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黃芩不同病蟲害的特徵、危害及綜合防治論文

文思屋 人氣:1.06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芩不同病蟲害的特徵、危害及綜合防治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芩不同病蟲害的特徵、危害及綜合防治論文

摘要:

黃芩是一種脣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傳統中藥的一味藥材。黃芩遭受病蟲害,會影響其產量與品質。文章介紹危害黃芩的黃翅菜葉蜂、苜蓿夜蛾、斑須蝽等主要害蟲的特點,提出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案。

關鍵詞:

黃芩;病蟲害;綜合防治;

引言:

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脣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僅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效果,更由於其臨床抗菌性強、不產生抗藥性備受大家的喜歡。隨著黃芩種植面積的擴大,黃芩病蟲害的問題日漸突出,致使黃芩產量變低,影響經濟收效。為改善這一問題,就要利用科學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降低病蟲害對黃芩生長的影響,提升種植產量。

1、不同病蟲害的特徵及危害

1.1、黃翅菜葉蜂

黃翅菜葉蜂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植物花類,該害蟲屬葉蜂科、膜翅目。黃芩在遭遇該蟲時,其果莢易受到危害,且容易出現在高溫乾旱的地區,其危害至85%以上,從而造成黃芩產量下降,每年的減產在25萬kg以上,影響收成。

黃翅菜葉蜂為幼蟲時喜食嫩葉,更伴有蛀莢的危害。黃芩葉片遭受危害即出現殘缺的狀態,一些初孵幼蟲會從果莢正面向內部進攻,從而使果莢內部遭受損害。據統計,一隻幼蟲將會蛀害7~9個果莢,而遭遇蛀害的果莢表現特徵十分明顯,會出現圓孔及變黑。

識別黃翅菜葉蜂可以根據其長度進行判斷。成蟲的長度為5~7mm,且頭部、後胸、背部兩側、觸角均呈黑色;雄性基部有2節為淡黃色,其餘部分為橙色,翅膀由外向內逐漸透明,前緣部位有一帶呈黑色,且與其翅膀的翅痣相連線;雌蟲腹末有短小的黑色產卵器。而黃翅菜葉蜂幼蟲體長3~5mm,呈淡綠褐色,頭部黑色,體藍黑色,體表有許多小突起及褶皺,且有3對胸足和8對腹足。

1.2、苜蓿夜蛾

苜蓿夜蛾主要危害黃芩、棉花、大豆、蔬菜、甘薯、花生、苜蓿、甜菜、菸草、玉米等作物,它屬於鱗翅目夜蛾科雜食性害蟲。該害蟲會因為種植作物面積的增加而擴大對植物的危害,目前已成為危害黃芩的主要害蟲。

苜蓿夜蛾為幼蟲時,喜歡殘害黃芩的嫩頭,繼而再危害整個葉片,它們會將葉片咬成殘缺狀或者將葉片一點點吃光[1]。

苜蓿夜蛾識別較為簡單。它的前翅呈灰褐色且帶有一絲絲青綠,成蟲的體長大致在15mm左右;前翅上帶有環紋,且環紋中央為一個棕色點,整體的外輪廓為黑褐色,並由中間向著上下不斷過渡呈暗褐色;在外橫線與亞緣線處有一條褐色的條帶,且該條帶不斷向著翅膀延伸,出現一列黑色斑點;苜蓿夜蛾的後翅為淡色,並在其外緣部位有一處黑色的寬頻,且該寬頻不斷向著心臟部位延伸,呈現淡褐色斑紋,並在前端的褐色上有類似枕狀條紋,整體邊緣毛呈黃白相間的顏色。苜蓿夜蛾幼蟲體長在30mm左右,它們的頭是黃褐色的,且背上有許多褐色的斑點,體色隨著幼蟲的生長不斷變化,但多數為黃綠色,背部還分佈很多背線,氣門線是黃綠色,前胸上還有很多細密的毛,腹部為黃色,胸及足為黃綠色。

苜蓿夜蛾危害黃芩,多是由於整體栽植過於密集,且呈粗放管理狀態,致使田地間雜草叢生,招致苜蓿夜蛾。同時,多年生長的植株遭受苜蓿夜蛾危害率要高於一年生長的植株。這裡還要強調的是,苜蓿夜蛾的天敵有很多種,如螳螂、綠僵菌、獵蝽、白僵菌等[2]。

