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紀德與《窄門》的內在聯絡

文思屋 人氣:3.19W

摘 要:《窄門》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紀德。本文通過大量的有效資料,儘可能全面地瞭解《窄門》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並分析紀德與《窄門》這本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絡。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紀德自己的愛情經歷就是《窄門》故事的藍本,而文中的主要人物亦是紀德本人性格的投影,這本書事實上不僅僅是紀德半生的縮影,更是他在精神上不斷突破自我的見證。

淺析紀德與《窄門》的內在聯絡

關鍵詞:紀德;《窄門》

一、從《窄門》看紀德:處於剋制與放縱的矛盾中,竭力尋找平衡點

《窄門》可以說是紀德的人生中意義非凡的一部作品,它並不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但是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太多的紀德本人的身影。相同的成長環境,相同的家庭背景,相同的人物關係,而且在小說中引用了大量的當時紀德與瑪德萊納真實的信件及日記內容,可以說,除了結局之外,這就是一本描寫他愛情的小說。但是事實並不盡然。

紀德的妻子瑪德萊納,性情和容貌與《窄門》中的阿莉莎如出一轍,但阿莉莎並不是她,而是早期的紀德。 “傑羅姆”時期則只是紀德在“阿莉莎”時期之後的過渡期,在此之前和之後,紀德的人生可以說是一種強烈的對比,他始終處於一種矛盾之中。究竟是如阿莉莎那樣遵循清規戒律,克己守矩,還是遵循人的本性,放縱身體呢?紀德始終在找尋這個答案。在非洲之行之後,他開始試著放縱自己,投入到欲的生活,並且感到十分快活。但是另一方面,他堅持與自己所愛的表姐結婚,儘管之前他一再猶豫,但是熾熱的愛讓他堅持下去。如果說紀德真的完全沉浸在肉體與感官的歡愉中,那麼他與表姐婚後的生活就難以解釋了。他毫不懷疑自己對她的愛,但同時他卻可以因為對她的這種無上的愛讓他對她始終無慾無求。紀德主張的是愛慾分離,而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在這種矛盾之中,他找到了某種平衡,儘管這種平衡給他的婚姻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他不願意丟棄他剋制的這一清教徒品質,並且為了始終擁有瑪德萊納,紀德不惜“把‘新的存在’隱藏起來”,“保持一貫和對過去的忠實”,在妻子面前扮演一個虛偽的形象。

正因為紀德與瑪德萊納的愛情是純精神的,使得瑪德萊納儘管經歷了巨大的痛苦,“但他們超越了這種痛苦,並且沒有留下任何愧疚的傷痕”,他們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仍是幸福的,他們的愛情在婚姻中仍在不斷增長。可以說,紀德致力於尋找生活的平衡,竭力使他的生活既不被剋制所壓抑,又不被放縱所迷亂。而對他的妻子瑪德萊納來說,儘管他的身體不忠於她,但是他在她心裡始終佔著一個無與倫比的位置,誰也無法取代。

二、從紀德看《窄門》:以“否定”出發,達到精神上“勇往的肯定”

《窄門》的結局是一個悲劇。在小說一開始,紀德就巧妙地設下一條批判性的脈絡,女主人公阿莉莎對於美德及愛情的永生的追求出現在文章的每一個角落,使讀者習慣了適應了。然而男主人公傑羅姆苦苦追求愛情而不得則讓讀者心痛與焦急,不禁跟著傑羅姆的視角,體味著他的每一步愛情的探索,越發發覺阿莉莎所持的信念是錯的。紀德曾在後來聲稱阿莉莎追求的東西是一種深奧莫測的“神祕主義”,很顯然他是批評的,但是對於阿莉莎這個人物,紀德卻是帶著對瑪德萊納的'愛而不忍責怪甚至於很心疼她。

小說以傑羅姆的角度去發展,讀者自然而然會帶著與他同樣的心情去閱讀,將他的情感付諸在自己身上,當看到他們最後一次會面,阿莉莎仍是狠心要分離時,傑羅姆或許還在猶豫,但是讀者們肯定都已經毅然離開了。原本故事走到這裡戛然而止未必不可,但是紀德似乎擔心讀者會一味地怪罪阿莉莎,於是在小說的後面附上了阿莉莎的日記,使得人們可以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的愛情,她的無奈和她的痛苦。在《窄門》即將發表時,紀德從中抽出了整整一頁,在這一頁裡記敘了傑羅姆對於未能與阿莉莎在一起而發出的嘆問,但是紀德最終還是抽走了這一頁,因為他不想讓大家過多地抱怨阿莉莎,這是出自他本人的情感。

整篇小說給讀者的感覺就是阿莉莎的思想是壓抑的,一種極端的否定從開篇到結尾,貫徹始終。但紀德想說的僅僅是批判這一思想嗎?至少小說中的傑羅姆就沒有。自阿莉莎死後,他也始終沒有結婚,似乎是為了保持對阿莉莎的忠貞,可見傑羅姆是可以理解她的。不僅僅是批判,那還有些什麼?紀德曾說:“使你苦惱,正是我的本務”。這部作品的價值不在於紀德批判了什麼, 而在於讀者在讀每一遍時,由這個故事而體會到紀德體會到的一切,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一切都只會讓讀者受益。他體會到的東西使他本人在精神上不斷飛躍,他亦希望他的讀者能同他一起飛躍達到精神上“勇往的肯定”。

三、總結

可以說《窄門》成就了紀德,但也是紀德的思想成就了《窄門》。紀德總是在不斷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不斷地實現著思想上的自我飛躍,《窄門》便是最好的證明。紀德與《窄門》的關係已不是簡單的作者與作品的關係了,他曾說過,“體現儘可能多的人性,這才是有益的箴言”。正由於他在刻畫人性的複雜與矛盾上的真實,才使得《窄門》歷經數十載風雲變幻而今依然閃耀著動人的光華。

參考文獻:

[1][法]安德烈紀德.窄門[M].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2][法]安德烈紀德.如果種子不死――紀德自傳[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

[3][法]克洛德馬丹.紀德[M].三聯書店,1992.

[4][法]埃裡克德肖.紀德評傳[M].花城出版社,2004.

[5][法]米歇爾維諾克.法國知識分子的世紀:紀德時代[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6]張若名.紀德的態度[M].三聯書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