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工程師論文大全

文思屋 人氣:1.08W

工程師指具有從事工程系統操作、設計、管理、評估能力的人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工程師論文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工程師論文大全

第一篇: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下的數學教學改革

摘要:本文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需求,分析了傳統高等數學的教學弊端,提出了一些數學教學改革思想,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其應用現代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卓越計劃;高等數學;教學改革

1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專案,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該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型別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該計劃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高等數學課程是高等院校的最重要、最基礎的課程,它不僅教授學生以數學方法和理論知識,更是以數學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鍛鍊學生的邏輯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等數學的教學,勢必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新教學理念,使之適合現代教學需要,為“卓越計劃”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支援和基礎保障。

2高等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等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完美的系統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等特點。高等數學這門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計算性是其最基礎的特點,抽象性是其最顯著的特點。高等數學的教學既要符合其自身的規律,又要切合專業特點和專業需要,這其中很難達到兼顧和平衡。在大多數的的高等院校中,學生對於高等數學的理解、認識和把握還不到位,高等數學的教學效果都還不盡如人意。本文首先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2.1教師教學方法傳統而簡單

在當前高等院校的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教學方法都是老師課堂板書、講解,學生沒有主動性,都是被動地學習和理解。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一是沒有兼顧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二是不能發揮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溝通和交流,講授了數學的方法卻無法傳輸數學的思想;四是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化,無視現代科技對於數學問題解決的巨大作用。

2.2數學教學內容傳統而陳舊

對於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無論怎樣進行新的教學計劃的調整,始終沒有任何更改。並且,在課程學時減少的情況下,仍然講解和原來一樣多的內容。這必然造成老師為了趕進度,完成教學任務,如流水一般地“解說”。學生在如此緊張的進度中,絲毫沒有空餘的時間進行思考,更談不上討論和反思,造成的後果是學生囫圇吞棗,大概是、好像是,似是而非。更嚴重的是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惡性迴圈。另一方面,教學內容陳舊。這體現在如下幾點:一是從來沒有結合專業特點和專業需要進行調整,所有專業採用同一大綱、同一內容、同一進度;二是沒有融入數學的思想與思維,過於注重數學的解題方法,忽視數學的應用思維,造成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三是現代計算機技術沒有融合到數學教學中,造成學生不能用先進技術解決數學問題;四是教學內容缺乏創新點,創新不僅能融入教師的思想和理念,更會激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3高校學習的氛圍以及學生學習本身都存在不足

首先,在我國的高校中,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學習的氛圍還沒有呈現出來,這需要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和長期的文化氛圍的營造,需要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工作者付出極大的決心和毅力去推動。其次,在高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一是主觀上認為經過嚴酷的大學聯考考驗後進入了大學生活,就是輕鬆、浪漫的生活的開始;二是客觀上大學教學的弊端在某種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有限的課時中學習超負荷的教學內容、過多過頻的社會活動等等;三是中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地區招錄過來的學生水平差異很大,接受同一教育,對於高水平的或者低水平的學生都是一個打擊。

3基於“卓越計劃”的數學教學的改革

高等數學的改革,長期而艱鉅,並且推進難度很大,主要的原因一是牽涉面太廣,統一規劃難度太大;二是課時壓力很大,教學內容和課時量很難做到平衡兼顧。但是,國家推出的“卓越工程師計劃”,目的明確,學生經過選拔,水平大體相當,且學生數量不多,面不是很廣,適宜進行高等數學的改革和實踐。

3.1針對“卓越計劃”的專業特點,適當進行內容調整

這裡所講的數學內容調整,包含了微積分、解析幾何、微分方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複變函式與積分變換等內容。如對電氣類專業,複變函式與積分變換的內容需要增加,而統計部分就可以適當減少。面對機械設計專業,解析幾何的知識就要適當增強。當然,需要哪些知識,要與專業教學人員充分溝通,做到基礎紮實、全面瞭解、夠用為度。

