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校園網路文化在計算機文化理論下的建設

文思屋 人氣:1.8W

[論文關鍵詞] 計算機 校園網 校園網路文化 素質教育

淺談校園網路文化在計算機文化理論下的建設

[論文摘要] 計算機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挑戰與機遇,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以網路化,數字化為基礎的校園網路文化逐步形成,衝擊和改變著大學教育的傳統理念。只有抓好校園網路文化建設,才能使網路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21世紀,資訊化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機遇與挑戰,計算機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術和科學知識的屬性的侷限,成為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識形態、精神理念、價值觀念等社會文化範疇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計算機文化”的出現,標誌著人類文明已經邁向了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網路文化階段。大學作為人類文化、知識傳承和發展的基本基地,在資訊時代,加強加快以網路化、數字化為主要支撐的資訊文化校園網路建設,不僅的高等教育大變化的需要,也是大學革命的需要。在“計算機文化”理念這一前提下,本文敘述了網路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三個方面有機聯絡的內容,說明只有抓好校園網路文化建設,才能使網路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一、網路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衝擊
  
  網路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他同時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文化概念。網路文化是文化發展進步的新形勢、新趨勢。校園網路文化在兼有技術與社會文化有重內涵的同時,還被賦予了教育本身含義。網路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對高校師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同時,由此形成的網路文化對傳統校園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1. 校園網路文化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

高校資訊網路文化的迅猛發展,急劇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在大學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實現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學實現多元化交流與發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培養全球化發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標上,在創新資訊開發者、知識傳播者和學習者共同團結平等互助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建立多項選擇的、無時空限制的、以個性化為主的協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園網路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作用,折射出了現代大學辦學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維。

2. 校園網路文化改變著校園文化的學習環境和手段

現代網路技術、教育技術和廣泛應用,始創痛的教育模式開始發生空前變化。根於教育需求,師生可以進行多種有利與教學方法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開放空間教學組合,從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師與學生活動自由的傳統教學格局。網路對學習環境和手段的改變,將會逐漸打破傳統的以教育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模式,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教育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給學生創造的網路閱讀、網上答疑、網上練習、網上交流等條件,打破了社會、學校、班級及學科的界限,實現學習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滿足學科和教學的需求。

3. 學校主流文化面臨著網路文化的威脅

網路文化是一把雙刃劍,他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嚴重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徵既給人以創造,有產生虛假;其互動特徵即傳播資訊文明,又產生資訊垃圾;其開放性特徵即給你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去範。諸如,“資訊霸權”的威脅、“文化殖民”的威脅、“資訊垃圾”的威脅、“資訊欺詐”的威脅等。因此校園主流文化正面向著網路化的威脅與挑戰,如果不慎重的加強校園網路文化的建設,就勢必會影響大學校園資訊化的發展質量和程序。
  
  二、網路文化時代必須選擇校園網路建設
  
  網路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科學技術帶給世界的發展變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還是一個概念、一個設想、今天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實。伴隨網路、多媒體等全新的資訊傳播環境的生成,使文化傳播出現了一個新的飛躍,人們不再像以往一樣簡單地、被動地接受資訊,網路的互動性讓人們掌握了傳達資訊的主動權。

1. 建設校園網路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計算機是思維的工具,是人腦的延伸,但單個計算機的容量和功能畢竟是有限的,無法與蘊藏著巨大潛能的人腦相比。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擁有資訊時代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人就擁有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新世紀。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研究資訊化、網路化的社會文化環境,如何駕馭新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培養受教育者具有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與創造能力,將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標誌。

2. 建設校園網路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智商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建設教育網路,建立豐富多彩的校園網路文化對於轉變陳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有決定性作用,因為21世紀既有來自高科技的挑戰,又有來自生態系統、道德危機、情感危機等系列全球性重大問題的挑戰。通過校園網路文化建設來培養學生具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維與行為方式,不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點,更是提高國民素質水平的基礎步驟。

3. 建設校園網路是教育現代化得重要標誌之一

在跨世紀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其資訊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教育是人類自身再生產再創造的複雜系統工程,其效益和現代化程度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的教育資訊化程度還停留在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工作的重複性勞動中,要想把我國的教育資訊化變革速度加快,實現教育領域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的轉變,就要將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隱形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育中人力、物力資源的多層次開發和合理配置。
  
  三、校園網路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園網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初具規模,有的良性來運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強校園網路建設,使校園網路文化步入積極健康的軌道,依然是當務之急。高校校園網路文化建設應抓住資訊化發展機遇,以多種形式推進校園網路文化建設。

1. 加強“兩個管理”。“兩個管理”,即對校園網路文化進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園網路的管理和建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於網路管理的法律規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園網路建設中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教育教學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可行的網路管理規章制度,使校園網的管理執行有章可循。

2. 引導“兩個自律”、“兩個自律”,是指在校園網路化建設發展程序中經營者的自律與上網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網路經營與社會網路經營儘管在技術、手段、程式執行等技術特徵上沒有什麼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標上有著本質的差異。前者的功利目標是教化,後者的功利目標是營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網站變成社會的網咖,高校網站的建設者和經營者務必規範網上秩序、嚴肅網上紀律,不能製作、複製、傳播各種違法亂紀和不利於先進文化建設的資訊。在網路資訊資源的生產與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優秀的資訊文化陶冶人。

3. 加強“五個建設”。“五個建設”,是指校園網路文化的硬體設施、軟體設施、網站建設、隊伍建設和網路學科建設。一是硬體設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園網建設初具規劃,較好的不僅有計算機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網路早已進了課堂,進了宿舍,進了圖書館,進了辦公室,有的已實現了“三機”電視機、電話機、計算機)同進室舍的建設目標,為學生從網上獲取知識和資訊提供了良好的硬體環境。二是軟體建設。在校園網路文化建設中,大力發展有利於網路文化健康發展的中文軟體,是刻不容緩的事。三是網站建設。校園網路文化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校園網站。校園網不僅僅是“人及互動”的工具,而且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渠道。四是隊伍建設,為了提高大學校園網路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積極性、教育性和指導性,就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網路技術人員隊伍。五是網路學科建設。大學應把網路文化視為一門學科,成立專門的跟蹤調查和理論研究,研究網路文化心理、行為、現象,以引導和促進網路文化的發展。

4. 正確處理好硬體與軟體的關係。事實上,在校園網建設中佔據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理念的建設。要真正班這種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帶動軟體建設,提高硬體的利用率。

總之,通過多渠道建設與科學管理,使以網路化、數字化衛基礎的校園網路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識、資訊的傳播為基點的大學教育培養具有獲取、加工、處理、利用各種知識資訊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得以實現,唯此,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路文化才能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平臺,推動高等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層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詠今. 校園網路建設的意義與實踐探索..2002.11.19.

[2]衡均 .關於大學校園網路文化的定位於發展. 西北師範大學.

[3]萬新恆. 資訊化校園. 大學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李任武. 加強社會主義網路文化建設. 光明日報,2001.1.23.

[5]金勇. 資訊時代文化傳播,2001.12.09.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