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豆常見病害的防治研究

文思屋 人氣:9.07K
大豆常見病害的防治研究
摘要:隨著大豆的大面積種植,大豆病蟲害發生率在不斷增高,嚴重影響了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危害較重的病蟲害有大豆孢囊線蟲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蟲害,文章有針對性地做了分析。

關鍵詞:大豆;病蟲害;防治


    
  隨著大豆的大面積種植,大豆病蟲害發生率在不斷增高,嚴重影響了大豆的產量和品質,危害較重的病蟲害有大豆孢囊線蟲病、根腐病、菌核病、灰斑病,為有效防治大豆的病蟲害,針對幾種病害做以下分析:
  
  1 大豆孢囊線蟲病
  
  大豆孢囊病,俗稱“火龍秧子”。
  主要症狀:在大豆各生育階段均可發病。苗期發病,子葉及真葉變黃,發育遲緩。成株期發病,植株矮小,葉片變黃,嚴重地塊大面積枯黃,葉柄及莖頂部也呈淡黃色,花遲,結莢小而少,發病嚴重的葉片乾枯、脫落,全株枯死。
  孢囊線蟲的發生與危害:孢囊線蟲是由線蟲侵染大豆根部引起,根部被線蟲寄生後根系不發達,側根減少,鬚根增多,根瘤顯著減少或沒有根瘤並在根系上著生許多白色或黃白色突起的小顆粒,大小約0.5毫米,即孢囊,內藏的卵、胚胎卵和少數幼蟲以孢囊在土壤裡和寄主根茬內土壤中越冬,還以含線蟲的土混雜於種子內或附在種子上越冬,成為第二年發病侵染來源。越冬線蟲在大豆開花前後侵入大豆根內,7月間形成第二代進行再傳染,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葉片由下向上黃化,生育停滯,結莢減少甚至不結莢,使大豆產量顯著降低,嚴重時可造成大豆在生長前期即乾枯死亡,或全株枯死。
  傳播途徑:孢囊線蟲主要通過田間耕作,農作物殘枝、糞肥及風雨、農機具和帶菌種子傳播,越冬孢囊對低溫、乾旱抵抗能力強,在土中可存活10年之久。孢囊線蟲病的發生與土壤環境、土壤內線蟲數量有關。土壤溫度高、土壤溼度適中、通氣良好以及砂質土壤及偏鹼土壤有利於線蟲的生長髮育與繁殖,則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措施:一是實行輪作,防止重迎茬。大豆與禾本科作物實行5或6年以上輪作。
  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種肥,增強植株抗病力;葉面噴肥對增強植株抗病也有明顯效果。或增施有機肥和綠肥可以改良土壤性質,促進大豆健康生長,提高抗病力,而且能促進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增長,可減輕孢囊線蟲的危害,增加大豆產量。
  選種抗病品種:是孢囊線蟲重發生區最經濟有效的防病方法。
  藥劑防治措施:一是用大豆種衣劑包衣處理,藥種比為1∶75;呋喃丹顆粒劑每公頃75~90公斤,或5%涕滅感顆粒劑每公頃40~60公斤。藥同種肥一同下地。二是用35%的乙基硫酸磷或35%的甲基硫環磷按種子量的0.5%拌種。或用種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劑拌種。
  田間防治:苗期噴硼鉬微肥或大豆黃萎葉噴劑。
  
  2 大豆根腐病
  
  症狀:莖基部出現黑褐色病斑,病斑初為褐色點狀,擴大後呈稜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時病斑呈“鐵鏽色”、紅褐,色或黑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
  大豆根腐病的發生與危害:大豆根腐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大豆幼苗期多雨、地溫低、土壤溼度大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有利於根腐病的發生。乾旱,大豆幼苗長勢弱,抗病力低,被害種子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降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病株地上部生長不良,病苗矮瘦,葉小色淡發黃,一般病部病斑初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點,以後迅速擴大呈梭形、長條形、不規則形大斑,葉片下垂變黃,並向上不同程度的擴散至下部側枝,以至使整個主根變為紅褐色或黑褐色,皮層腐爛呈潰瘍狀,病部有細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側根和鬚根脫落腐爛,造成主根“禿根”。苗期發病影響幼苗生長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間保苗數減少,成株期由於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長髮育不良,從而導致產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