3.2融合現代計算技術,推廣數學實驗

現代計算技術和軟體的發展,極大地簡化了計算過程,降低了人工計算的工作量,並且其豐富的模擬能力,能直觀地展示某些思想的形成過程,變抽象為具體。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認真地觀察、分析、研究,去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從而在實驗過程中體驗數學、瞭解數學、學習數學,真正實現主動建構知識,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概念與方法的掌握,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了獨立思考和充分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3提倡研究性學習,普及數學建模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os)曾經指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波普爾(er)認為:“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發展知識,去實踐,去觀察”。我們國家正在推行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專案,就是提倡大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工程或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首先進行數學建模構築數學模型,應用數學方法或數值方法研究該模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預測、控制、軟體),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新的數學問題,進而獲得新的理論成果。數學建模是問題驅動應用數學研究的第一步,承上啟下,貫串始終。數學建模是應用數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模研究不僅僅是提高了師資隊伍水平和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寫作能力和協作能力。現階段,在數學建模基礎上建立起來的GS(GroupStudy)模式,正在國際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解決了很多工程或經濟的實際問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4灌輸數學思想和思維,傳播數學文化

高等數學作為大學的基礎課,一直以來總被充滿偏見,將之視為一門工具學科,忽略了高等數學廣泛、博大而深刻的文化教育價值,導致數學素質教育不能全面地、正確地貫徹落實。數學文化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是潛移默化的,是豐富而巨大的,它的作用不是那種立竿見影的作用,容易被大多數人所忽視。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價值觀,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等作用。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更多地灌輸數學思想和思維,使同學們懂得如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從“學數學”提高到“用數學”的層面,這才能使數學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4總結

國家“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的推出,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傳統高等數學教學缺點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其根本點就是更多地傳授數學的思想、思維,培養學生應用現代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正如日本著名數學家米山國藏說:“我搞了多年的數學教育,發現學生在國中、高中接受的數學知識因畢業進入社會後,沒有什麼機會應用,所以出校門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業務的工作,唯有深深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法、研究方法和著眼點等,都能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於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EB/OL].教高[2011]1號.

[2]邊平勇.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3]李穎.數學文化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缺失和改進措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3(9).

[4]王明禮.基於數學實驗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J].高師理科學刊,2013(7).

[5]楊四香.淺析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9).

第二篇:大學生理想人格教育與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融合探討

摘要:基於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大學生理想人格教育具體實踐,證明這一相關改革措施是有效的,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關鍵詞:理想人格;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傳統文化

1前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從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面向應用型方向辦學的普本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學生數學、物理基礎普遍薄弱,和重點大學相比具有很大差距,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由於專業特點,決定了要理論與實踐並重,這給普本院校本專業高質量辦學帶來巨大壓力。一方面,學生的數學、物理基本功普遍較差;另一方面,本專業對合格畢業生在數學、物理方面的要求又是剛性的。到目前為止,這個矛盾已經十分尖銳,長此以往,傳統精英教育模式將不能適應大眾教育背景下的實際需求。為解決這個實際課題,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師生在現有硬體條件下探索了以面向專案化教學實踐為主線,結合日益普及的網路教育資源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深度應用,教師真正做到在課堂上答疑解惑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模式,注重傳統文化影響。實踐證明,這一做法是有效的,對應用型院校本專業辦學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體系

知識結構

1)理論:掌握本專業學生所需基本理論知識,以有用夠用為度,主要是高等數學、工程數學、電路原理及專業核心課的基本理論。

2)實踐:具有本專業培養方案所需的3個培養方向(電機與工業自動化方向;智慧電器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在1~2個方向上都有較為系統的實踐經歷,同時至少在1個方向上滿足自己的就業能力要求。

3)計算:計算能力作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樑,以數學為基礎,尤其是使用計算機作為輔助設計工具,引導學生應用MATLAB、AutoCAD和EPLAN虛擬模擬設計軟體,體現了學生培養的基本設計能力要求。

能力層次

1)工程分析。對專業領域相關的工程專案,學生能通過系統分析的方法結合專業知識對現有的工程進行剖析。說得通俗點兒,學生能看懂別人做的專案,至少能達到本專業本科生基本能力要求。

2)系統工程。本專業學生具有專案實踐經驗和能力,能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完成較為簡單實用的專案,達到獨立完成小專案和小組成員間合作形式,完成典型專案的知識能力要求。

