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作業成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應用

文思屋 人氣:3.04W
論作業成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應用
【關鍵詞】銀行業 作業成本法 作業 成本動因 增值作業 價值鏈
【摘要】隨著國內商業銀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加入WTO後,諸多外資銀行紛紛以各種形式進入到市場,這使得我國的商業銀行亟待探索出一條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道路。從本質上講,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具有一定的同質性,銀行的競爭力大部分取決於各自業務流程中的成本和質量,其中如何加強對各個產品和服務成本核算管理成為銀行業面臨的一個。作業成本法的源於製造業,其在領域的成功運用為銀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示範,美國實力較強的銀行已相繼將作業成本法應用於銀行成本核算管理中。本文對作業成本管理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作用、意義以及其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解決途徑
進行了探討。
一、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以作業(Activity)為核心,確認和計量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所有消耗資源的作業,並將耗用的資源成本準確地計入到各個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進而將各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物件(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核算。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物件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的實質就是在資源耗費與產品之間通過作業這一“中介”來分離、歸納和組合,然後形成各種產品成本。隨著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間接成本比例大幅提高,企業產品種類增多而批量減少,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已不能合理地將間接成本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在作業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作為產品(或服務)所消耗作業的成本被同等地對待,它拓寬了成本的計算範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或服務)的最終成本更加準確和客觀。
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中心,而作業則貫穿於企業價值創造的整個過程。以製造企業為例,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再到生產工藝流程的各個步驟,然後是產品質量檢驗,最後是發運銷售,各個環節均發生著消耗資源的作業。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或服務)的成本。
作業成本法不僅僅是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基於作業成本法的作業成本管理
(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同時也是一種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通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它為儘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優化“價值鏈”以增加顧客價值,提供了有用資訊,促使損失和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資訊,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有用資訊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讚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作業成本法已經在製造業得到了推廣,許多世界知名企業都已開始實施作業成本管理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二、 商業銀行現行成本核算制度的缺陷

隨著我國金融領域的市場化程序不斷加劇,商業銀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家商業銀行都面臨著巨大的盈利壓力,這使得他們在加快金融創新和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還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於其所提供的各種產品和服務的成本上。國內銀行業越來越認識到通過分產品、分客戶核算成本並計算損益對於銀行改善經營狀況,提高效益的重要意義。然而,現行的傳統成本分配系統難以為商業銀行分產品、分客戶的盈利能力分析和市場戰略提供精確、可靠的成本資訊和決策依據。很多商業銀行在存貸業務量的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成本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國銀行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假設是:銀行所有產品和服務都以其交易量(存貸金額)平均地消耗銀行的各項資源。因此,銀行一般以包括收入金額、部門人員數等在內的某一變數為基礎分攤共同的成本專案。在銀行的產品品種(或客戶型別)單一、標準化並且直接人工佔總成本比重較大的情況下,這種分攤方法可能相對準確。然而,在銀行產品品種日趨豐富、客戶要求日趨個性化、產品的綜合化程度以及銀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這種簡單地以某一標準分攤共同成本的做法,由於過分忽視了銀行成本的形成過程,從而嚴重扭曲了成本資訊。一般來講,交易量大、複雜程度低的產品往往多承擔了共同成本,其成本被高估;交易量小、複雜程度高的產品往往被少攤了共同成本,其成本被低估。因此,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導致銀行經營決策失誤、成本控制不力和財務報表可靠性降低等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