代派解釋為主,本篇論文將繼續依照以往的研究,以原作品為中心,主要目標是通過對“有人情味的正直的生活”,及“仙人”這一人物造形的探討來解讀芥川龍之介在《杜子春》中所描寫的理想生活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一、所謂“有人情味的正直的生活”

 

  杜子春前後二次得助於仙人的幫助體驗了人世間的奢華與薄情之後想脫離人世成仙,然而終因感動於母親無償的愛而破戒,到底無法成仙而回到人間。這時,杜子春說:“何になっても、人間らしい正直な暮らしをするつもりです。”關於這句話,渡部芳紀認為是一種“擺脫逃離人世的情結,在愛的沐浴下,過一種雖平凡但有人情味的生活。”①大琢繁樹解釋為“平凡自由的幸福生活”②。誠然,以上論述各見其妙,但筆者認為除此以外似乎作者所指還另有深意。那麼,讓我們整理一下杜子春最後產生這種想法的思維變更過程。

 

  站在繁華無比的洛陽西門下,曾是富家子弟的杜子春無計可施,父輩的財產終於被他揮霍殆盡不得不忍受貧困。正當他貧困交加、想自殺時,仙人出現,二次送給他無法計量的黃金,於是杜子春二次過上奢侈的生活。也就是說,杜子春在洛陽的生活只是奢華和貧窮的反覆,於這一反覆中杜子春厭倦了薄情的人生,產生了逃脫的人間的想法。世間的薄情在由富豪轉為貧窮時尤為感受深刻。正如杜子春所言:“並不是已厭倦奢華。”如果他永遠是富翁,就不可能體會到人間的薄情。由此,他就不會產生出逃脫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許會認為世間的奉承與附合都是發自真心的,人生是幸福的。由此看來,可以說杜子春追求的是具有相當特點的永遠性。

 

  此後,想成為仙人的杜子春在峨眉山接受了仙人的一連串的考驗。最終覺醒於母愛,放棄了沒有人情味的仙人世界,重新回到有愛的人間。杜子春追求的是充滿愛的世界,這一論點為無數人所論證,這裡就不再重複。

 

  文章的結尾,仙人送給杜子春一座在泰山腳下、被桃花環繞並有耕田的房子。關於這一部分,越智良二認為:“在遠離人群的泰山腳下,可以想像是桃源鄉的這種生活,與其說‘具有實在的人情味,不如說又似仙人的生活’。”③的確,杜子春沒有回到雖然物質繁華卻人情淡薄的洛陽,也沒有選擇沒有人情味的仙人世界,而是選擇了仍然留在凡塵的現世之中。

 

  在這裡,引人深思的是仙人所送的那個“家”帶有耕田。這一獨具匠心的奇思妙想將讀者帶入了遠離人世浮華的桃花源,也充分體現了芥川的良苦用心——經歷了豪華與貧困的杜子春從未自食其力地勞動過,在他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並不瞭解人世間還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對於這樣的杜子春,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仙人也許在向他暗示一個道理:想得到永遠的幸福,依賴他人是無法實現的,只有靠自身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穫。

 

  綜上所述,杜子春追求的“人間らしい正直な暮らし”是平凡、溫暖的物質與精神都豐富的世界,並且想得到這樣的幸福,只能靠自己的力量。

 

  二、是仙人還是凡人

 

  我們再來討論一下作品中登場的另一個主要人物——仙人。一般說來,世俗定義中的仙人應該是風采斐然,行蹤無定,萬事萬能且無喜無憂的。作品中的“仙人”行為是神祕的,經常來無影去無蹤,可以乘雲駕霧,一日之間遊遍三山五嶽。而且,能用仙術察知杜子春的思想,兩次使杜子春成為天下首富,並用幻術對他施以考驗,如此說來“仙人”的確是無所不能的人。

 

  但是,作品中對其外觀的描寫又讓人大為驚訝——“斜著一隻眼睛的老頭”,別說有仙人風度,就是比之普通人也鄙俗得很。

 

  如果說“仙人”無所不能,卻又為何要以如此不堪面目示人呢?是“仙人”要以此面目試驗人的本心,還是說“仙人”本就來自凡俗?“斜著一隻眼睛的老頭”又不免讓我們很自然的聯想起中國文化中的另一位神仙——八仙中的“鐵柺李”,其貌不揚的“鐵柺李”正是凡俗成仙的代表人物。可見,芥川看似閒來之筆的描述背後隱含著他深沉的思考和精心的架構。

 