3)產品工程。讓學生在產品效能取捨、產品友好性設計和產品包裝設計方面受到基本薰陶,達到能理解終端使用者需求,並能根據使用者需求調整設計方案的知識能力要求。

素質

這個問題可能很大,但歸根到底一句話——責任心,有了責任心,一個人就會成為有素質的人。

3大學生理想人格培養具體思路

當代大部分大學生能關心國家和社會的命運,捍衛國家尊嚴榮譽,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成才意識。但是在肯定大學生髮展積極因素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由於社會環境的複雜影響以及大學生身心發展的不穩定性,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中也存在諸多矛盾。較普遍存在的問題有:1)主體意識不強,厭學情緒明顯;2)道德認知能力強,道德行為習慣較差;3)意志薄弱,自我調控能力不高;4)獨立意識強,但獨立能力差。辦專業目的不僅是要教授學生基本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僅只是“教書”,同時要“育人”,為此與相關教學部門配合,切實落實學生理想人格培養方案,具體思路:讓學生了解與熟悉傳統文化;理工科學生應具有一定人文素質,且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整體需要;使學生達到或提升修身的自覺性,特別是在多元文化氛圍中更顯重要;讓學生能切實感覺到理想人格對生活與工作的指導意義;國家現代化要求人的現代化,要求人的素質與觀念的現代化;傳統理想人格與現代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需求不矛盾;人才是個逐漸社會化的過程,對不同類學生要注意分類指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三省吾身,是修身自覺性體現的切實方法,是對個人修養提升的高度自覺;覺察學生困惑的主動性呈現,教師可按理想人格培養目標進行疏導;教師要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注意為人師表的重要性。以上述內容為主線,讓相關學生輔導員、專業教師和負責本專業“兩課”的教師儘可能給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影響。

4實施步驟具體指導思想與進度把握

古人“十年磨一劍”來源於《禮記學記》中人才成長的論述,實施過程與本科教育4年8個學期和畢業後1年相當於2個學期共10個學期相結合。借鑑“十年磨一劍”思想的具體過程,第一年(第一學期,大一新生入學),離經辨志;第三年(第三學期,大二第一學期),敬業樂群;第五年(第五學期,大三第一學期),博習親師;第七年(第七學期,大四第一學期),論學取友,謂之小成;第九年(畢業後前半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第十年(畢業後一年),“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此類比標準給學生講述時得到學生認可。當然,讓畢業後的學生達到大學之道的終極目標,可能有些理想化,但作為一個努力方向和階段性自我評價尺度,還是值得借鑑的。專業能力培養實施以中央專項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實驗平臺和省專項教學實驗平臺為硬體載體,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先有感性認識,以實踐為主線,理論知識的積累以滿足階段性實踐需求為標準,強化實踐過程考核體系。注重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提升理論,在實踐中強化能力),實踐為明線,理論為暗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具體措施如下。

1)利用專業實驗室資源相對豐富優勢,在每個實驗室內配有與本實驗室相關的操作視訊課件和在網上下載的與具體實驗室相關的視訊教學資源,並對教學資源按照學生實踐教學認知過程進行分類,學生通過看視訊就可以形成對相關知識的基本掌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採用智翔教育集團專案化教學的典型模式,基於專案模式的五步教學法:①演示(演示本專案達到的效果);②分解(說明專案所需的背景知識);③模擬(模擬所演示專案的開發過程);④實戰(對類似專案能進行實施);⑤拓展(考慮到專案功能的完善,還需考慮的因素和應採取的措施)。涉及理論部分的疑惑,由教師在答疑課上統一解決,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借鑑與學習,共同進步。在工業自動化認知實訓等課程中嘗試應用此五步教學法,得到學生認可。

2)強化實踐過程考核力度,對實踐成績進行嚴格打分,同時適當增加設計性題目的考核力度,讓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鍛鍊和加強。讓學生熟悉將來所處的實際工作環境、掌握相關應用技能和工具,使學生儘早接觸工程實際,通過親自動手加深對學科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希望學生利用教學實驗平臺實現實踐、思考、驗證、改進、創新一系列過程,並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創新素質。王x明心學對當代大學生影響的積極意義與探索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如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受教育者很難發揮其主體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入腦入心等。關於王x明心學對當代大學生影響的積極意義與探索在高校已經多有研究,這一點通過查閱知網就可見一斑。竺可楨先生的《王x明先生與大學生的典範》《求是精神與犧牲精神》影響了浙大,也影響了廣大中國大學生,尤其是其強調知行合一(竺可楨,《王x明先生與大學生的典範》)觀點與目前大眾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育目標不謀而合。值得強調的是,他的理論體系兼顧本體論(心即是理,主客觀統一)、認知論(格物至良知)、實踐論(知行合一)和超越論(聖人境界)的統一,在大學生中融入可感同身受、可操作性強的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貼近學生實際,能激發學生共鳴,在嘗試過程中受到學生普遍好評。這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促進學生理想人格形成,都有積極意義,達到學生自我完善與社會需求的完美統一。

