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以生涯規劃為著力點構建學風建設的新機制

文思屋 人氣:3.1W
試析以生涯規劃為著力點構建學風建設的新機制


  [論文摘要]文章試從大學生涯規劃與高校學風建設歸因關係入手,針對高校學風建設和大學生涯規劃的現狀,具體論述了以生涯規劃為著力點構建高校學風建設新機制,特別對大學分階段實施大學生涯規劃的實踐探索進行了闡述,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生涯規劃 學風建設 高校學風
  
  一所學校的學風是其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的重要標誌,學風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的綜合表現。當下,由於受和嚴峻就業形勢的影響,高校學風建設問題日益突出。在如何構建優良學風執行機制上,各地各高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也取得一定實際效果,得出不少有益的建議和意見。本文試從通過開展大學生涯規劃這個手段和平臺,搭建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學風建設新機制。

  一、大學生涯規劃與學風建設之間的歸因分析

  大學生涯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大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結構, 結合,對將來從事的職業以及要達到的職業目標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從另一層面理解,大學生根據社會的客觀要求和自己對未來人生的追求與期望,對大學的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實現途徑進行具體設計和全面規劃,並在大學學習生涯階段進行實施。從本質上講,大學生生涯規劃與高校學風建設之間存在著歸因關係。

  1.從發展目標確定上講,生涯規劃的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樹立合理的職業定位,為學風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大學生涯規劃目標一旦確定,學生就會對大學階段的學習進行自我設計,學習自覺性開始增強,從傳統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真正有效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並且從內在方面激勵自己的成長慾望和成才行動,為學校學風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2.從人生價值實現上講,生涯規劃的有效實施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上進的價值觀,為促進學風建設創造前提條件。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大眾化教育的普及,一所學校學風的優劣成為學生這種“產品”質量的重要保證。生涯規劃的有效實施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上進的價值觀,學生通過生涯規劃瞭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校期間能正確地、全面地分析自我,找出自己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與社會的差距,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從而為當前高校學風建設創造前提條件。

  3.從就業能力提升上講,生涯規劃的分類指導有利於培養個人核心競爭力,為學風建設提供重要保障。一所高校的就業情況不僅體現在就業率上,更要體現在就業質量上,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學生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提升其就業能力。通過生涯規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綜合優劣勢進行分析,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培養學生個人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其職業目標和理想。

  二、當前大學生生涯規劃存在的顯性問題分析

  如今的.大學生以“90後”為主,他們帶有高速發展、急劇轉型的鮮明時代特徵,對獲取新資訊的渠道和媒體非常敏感,對新知識、新技術的瞭解和掌握異常迅速。但是大學生中也有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具體表現為:

  1.生涯規劃意識淡漠造成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及所學專業認識不足,不能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多生不能意識到現在所學對未來工作的意義,讀書工具論、唯學分論較為普遍。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歸宿,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進行大學生涯規劃,確定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那麼其學習行動的每一次努力就更可能獲得成功。

  2.生涯規劃目標定位不切實際造成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是由於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學習動力減弱,個體陷入學習的迷茫與無力感中,導致學習狀態低迷,學習成績下降,學習情感的平衡性遭到破壞,出現消極萎靡的情緒反應。由於受社會大環境變化的影響,“統籌分配”被“自主擇業”所替代,生涯規劃的意義在於幫助大學生挖掘自我潛能,認識當前社會特徵,合理確定目標定位,從而帶動自身學習態度。

  3.生涯規劃自我認識不足造成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品質。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終生學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們不斷學習。當今大學生儘管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但由於控制力相對較弱,生涯規劃自我認識不足,導致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在學習上淺嘗輒止,學不求深,識不求廣。課餘時間用於學習的比例較低,課外書籍閱讀量偏小,閱讀面偏窄,從而導致知識面窄、知識結構單一、學習研究後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