  而這位超越於人的“仙人”竟然也有失敗:對於兩次讓杜子春成為富豪的目的,如“仙人”所語,是想讓杜子春過一種“既使貧窮,卻安定的生活”。他特意選中杜子春作為目標達成的物件,也是因為仙人予想杜子春是個“和一般青年人不同,是個感性的人”。但是,杜子春在厭倦奢華生活的同時也厭倦了人間,這出乎“仙人”的予想之外,如果所謂神仙是以“無所不能”的標準來看,出乎“仙人”的予想即是法力無邊的他的一大失敗。

 

  而且,神仙本應超越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但在作品中表露“仙人”個人感情的片段隨處可見。比如:“仙人”帶著杜子春乘著一根竹杖飛往峨眉山途中,唱著“朝遊北海,暮臨蒼梧;袖藏青蟒,膽壯氣粗。三進岳陽兮不為人知;縱情高歌兮飛過洞庭。”白髮隨風飄舞、縱情高歌的瀟灑豪邁確似神仙所為,但對自由自在的喜悅的過於表現以及歌中真情流露的童心未泯,卻又讓人不得不認為那是完全的凡人所為,並非神仙的無喜無憂。另外,“仙人”說話的態度及用詞時而傲慢,時而親切這一點,我們是否也可以說那不似神仙所為呢。

 

  本應該沒有人間感情的“仙人”竟然以凡塵的倫理來判斷事物的是非曲直。憧憬神仙世界的杜子春被落入地獄的母親的無償之愛所感動,破了禁忌,而無法修成正果,為此“仙人”神情嚴肅地說:“如果你默不作聲,我想你會當即送命”,分明的表達了“仙人”的愛憎之情。也就是說“仙人”對杜子春沒有修成正果返回人世的行為非但沒有責備,懊悔,反而加以肯定的同時,也肯定了人間的.愛。

 

  另外,作為道德高尚的一種存在的“仙人”,卻自己破壞了與杜子春的約定。仙人首先和想得道成仙的杜子春約定:“你若不論看見什麼都不發出聲音,就讓你成仙”,但之後在杜子春感於母愛終於破戒後卻又說:“如果你一直沉默。我當場就想取了你的性命”。杜子春若忠實地遵守仙人的戒規,就會被仙人殺掉。這種充滿矛盾的行為讓人無論如何看不出似神仙的七情六慾無動於衷。

 

  綜上所述,“仙人”雖具有超人能力,卻並不能完全自由地把握“人”的世界,而且時時露出不符合神仙標準的言行,也就是說“仙人”一直帶有凡夫俗子的色彩。對於這樣一個更近於凡人的“仙人”形像,我們是否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作品內含的芥川龍之介的人間嚮往的一種表現呢。

 

  在作品中,芥川龍之介藉助於杜子春之口道出了要過一種“有人情味的正直的生活。”並且,作者濃墨重彩地精心刻畫了帶有凡人氣質的“仙人”這一人物形象,進一步強調了幸福生活仍然要在人世間努力追尋,表達了作者對人世間愛的存在的肯定及嚮往。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大都取材於古代的傳奇故事,如《羅生門》、《鼻子》取材於日本12 世紀的一部短篇故事集《今昔物語》;《戲作三昧》取材於曲亭馬琴遺留下來的筆記;《酒蟲》取材於中國文言小說《聊齋志異》……幾乎芥川的每部小說都有出處。這給我們的感覺好像是芥川他只會用現代的語言去“改寫”古代的故事,但是我們卻不能因為這個而否定芥川小說的藝術價值,因為芥川正是借歷史故事來寄託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澄江堂雜記》的《古昔》一節中,芥川這樣寫道:“我設定一個主題,為了在藝術上予以強有力的表現,需要藉助某一異常事件。倘若把這一異常事件寫成發生在今天的日本……讀者會感到不自然。為此只能假託過去發生的事,或是日本以外的地方現時發生的事,或是日本以外的地方過去發生的事。我之所以取材於歷史,都是迫於這種需要,為了避開‘不自然’的障礙,把作品的舞臺置於‘古昔’。”④由此可見, 芥川對“古昔”是有創新的,在看似很古老的故事中有芥川自己的“心情”。所以,這些“古事”僅僅是一種憑藉,那些古代的故事經他改作之後都注進了新的生命, 這是進入《杜子春》的第一步,也是進入芥川小說世界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渡部芳紀 「作品論《杜子春》」[M] 國文學·解釋和教材的研究 昭和47.P12

 

  【2】大塚繁樹 「《杜子春傳》和芥川的《杜子春》的歷史關聯」[M] 愛嬡教育大學紀要 昭和35.12

 

  【3】越智良二 「《杜子春》的陰影」 [M] 愛嬡國文研究 昭和54.120

 

  【4】《芥川龍之介全集》 第三卷 巖波書店 昭和13P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