5創新性

1)給學生開啟崇高理想之門,併為學生創造一個較全方位的理想和現實的結合點,並切實具有可操作性。

2)對不同專業基礎的學生,尤其是對基礎不是特別好的多渠道入學的普通本科學生教育,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一個解決方案。

6總結

通過上述改革舉措,達到基礎寬厚、紮實,確保學生在電機與工業自動化、智慧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一個或幾個方向上有初步的專長,初步具備運用其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解決電氣工程領域基本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電氣工程領域有發展潛力,下的去、上的來,達到結合專業進行應用型卓越工程師教育所要求的水平,讓學生在學習做事的過程中學習做人,完善理想人格,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較全面需求。高等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筆者和課題組成員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辦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希望能拋磚引玉,一起迎來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模式的成熟,為偉大的中國夢添彩,為高等教育夢築基,為每一名大學生圓夢。

參考文獻

[1]劉西拉.二十一世紀的工程人才[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2]黎燕.王x明心學對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價值探討[D].廣州:暨南大學,2014.

[3]周輝.基於王xx心學思想的德育實效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3.

[4]王鵬飛,曾勇屏.王x明環境育人與三維模式德育環境[J].求索,2009(12):150-151.

[5]王路平.王xx“龍場悟道”對現代人精神追求的啟示[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9-41.

[6]朱潔.王x明的德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研究[D].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3.

[7]陳淑華.王x明的理想人格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12.

第三篇:機械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探析

摘要: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注重發揮學校的建材行業特色和優勢,選擇合作基礎良好的企業深度參與培養全過程。把卓越工程師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分為基礎和行業兩類,科學設定課程結構,突出建材行業人才特色。企業實踐引入"雙導師"指導和評價機制,分為建材裝備設計製造、執行和維護、機電液一體化控制、畢業設計等多階段實習實訓,內容充實,效果顯著。

關鍵詞:機械卓越工程師;建材;課程設定;創新

實現人才強國,增強綜合國力,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高等教育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創新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專業成為河南省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專業之一,從2012年開始在新生中進行選拔,組建實驗班,試行卓越計劃培養方案。現在已經有五屆學生參與學習,第一屆畢業生已走上工作崗位。在培養過程中,按照國家對“卓越工程師”通用標準的要求,注重與建材行業人才需求相結合,聯絡合作基礎良好的優秀企業深度參與學生培養過程,加強實踐環節訓練,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深受企業歡迎的建材行業卓越工程師。

1人才定位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關鍵

卓越工程師泛指高等學校培養的具有工程師基本能力、並獲得工程師執業資質或者工程師職稱潛力的後備工程師。我校是省屬應用型本科院校,有深厚的建材行業背景和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特點,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在人才培養方面所獨有、併為社會認可的建材特色。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方案中充分體現以建材機械為特色,提出“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建材機械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建材機械設計、製造、自動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建材行業生產第一線從事建材機械產品的生產、營銷、服務或建材產品生產企業工程專案的實施、裝置執行及維護等方面技術工作”。

2專業課程設定是知識和能力的保障

卓越工程師人才需要具備行業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方案中必須科學設定課程結構,支撐整個培養計劃的完成。企業最瞭解本行業技術前沿及技術發展趨勢,邀請建材行業企業參與培養計劃制定和論證、參與專業課程設定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達到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3實踐環節緊扣行業特色

企業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深入班組一線,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開發,結合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合作企業的選擇是重點。實施企業不但要與學校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礎,還需要技術水平先進、經營管理規範、行業影響力較大、領導高度重視等軟條件,特別是當前產業轉型、水泥建材行業產能大調整時期,建材行業企業為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保證培養方案的落實,企業為實習學生配備了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班組長擔任企業導師,承擔一部分現場指導和畢業設計指導工作,與學校導師共同形成了"雙導師"制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3.1在建材機械設計製造技術

