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談體驗教學在國中思品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文思屋 人氣:2.2W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認識有兩種:理性的解析式和感性的體驗式。學生則更善於通過感性的方式,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論認為:教學要讓兒童在主觀和客觀的相互作用中獲取經驗,通過兒童的親身活動來進行體驗。《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也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範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多一點體驗,少一些說教,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經驗,通過經驗再昇華為新的知識、情感、能力是新教材反覆強調的一個教學理念。

試談體驗教學在國中思品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那麼,在思想品德課上如何滲透這一理念呢?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國中思想品德課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給學生多一點體驗的空間。

一、情境體驗,寓教於樂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能使學生感到輕鬆愉快、心平氣和、耳目一新,促進學生心理活動的展開。課堂教學的實踐也使人深深感到: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是取得優良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學生情感高漲和歡欣鼓舞之時往往是知識內化和深化之時。

以《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課為例,我在課上準備了幾種商品,分別是沒有說明書的藥品、過期的牛奶、缺斤短兩的糖果,把學生分成三大組進行體驗活動,要求其分辨哪種商品是合格的,並說明理由。結果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發現了很多問題,教學效果大大出乎我的預料。學生們不僅發現了藥品缺少說明書,還發現了這盒藥品曾被啟封過,甚至還發現這盒藥品少了一袋小包裝;牛奶不僅過期,還被發現生產日期已被塗改(當然這些都是我事先設計好的)。由於這一體驗活動,平時上課的沉悶氣氛一下子被打破了,學生們一個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其中,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當發現一個問題時,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神情,完全不同於以前的表現。

又如,七年級思想品德《豐富多樣的情緒》一課,我設計了一個和學生一起做手工剪紙的情境體驗。普通的白紙、紅紙在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一張張生動的臉譜,有喜有怒,有驚有懼,喜的時候眼睛眯成一條縫,怒的時候頭上冒起了火苗,學生們異常投入,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的創作,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理解了四種情緒及它們的特點。

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或組織學生進行課堂遊戲,能調動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維的內部整合作用,學生就會產生新的認知結構。情境所提供的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學生智慧的作用。例如,正處於某種問題情境中的人,會因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發,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堂情境中好像在玩,在玩的過程中又在體驗,而知識在體驗中自然形成。

二、角色體驗,設身處地

這類體驗更適合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培養,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健全的人格是新教材的又一重點。根據活動需要,讓學生扮演活動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動、體驗該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學習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認識到其不恰當的思維方式及行為,進而增進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

以八年級思想品德《主動溝通,健康成長》一課為例,要求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角色互換,我就給學生安排了一個“空椅子游戲”:準備兩把椅子,自己坐在一把椅子上,想象對面的空椅子上坐著與你發生衝突的人,從自己的角度看衝突,你是怎麼想的,把你想對他說的話全都說出來。然後坐到對面的椅子上,扮演那個與你發生衝突的人,替對方說話,為對方辯解,體驗對方的情感。依此輪流扮演自己和他人,直到能充分地體驗對方的情感、理解對方為止。

這一體驗可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他人,進入設身處地的境界,幫助學生理智地分析衝突,有效地解決問題,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在體驗中學生的心理品質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發展。有這樣一句英語格言:“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要是演示給我,我就會記住;如果還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明白。”“角色體驗”的作用顯而易見。

三、實驗體驗,潛移默化

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採用說教的方法難以促使學生理解理論,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失去興趣。如果採用實驗的方法則可以把抽象的理論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實驗中體驗理論的真實性。

以八年級思想品德《合作!競爭!》一課為例,教材寫到:“在競爭中合作”應體現“雙贏”的原則,競爭對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兩敗俱傷,而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可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有點遙遠和陌生。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知識?我在課堂上按資料介紹做了一個“逃生實驗”:桌上放著兩個容器,每個容器裡放著幾個假人,假人用細線拴著,容器的口很細,每次只能通過一個假人。每組選出兩個代表,分別組成兩個臨時小組,每組的每個人手持細線。實驗開始後就往容器裡注水,10秒鐘就會注滿。在這段時間內能把假人全部拉出即“逃生”成功。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都非常好奇、興奮,細心地觀察、合作設計“逃生”方案。實驗結束後,我讓同學們講講自己的體會,同學們都非常踴躍地發表自己的體會和看法,並一致認為:我們在競爭中需要合作;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以實現“雙贏”或“多贏”的結果。實驗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學生的體驗還很深、很遠……

四、實踐體驗,水到渠成

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習一定要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大家也都知道,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課堂教學就是一個由生活轉化為知識,而後用知識去認識生活的過程,任何脫離生活的教學都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有限的條件下,教師要儘可能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所學知識、興奮點、疑問點均能伴隨學生走出教室,融於學生課外生活中。開展相應的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內在情感的體驗和昇華。

以九年級《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一課為例,環境問題是我國也是全球性的重大問題之一,為了說明我國存在嚴重的生態問題,教材列舉了大量的資料,但資料是死的、枯燥的,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是沒有感情色彩的。於是在教學前,我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垃圾發電廠進行參觀(這是一家焚燒垃圾發電的工廠)。當學生還沒進入工廠時,就看到了進進出出滿載垃圾的車輛,聞到了陣陣強烈的臭味,每個學生都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自己的鼻子。進入工廠後,同學們看到的是一堆堆如小山般的垃圾,還有許多全副武裝的工人對垃圾進行分類整理,將可利用的垃圾送入焚燒,不可利用的則被車輛運出去進行填埋處理。參觀後我組織學生結合課本展開討論。因為經過了親身的參觀,學生體驗非常深刻,每個同學不僅對環境問題有了感性認識,還加深了對環境問題的理性認識,從內心深處領悟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科學技術在治理環境問題中發揮的巨大的作用。我想這樣的認識過程是水到渠成的,也是非常深刻的。

葉聖陶先生指出:“學生讀課本並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事理,真能實踐好行為,才是目的。”實踐證明,知行合一的實踐體驗,有利於把理論和實踐、把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把教育思想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開發學生的內在素質,優化學生的外在素質,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思想更成熟,心理更健康,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總之,實踐證明,體驗式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濃厚興趣;體驗式教學有利於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促使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在愉快中進行學習;體驗式教學優化了學習過程,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有效性。讓思想品德課多一點體驗的空間,思想品德課的魅力才能展示,教育也才會體現出育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