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英國看電影

文思屋 人氣:1.4W
在英國看電影
    我是不折不扣的影迷,在國內杭州平均每個月至少要進一次電影院。因為工作的關係,在世界各地走,考察當地電影院,也成了我工作之餘的一項重要享受。
  這兩年往英國走得多,英國的電影院也進去了好幾次,感觸頗多,隨手記下,和國內的電影娛樂環境作個比較。
  
  3英鎊一張電影票
  
  首先是票價。國內電影票價虛高,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這也有客觀原因。全國整體銀幕數量較少,使看電影並沒有成為老百姓的一種日常業餘生活形式,加上盜版猖獗,進電影院並不是絕大多數人的習慣。這就導致整個電影工業的不景氣,投資者對市場沒有絕對的信心,就不會花大價錢開那麼多的電影院,從而銀幕數量仍然不足以支援每年產出的所有影片,更不要說把商業電影、藝術電影分級播放了。這種惡性迴圈,使得國內的電影票價一直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以杭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為例,平均一場電影的票價約為人民幣70元;從全國範圍來看,平均約在50元。以當年國內票房最高的影片《英雄》來計算,該片全國票房約為2.5億元人民幣,平均票價50元,全國觀影人數約為500萬,僅佔中國13億總人口的0.4%。而只要過千萬元人民幣的影片即可算是成功,觀影人數僅為20萬,佔全國總人口0.015%。
  那麼我們看看英國的電影票價。平均來講,在英國上映的影片,無論是英倫本土作品或是好萊塢大片,票房能夠超過3000萬英鎊即可算作是票房大賣的成功作品。可是英國的電影票價平均僅約為3英鎊,也就是說,一部成功的作品觀影人數可以達到1000萬人,佔英國總人口的17%。而像哈利波特系列那種超級大片,票房可超過7000萬英鎊,即觀影人數達到2300萬,超過全國總人口的40%。這種比例和國內比起來,簡直讓人驚訝得合不攏嘴。
  很明顯,英國願意去看電影的人比我們多。那麼,是因為他們比較有錢嗎?我們再看另外一個數字對比。按大城市中產階級計算,國內人均月收入可達到5000元人民幣,平均一張電影票50元,佔月收入的1%;英國人均月收入2500英鎊,平均一張電影票3英鎊,僅佔月收入的0.12%。那麼,我們可以輕易看出為什麼電影票便宜。
  還有,對比一個數字。國內一張電影票50元,一張盜版碟最貴10元,看一場電影的錢可以買5張盜版碟,看5部電影;英國一張電影票最貴5英鎊,一張正版DVD(沒有盜版)最便宜10英鎊,買一張正版碟可以看兩部電影。如何選擇,不言自明。
  我們還可以看看英國電影院的票價制度。雖然國內現在已經有例如週二半價、早場半價等各種優惠措施,但是由於原價過高、優惠場次少等原因,這種優惠並沒有真正起到刺激市場發展的作用。而在英國,票價是非常靈活地在變化的。例如,最貴的時段是週末晚上,最高可達到6英鎊每場。但是,只要你看一場,就能得到一張優惠卷,下一場無論你什麼時候來看,都可以憑卷打一定的折扣。而平時的價格則更低,折扣更大。這樣一來,幾乎每一場觀眾都願意到電影院裡去看了。
  
  貼片廣告,精彩的開胃菜
  
  在英國看電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貼片廣告。英國電影院很有趣,如果你要看的一場影片預告的是晚上8:30開演,那麼你大可磨蹭到9點鐘再走進放映廳,因為正片前半個小時左右的'廣告和電影預告片是雷打不動的。和國內不同的是,這麼長的廣告時間,並沒有任何觀眾提出異議。相反,很多人還會特意早點來到電影院,就專為了看那些創意精彩的廣告,以及那些可以點燃他們觀影慾望的預告片。這些形式被認為是非常正常的營銷方式,而且由於廣告和預告片都是製作精良、噱頭十足,所以從來不會被看作是累贅,相反是正餐之前很好的一道開胃菜。
  而且,這些廣告片和預告片也是分級的。例如,你去看一部被定為PG-13(13歲以下兒童需由家長指導觀看)的影片,那麼你不會在廣告和預告片中看到任何高於PG-13級別的鏡頭。甚至是同一條廣告、同一款預告片也會根據正片的級別剪輯出不同的版本,針對不同的人群放映。
  
  成熟影評和成熟觀眾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電影評論。電影評論,尤其是掌握了大眾話語權的公共媒體的評論,對一部電影上映後的成績好壞其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同時需要兩方面的責任感:一方面是媒體,必須能夠保證自己的權威性以及獨立性,不能淪為電影公司和發行方的喉舌,必須是客觀、公正地對一部電影的優劣作出評價,或者說,僅僅是在技術層面向讀者、觀眾充分地介紹影片的情況,由觀眾自行根據個人口味去選擇觀看,而不應該成為一種鼓動或者相反,刻意地貶損;另一方面,在媒體評論具有其自身權威性的基礎上,觀眾也應該用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銀做出選擇,通過市場的選擇引導整個電影工業的生產走向更為成熟和合理的方向,而避免出現大規模的高票房、低口碑情況,這隻能給整個電影工業帶來長遠利益的損失。
  在英國,普通的日報等媒體上,不會有對影片大規模的報道和訊息,而是非常精煉地對新片進行評價,以給觀眾一個基本的印象和選擇參考。專業的電影雜誌則是會全程跟蹤影片的拍攝和上映過程,通過細節向觀眾展現一部新片的全貌,同時客觀地做出分析和預測。八卦雜誌關心的則僅僅是明星的緋聞和花邊,並不會真正對一部影片的上映起到決定性影響。那麼觀眾會根據個人的口味,以及完全可以信任的媒體評價,去選擇支援或遮蔽新上映的影片,從而展現觀眾作為一個最重要的參與整體對電影工業的影響。
  近年來,國內電影工業在硬體環境上其實已經和英美等大國相差無幾,包括電影院的影音效果、觀影舒適度、電影本身的製作費用和先程序度等。但是,在很多軟環境上則還有很大的差距。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我們的電影工業想在好萊塢大片對全球的文化統治中爭得一席之地,恐怕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功夫熊貓》這樣充滿中國元素又無比精彩的影片,能夠是出自我們自己的電影人之手。
TAGS:英國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