企業實習學習內容以建材裝備的研發流程和建材機械零件的加工工藝設計為主。學生分組在破碎、粉磨、窯爐等設計組,跟蹤一臺裝置或一個關鍵件的設計、製造流程。例如,某型號磨機的大型中空軸應該設計成整體式還是分體式,切削加工工藝流程、熱處理工序如何安排,加工裝置、刀具、切削引數、量具及輔助工裝該如何選擇,是否需要進行設計或從企業工裝庫借用等問題,在工程師的指導下,理論結合實際,學生學會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設計,並制訂相應的工藝檔案。同樣,學會箱體類、盤類、齒輪等零件的工藝設計。學習各類加工裝置的工作原理,工藝範圍、加工尺寸範圍,為工藝設計時,正確選擇裝置打下基礎。熟悉各種加工刀具。

3.2在建材機械裝置執行與維護企業學習

學習內容: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熟悉水泥機械裝備的工作結構原理,熟悉破碎單元裝置,生料破碎、熟料破碎裝置的操作,維修、管理和維護。熟悉熱工燒成裝置(迴轉窯、蓖冷機等);提升輸送裝置、粉末裝置(球磨機等),水泥灌裝裝置等的結構原理、維護、維修和管理等。在建材裝備電液控制崗位學習,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學習微機控制、PLC控制技術、液壓系統等機械裝備控制系統的原理與設計。

3.3畢業設計與實習崗位相結合

畢業設計題目來源於實習崗位或工程專案,核心內容為建材機械裝備設計,成立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班組長與實習帶隊教師組成的指導小組,圍繞專案或系統的開發、執行、管理等工作進行畢業設計。實習崗位和畢業設計題目的遴選都得到了行業企業的支援和幫助,洛陽礦山機械研究院、中信重工有限公司、洛陽黃河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天瑞水泥集團、河南同力水泥有限公司、洛陽水泥設計研究院等建材行業優秀企業與我校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在我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畢業設計題目由企業、學校、學生三者共同參與制定,需充分考慮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畢業設計內容必須緊密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其形式不限,但是否達到培養要求,應根據專業培養標準,由企業高階工程技術人員與專業責任教授共同審定;畢業設計進行過程中,學生應在充分調研國內外現狀的前提下,根據專案研究或系統開發等要求,撰寫開題報告、研究進展分析報告等,每週向老師彙報不少於2次;由企業高階工程技術人員與骨幹教師共同擔任學生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每位指導老師每週應安排不少於一次的指導;畢業設計進度由指導老師把握,學生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後,可隨時提出申請,經指導老師同意後,組織學生答辯。畢業設計考核成績採用百分制,由三部分組成:企業導師(權重30%)、校內指導老師(權重30%)、答辯小組(40%),答辯小組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或班組長比例不能低於40%;企業評審或答辯小組評審未能通過時,學生可申請延長畢業設計時間,直至企業和校內導共同認定合格後,方可提出答辯申請。

4結論

依據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通用標準,制定了以建材行業為特色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知識和能力為重,科學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建材行業優秀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保證知識結構的前沿性和先進性;企業實踐分階段實施,內容充實、執行力強;實習階段引入"雙導師"指導和評價機制,實習效果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關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與工程人才技術人才培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朱文博,施小明,錢煒.基於創新實踐教學的卓越工程師教育研究-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基本經驗[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2):32-35.

[4]邸馗,籍亞玲,於瑞雲,等.基於“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創新[J].現代教育管理,2016(1):92-96.

第四篇: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輕化工程實踐教學改革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重大改革專案,雖然我校輕化工程專業沒有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計劃”,但從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要求,以及大學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使命角度出發,大力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實踐能力強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是當務之急。因此,我校輕化工程(製漿造紙)專業於2012年1月11日,與國內6家知名的製漿造紙企業聯合制定了南京林業大學輕化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本科培養方案,並於2012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輕化工程專業(製漿造紙工藝方向)卓越工程師教育班,第一屆卓越班學生已經圓滿完成卓越計劃的所有學習內容順利畢業,並且絕大多數學生進入到造紙院所及企業工作,正在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本文就我校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本科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先進經驗做一些探討。

1“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程式

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建立了相應的程式來組織實施,見圖1所示,確保培養計劃的不斷優化完善。

