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

文思屋 人氣:1.57W
淺析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
摘要:教師只要提問得當,就能誘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就能在教師創造的語言環境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正是這一常用的教學方法,若不精心設計,科學引導,常識課堂教學步入誤區。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1.少則有得
提問的目的在於激發疑問.啟發思維。但提問多了,學生被動應付,就難以主動學習。一旦養成習慣則更糟,學生一離開提問就變得無法自學,喪失了學習能力。所以說提問是“少則得,多則惑”是不無道理的。那麼,提問要少,又如何做到呢?而“少”又少到何種程度呢?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做到提問少而具有啟發性.針對性,首先要求教師對教材必須十分熟悉,能全面的掌握,才能在閱讀教學中初讀.精讀.熟讀的各階段提得出具有啟發性.導讀性.示範性的問題,這樣就做到了提問少,才能運用少量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
如我在教學《會搖尾巴的狼》這課時,初讀課文就提出了這樣的文題:“課文中的狼與你平時知道的狼一樣嗎”學生默讀兩遍課文後我又追問:“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通過朗讀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省去了類似“想想,狼掉進陷阱以後是如何表現的'?為什麼狼要搖尾巴讓羊相信它呢???????”的問題。這堂課省去了繁瑣的提問,對於學生已經理解的,不在重複提問,這樣變被動思維為主動思維,達到有效教學,並且為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做了準備與鋪墊。
2.精則有獲
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習新知,課堂中的提問設計就一定要做到精,即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緊抓關鍵詞語進行提問,使孩子們思有所指,思有所獲,從而體會到鑽研與探索.思索與創造的快樂,做到“課正行,趣正濃”。
例如:《草船借箭》是一篇歷史體裁的文章。而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膽識過人,是人人皆知,有口皆碑的。高年級學生對三國曆史已有所知曉,這就對理解情節.瞭解人性格帶來了方便。
在《草船借箭》中,周瑜對諸葛亮的評價“神機妙算”可謂一點也不為過,在教學中就引導學生理解這個詞語,在“妙”字上大做文章,提出下列問題:
(1)“妙”體現在諸葛亮的哪些行為上?
(2)諸葛亮立下軍令狀所面臨的困難有多少?
(3)取箭時諸葛亮為何是坐在船上飲酒,而能馬到成功呢?
三個問題一個接一個,分析一層深一層,前一個問題都是後一個問題的基礎,後一個問題都是前一個問題的發展,卻始終圍繞著諸葛亮“神機妙算”這個中心展開。解答每一個問題都能使孩子們感到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收穫,孩子們嚐到了學習語文的甜頭,有了學習語文的樂趣,自然,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3.活則有創
在教學中常提到一些能讓孩子自由思考.合理想象.靈活變通的問題,努力做到提問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能讓學生在思維積極運轉的同時也培養了自身的閱讀能力。但做任何事都應該有個“度”,到底“活”到何種程度呢?這就要求教師牢固的把握教材內涵,明確學生在掌握知識過程的各個階段的心理狀態,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提出適合的問題,才會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有所幫助。
如《我愛三峽》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了三峽那各具特色的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 思想感情。在教學“西陵峽”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西陵峽”那別具一格的美麗景色,就在學生們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問學生:“西陵峽的特點是流急灘險,特別是它兩岸千姿百態的河石更是使人目不暇接,讓我們一起來邊看幻燈邊想,還會有哪些千奇百怪的河石?學生們聽了,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經過一番討論,不難看出學生思維上閃爍著的“創造的火花”。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要運用得好,讓它受益於課堂教學,關鍵就是教師要在課前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靈活運用。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可以說,沒有好的提問就不會有成功的語文課堂,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論文出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