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加強網路建設,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論文

文思屋 人氣:1.1W

摘要:文章從理念、建設投入、健康發展三個方面闡述通過加強院校網路建設,以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加強網路建設,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論文

關鍵詞:網路化;英語;教學

在國際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網路,搞好英語教學,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大學生,應著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徑。

1要以與時俱進的新理念指導網路建設,實現英語教學全面創新

①轉變教學觀念。英語網路教學使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教學逐漸讓位於以“學”為中心,以“學會”為目的的教學逐漸讓位於“會學、會創新”,以實現共性發展的歸一化教學逐漸讓位於個性化的自由張揚。教學雙方在資訊化環境中的合作互動學習成為可能,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限度的強化,教學觀念的轉變成為必然。

②改進學習方法。在網路學習條件下,學生通過網路的強大功能查詢英語資訊、英語新聞瀏覽、下載英語軟體、服務資訊等自主輕鬆地學習。傳統的靜態學習環境被生動形象的英語文字、畫面、音響及互動式的學習環境所代替。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過程,自主選擇性、創新性日益增強。

③改革教學手段。傳統英語教學通過教材和老師的口述、板書等方式把教學資訊傳輸給學生。網路學習改變了這種方式。學生與老師之間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係,老師的角色從教學的“主角”向“導演”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學習夥伴。教學過程從“傳道、授業、解惑”向如何選擇、獲取、發展資訊擴充套件。英語虛擬網路教學成為現實,網上英語教學和區域間聯合教學日益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2加大網路建設,拓寬英語教學的新路子

①建立英語虛擬教室。請最好的老師在虛擬教室中擔任主講,將帶來高質量的教學。那麼學生就可選取任意老師的所有課程,這樣就不必受本地所提供的課程和學位計劃的限制。分處各地的學生通過虛擬教室,都可在“一起”學習、交流,可同時在同一個虛擬教室中聽同一個教授的課程。進入相關聊天室,討論老師對作業的點評。老師可在任何地方“授課”,學生可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

②建立數字圖書館。

第一,實現院校英語圖書館資訊資源共建共享。目前,各院校都在建設自己的數字圖書館,但規模,資料庫資源不盡相同。有的數字化資源少,只有部分相關專業的資料庫,內容也不豐富,並且各館都單獨建庫,重複率高,耗費巨大。這時可根據各圖書館意願達成協議並在網上通過電子郵件或網上論壇來協調進行聯合採購。每個圖書館可根據自己的英語專業設定和藏書特色,重點採購核心文獻,並進行館藏互補。第二,拓展英語資訊服務渠道。主要包括:網路資訊代查服務、網路資訊傳遞服務、網上數字化參考諮詢服務、電子郵件諮詢、實時諮詢服務、常見英語問題解答等服務。

第三,直接參與院校教學。創辦獨具特色的主題網站,直接參與院校的英語教學。還可通過學科館員直接參與教學和科研活動,利用多媒體視訊,播放優秀中外英語影視作品,組織學生開展英語影視評論,開拓視野,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文化營養。

③建立網路文化俱樂部

第一,文化活動室。以網路為平臺,建立以英語文化工作為中心內容的文化活動室。開辦網路英語音樂、英語書法的展覽和交流,釋出各種英語學習活動通知,便於組織各種英語比賽等活動。

第二,娛樂空間。開辦英語專門的娛樂性平臺。上載英語網路影視、英語網路音樂、英語網路遊戲,提供娛樂性質的各種資訊,為院校英語文化工作的開展注入活力。

第三,英語文化活動資訊站。開辦英語網路電臺、英語網路報紙讓師生每天都能從網上看到各類英語報刊、新聞,用英語掌握動態的國際國內形勢,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和方式。

第四,英語網路論壇。以人人都可以參與為理念,一方面提供英語學習資料,提供英語網站連結,另一方面提供最直接的英語交流平臺。

3確保英語網路建設健康持續安全的發展

西方國家利用其掌握的資訊傳播控制力和影響力,極力向中國傳播西方意識形態、政治制度以及文化思想,鼓吹極端個人利己主義、享樂拜金主義。由於網際網路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對輿論導向的控制力和意識形態的防禦能力上面臨嚴峻的挑戰。所以學外語的軍校學生更應有高度的識別能力和警惕性,嚴防不良的思想侵蝕。

4結語

隨著網路技術在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和校園網的普及,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教育環境和學習方式都發生著巨大變化。打造精湛的校園網路平臺、構建英語教學體系、營造優秀院校網路英語教學,確保實現培養出軍隊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便是當前我國大專院校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李興保,胡凡剛.網路文化與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1,(5).

[2]邢永富.現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3]徐升.資訊網路安全:軍隊轉型中不容忽視的戰略問題[N].解放軍報,2004-12-21.

[4]楊立英.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