2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培養計劃制定容易,培養條件和評價標準難以配套

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制定看似合理,但很難操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x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以及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計劃[1]。根據輕化工程(製漿造紙工程)專業特點,我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方案”制定了“3+1”培養模式,即在學校學習3年,在企業學習和實踐1年,方案意在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該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在校學習3年要完成本專業所有的理論課程學習,時間非常緊,導致課程設定不盡合理,課程之間有衝突;企業學習一年,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一個班的學生是分到幾家不同的造紙企業去實踐,每個企業雖然都有很好的實踐教學人才和實踐手段,但每個企業的管理方式不盡相同,生產產品不同,實踐內容也不同,對學生最終的實踐效果評價標準不一致,導致學生大四一年學習成績無法評價;加上學校和企業的溝通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到企業後,學校疏於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2教學質量管理保障體系不健全

我院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教學培養計劃”是在原輕化工程專業基礎上設立的,教學大綱也是在輕化工程(製漿造紙)專業的教學大綱基礎上作些修訂,沒有深入研究卓越計劃培養內容和目標。因此,制定的教學質量管理保障體系不能滿足符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

2.3專業課程教材的內容不符合要求

教材是高等學校培養人才、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體現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重要知識載體,是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的總結,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製漿造紙工業最近十多年來發展迅速,各種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已經在各企業生產線執行,而作為培養製漿造紙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比較滯後,很多新工藝和新裝備知識在教材裡都沒有介紹,教材建設不符合本專業培養“卓越工程師”人才的要求。

2.4缺乏具有工程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隊伍

師資是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有效實施,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適應對卓越工程人才培養的要求是目前教師隊伍中一個突出特點。目前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機制以SCI論文等為主導,導致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文憑輕能力現象,很多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卻不符合高校“高層次人才”評價標準而進不了大學任教;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畢業後直接任教師,甚至還有很多非本專業教師,以致缺乏工程實踐能力,導致學生也只懂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欠缺。

2.5學生真正實踐實習環節時間偏少

各高校都普遍存在教學實習經費偏少,學生真正實踐實習環節時間短;加上企業為了保證生產安全,也不輕易讓學生在現場動手操作,學生只能現場看不能動,因此,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很難達到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目標。

3“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以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我院卓越計劃實施過程中採取了以下措施:3.1進一步細化“培養計劃”,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根據我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方案”制定了“3+1”培養模式,首先對“3”加以調整,選擇符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課程和內容,注重實踐課程教學環節,調整後的培養方案實踐環節佔總學分的比例從原來的28.5%提高到現在的46.5%。其次加強對“1”的管理,由專人(班主任)負責與學生實習的企業溝通,定期去實習企業走訪,及時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確保實踐學習效果。

3.2針對“培養計劃”,制定科學的教學大綱

針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我院製漿造紙工程系全體教師認真學習計劃要求,根據各課程特點,制定了符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各門課程教材的建設與選用方案。如在編制《製漿造紙工程設計》課程教學大綱的過程中,充分注意到該課程強調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教學大綱制定一定要符合本課程特點及本課程學習要達到的目的。該課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前一部分為工程諮詢內容,讓學生了解制漿造紙行業特點及行業發展政策要求等;後一部分為工程設計內容,作為本課程的重點,讓學生掌握工程設計的原理、方法,並制定上機實踐教學,讓學生動手設計一些小工段的流程、區域性車間佈置等。這樣的教學大綱,即可達到教學實踐的目的。

3.3根據“培養計劃”,積極編寫適用型教材

針對我院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院組織全系教師參編各課講義、實驗教材和課程教材,共編寫正式出版教材兩部,各類實驗講義和課程講義十部,基本滿足了我院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材目標要求。

3.4選調或外聘具有工程實踐教學經驗的老師來授課

高校老師理論知識豐富,工程實踐經驗欠缺,上課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工程應用知識的講授較少。針對培養方案要求,我院積極落實工程實踐人才,積極引進或外聘有工程實踐經驗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來授課,並簽訂長期授課合同,確保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又如,為了加強師資隊伍的工程化建設,前幾年專門調入了一位在國內知名的設計院工作二十多年、長期從事製漿造紙工程設計工作、工程設計工作經驗豐富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擔任《製漿造紙工程設計》的關鍵工程化教學課程,因此,上課時在講授理論的同時,結合工程例項來講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對本課程的理解更加透徹,效果良好。

