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文學批評對作者的影響

文思屋 人氣:1.9W

論文摘要:關於作家、讀者及批評家之間的關係問題一直是文學創作中言說不盡的話題,而批評家作為作家與讀者之間的一座橋樑似乎更加備受關注,批評家通過對作家創作作品的評價為讀者的閱讀活動打開了一扇輕便之門,對讀者進一步理解文字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同時批評家的批評也為作家的創作活動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關於文學批評對作者的影響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文學批評;批評家;作者;影響

一、文學批評活動的本質

文學批評活動的本質總是和文學批評的物件相聯絡著的,因為確立不同的文學批評物件,其對文學批評的本質認識也是不同的,從整個文學批評的發展過程來看,它在大多數時間裡也都是圍繞著批評物件的變化而展開的。特里·伊格爾頓在概括西方20世紀文學批評時就說:“當代文學批評理論粗略經歷了三個階段:專著作者;專著文字;近幾十年又從文字轉向讀者。’那麼從專注作者即對作家本人的批評來看,文學批評更傾向於是一種具有意向性的活動,它應該是文字的、還原的,也就是說,文學批評的目的始終要指向文學作品,它不能離開這一批評指向,併力求通過自己的批評還原出文學作品的原意,還原出作家創作此文時的原意。而“還原’一詞就規定了文學批評對作品意義的揭示不應該是批評者自我強加給文學文字的,它應該是文學文字自身所固有的。批評者的任務更多是把作家通過文學文字表達的內涵揭示出來,他不是要在文學批評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某種觀念,批評者所要表達的觀念只能是來源於對文學文字的揭示,而不是要藉助於對文學文字的批評表達自己的某種觀念。如果批評者把文學批評當成了對自我的某種思想、某種觀念的表達,那就大錯特錯了。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真正的文學批評是一種很艱苦的事,它是一種由批評者自我向作品過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批評者要消滅自我,讓作品或作家的聲音在批評者的身上顯現,反映出作品的光和色。

二、批評主體的批評家與文學創作主體的作家之間的關係

文學創作的本源來自於作家對生活的深切體驗,與此相對應,批評者在批評文學作品時也要像作家創作作品時一樣,去細心地感受和體驗作品所包含的內涵意蘊。我們不妨把作家的創作和批評家的批評做一個類比:作家在創作作品時要細心地去體驗現實生活,而批評家在批評作品時也要細心地體驗作品所包含的意蘊。在創作過程中,作家要真心地體驗現實,這樣才能創作出好的感動人的作品,同樣,在批評過程中批評家要細心地體驗作品中所包含的意蘊,這樣才能寫出符合作品原意的批評文章。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批評者和作家本人的相似之處。批評者通過閱讀、評價作品,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看到了作家和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於是對作家本人產生了好感,有一種想要評說作品的願望。喬治·布萊說:“當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這個在我身上思想的我就是寫這本書的那個人。當我讀波德萊爾或拉辛的時候,的確是波德萊爾或拉辛在我身上思考自己和閱讀自己。”啵德萊爾認為,批評家就是詩人或藝術家的鏡子,他之所以願意在自己的思想中反映他人的思想,是因為他在他人的思想中認出了一種本質的相似。他在反映他人的思想的同時,也反映著自己的思想。因此,在批評家看來,詩人或藝術家的思想正是他的思想的反映。波德萊爾說:“批評家能夠在作者身上認出自己,他不怕這樣高喊:你即此人!這就是我的懺悔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