1.3、斑須蝽

斑須蝽別名黃褐蝽、臭大姐,主要危害玉米、馬鈴薯、甜菜等作物,而在藥材上喜歡侵害黃芩、枸杞、玄蔘、地黃等,它屬於半翅目蝽科害蟲。

斑須蝽的成蟲及幼蟲喜歡吸刺黃芩的嫩葉、嫩莖及嫩莢汁液,從而使黃芩的葉莢發育不全,這樣就會造成黃芩種子品質的下降,從而使黃芩產量降低。當黃芩的莖葉遭受到侵害時,葉子會出現黃褐色的斑點,時間長一點會出現葉部的枯萎,甚至會出現葉片的捲曲,影響植株的生長,致使黃芩減產[3]。

斑須蝽成蟲整體的體長在8~13mm,體寬在5mm左右,體形為橢圓形,呈現黃褐色或紫色,且整體的前胸有白色及黑色的絨毛。斑須蝽的觸角是黑白相間的,前翅會有一些淡紅,腹部則是黃褐色,並有一些黑色的點排列。而幼蟲體長在1.4~7mm,一開始頭、胸、足為淡淡的黑色,中後胸背板等長,且中胸背板後緣平直,幼蟲成長後,其腹部逐漸變為黃褐色,小盾片開始逐步顯露出來,而翅芽也會越發明顯。

黃芩發生斑須蝽蟲害,則是因為整體種植密度過大,且株行之間出現鬱閉,造成通風效果不良。特別要注意的是斑須蝽喜歡活躍在乾旱、少雨的地區,這樣的環境利於該害蟲的繁殖與生長。

1.4、其他害蟲

除上述3類主要的害蟲外,黃芩在生長的.過程中也會遭受到其他害蟲的影響,如小長蝽、蘋斑芫菁、羽蛾、小菜蛾等,這些害蟲為次要害蟲,也應注意防範,防止影響黃芩的生長[4]。

2、綜合防治

2.1、農業防治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特別是秋末冬初的季節,要做好落葉與雜草的清除工作,更要對土地進行深耕,才能消滅越冬的幼蟲,降低病蟲害對黃芩種植與生長的影響;同時,在發現害蟲時要及時捕捉,去除被毀壞的枝葉,做好集中銷燬的工作。

2.2、物理防治

若發現一些成蟲對黃芩進行毀壞,可以利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對害蟲進行捕殺,還可以利用自制的害蟲趨化劑誘殺害蟲。

2.3、生物防治

在發現害蟲且為卵初期時,可以在田間釋放鬆毛蟲赤眼蜂、螟黃赤眼蜂等,消滅害蟲。若處於害蟲卵盛期,可以利用Bt製劑或除蟲脲膠懸劑等,對害蟲進行誘殺。這些藥劑的整體藥效時間長、成本低,有效防止害蟲對黃芩生長的影響。

2.4、藥劑防治

不斷對黃芩生長的環境進行調研,從而找尋幼蟲的最佳誘殺方式,特別是噴藥誘殺,噴藥可以對準植株的葉背及葉片,如甲維鹽高氯乳、吡蟲啉可溼性粉劑、乙醯甲胺磷乳油、阿維菌素乳油等,防止害蟲對黃芩繼續侵害,影響其產量[5]。

3、結語

要做好黃芩種植時的環境調研工作,瞭解不同害蟲的生物及藥劑防治方法,才能在黃芩種植過程中對害蟲進行消殺,提升黃芩產量,為市場帶去藥性更強的中藥原材料

參考文獻

[1]王雲超中藥黃芩規範化種植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機,2020(6):45.

[2]彭曉邦,秦紹龍黃芩種植地土壤微生物數量特徵及土壤酶活性研究[J]陝西農業科學,2020,66(8):60-64.

[3]席凱,張超虹.黃芩高產優質種植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8):133-134.

[4]王偉黃芩栽培技術和[J].現代化農業,2020(4):36-37.

[5]王婧,盛晉華,張雄傑,等不同種植密度下施肥量對黃芩根系生長的影響[J].北方農業學報,2019,47(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