3.5抓好課堂理論教學、實踐實習教學和畢業設計三大環節的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很多課堂變成了老師一言堂,學生上課不積極主動。根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筆者在講授《製漿造紙工程設計》這門課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上課採用混合式教學,即開展講授、互動、問答等形式多樣的上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授課模式,學生參與度更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這門課除課堂理論教學外,還有上機實踐操作,讓學生運用CAD繪圖軟體設計出不同工廠的生產工藝流程圖,完成本課程的課程設計,使學生課堂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實踐實習環節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班級制定了嚴格的實習計劃和實習內容,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實習時間來完成,並且安排具有工廠實踐經驗的老師帶隊指導實習,同時,建立了卓越計劃實習基地,確保實習的實際效果。畢業設計更是檢驗學生對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我院要求卓越班的學生必須完成畢業設計課題,設計題目應結合學生實踐實習所在工廠的生產線來出題,而不是抽象的或假想的題目;畢業設計指導老師應具有工程設計經驗和能力的老師來擔任。通過畢業設計環節,使學生對本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加強與鞏固,實踐應用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3.6教學效果的評價

學院成立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督導組,對卓越計劃的實施情況做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到院教學辦,由教學辦召集相關責任人整改,同時不定期召開“卓越工程師班”學生工作會議,傾聽學生對卓越計劃的想法和建議,並進一步修訂及完善各項教學計劃。通過以上各項卓越計劃措施的實施,我院輕化工程“卓越工程師教學培養計劃”的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第一屆卓越班學生已經畢業走上社會,反映效果良好,後續的卓越班建設也越來越好。

4結束語

人才培養是百年大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真正的落實,取得實質的效果,大學教育中必須要考慮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編寫適合培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各類教材,要引進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同時要切切實實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確保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培養質量,使“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案得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詮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2-23.

[2]張貴珍,劉憲斌,王運花.適應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科教材建設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2,(05):75-77.

[3]樊立萍.適應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27):3-4.

[4]劉斌,郝雷,姜萍,等.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改革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122.

[5]付興建,劉小河,陳雯柏.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實習教材建設探討[J].大學教育,2015,(08):7-8.

[6]孔建益,鄒光明,侯宇,等.卓越機械工程師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18-21.

[7]侯慶喜,裴繼誠,高玉傑,等.輕化工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12,(05):68-70.

[8]史泰岡,高丹.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0):316-318.

[9]李莉.教學型大學卓越工程師培養中畢業設計(論文)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10]吳壽煜,張宇紅.卓越工程師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34-39.

[11]張建鋒,黃廷林.基於“卓越工程師”目標下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93-96.

第五篇:卓越工程師培養下電工技術實驗教學改革

摘要:以電工技術實驗教學為平臺,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對電工技術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探索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有效實施“卓越計劃”。

關鍵詞:卓越計劃;電工技術;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1前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的宗旨是促進高校改變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鼓勵高校和企業間密切合作、共同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面向社會和企業需求,培養高素質的既有創新能力又有社會實踐能力的卓越工程師,以滿足經濟社會日益發展的需要。實驗教學是工科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主要途徑。電工學是高校工科非電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學習後續專業課程和從事專業相關工程技術工作打好電工技術的理論基礎。電工技術實驗是電工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其教學效果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目前北京科技大學電工技術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卓越計劃”的內涵,從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對電工技術實驗教學進行改革,探索培養學生基本實驗技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2電工技術實驗教學現狀

電工技術實驗教學通過具體實驗操作,使學生鞏固並擴充套件所學電工基礎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工程常用電子儀器儀表和電氣裝置裝置的使用方法,掌握進行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具備初步進行科學實驗研究的能力。北京科技大學電工技術實驗安排在大二第一學期,是學生進入大學接觸到的第一門實踐課,每年有6個學院19個專業58個班的1800多名非電專業學生參與,參與學生多,覆蓋專業面廣。非電專業學生普遍缺乏對電類知識、電類科技及電工技能的認知,加上實驗內容沒有體現專業特色和應用需求,很多學生認為這門課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對自己以後的職業規劃沒有用,因此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開展,當前電工技術實驗內容仍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設計性實驗非常少。驗證性實驗侷限於鞏固理論知識和訓練基本操作能力,嚴重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於鍛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設計、分析的能力。實驗指導書上詳細給出每一個實驗的實驗原理、實驗電路圖、操作步驟等,實驗中學生被動做實驗,極易產生明顯的消極與依賴心理,不利於發揮主觀能動型,更談不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總是期待一次連線成功,一旦出現故障就無所適從,不是直接找教師處理,就是將已經連線好的線路全部拆除後再重新連線,缺乏主動利用儀表逐步排查故障原因的意識,不能通過實驗有效地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驗教學改革思路

“卓越計劃”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包含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力三重意思。創新意識培養意味著激發興趣,讓學生對教學中所涉及的知識和現象產生探究的熱情和積極性;創新思維的培養更多體現在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上,即在面對教學中所涉及的知識和現象時,能自主地通過各種資訊科技手段收集資訊,對各種資訊進行正確歸納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可能的方案;創造力是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協同合作能力的表現。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長期的訓練、積累、磨礪中不斷加強。首先,正確認識創新能力培養在高校基礎實驗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將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理念貫穿到電工技術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其次,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重新整合實驗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對其廣度和深度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和培養學生在本專業領域的應用意識。最後,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按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分層次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4實驗教學改革措施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在分析北京科技大學電工技術實驗教學現狀,對非電專業教師和學生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具有專業和工程特色的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即將電工技術實驗分為基礎性、綜合性和創新性三個層次,在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中融入專業和工程特色。基礎性和綜合性實驗是必修實驗,與電工學理論課同步進行。創新性實驗以科技創新活動和電子大賽為依託,學生自主選擇。基礎性實驗是實驗教學的根本。非電專業的學生底子薄、水平差異大,有許多學生還是第一次比較深入地接觸電學實驗,基礎性實驗採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傳統驗證性實驗方式。學生在完成基礎實驗的過程中不但加深對相關理論和技術的理解,而且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掌握基本實驗方法,培養基本實驗能力。

綜合性實驗立足基礎、面向應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解決較複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中教師只提出實驗目的和要求,給學生適當講解怎樣根據實驗的目的和要求設計實驗,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制訂實驗方案、畫出實驗電路圖,並在實驗室規定時間內完成實驗。綜合性實驗專案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將多個知識點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由以前的被動接受知識逐步轉化為主動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發揮空間。創新性實驗面向工程實際應用,既有綜合性又有探索性,目標是培養具備自身專業知識和電類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實驗內容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要求和實驗室條件確定,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組織實施、除錯以及專案報告,全面提高有效運用所學知識和新技術進行系統級開發應用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1)注重實驗基本技能培養。結合基礎性實驗系統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佈線整齊、美觀、易於檢視,接線從左往右,以網孔為單位,先串聯後並聯、先分後合、先接主迴路再接輔助迴路等,同時合理設定測試點以便於測量。詳細講解儀器儀表的構造、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項,使學生從根本上了解測量,進而在實驗中正確選擇、使用儀器、儀表。發現和排除故障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有效方法,適當設定一些簡單的障礙,指導學生分析排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鍛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理解相同的實驗資料,不同的資料處理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另外,培養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及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主動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紀律、愛護公物的優良品德。

2)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在基礎性實驗鍛鍊的基礎上,綜合性實驗從易到難,由部分綜合到完全綜合,逐步調動實驗的積極性,增強探索的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設計實驗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相對其自身能力的綜合和創新。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創新教學理念,綜合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狀態,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向實驗過程,要求學生按“設計要求→查閱資料→自主設計→模擬研究→實驗實施→實驗驗收”這一完整的訓練過程完成實驗,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為一體。

3)形成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依託校園網路,建立實驗教學共享資源庫,引入專案驅動、翻轉課堂教學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開展必修與選修、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滿足不同專業、能力、興趣學生的需要,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入Multisim模擬軟體,利用其高效率、高精度、無損耗和靈活、真實模擬等特點,為學生搭建一個大膽嘗試、積極創新的實驗環境。開設網上實驗,形成虛實結合的綜合實驗體系。模擬與實際操作互為補充、各取所長,尤其是對於需要觀察動態過程的實驗,更有助於增強實驗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構建開放式實驗教學環境。傳統封閉的實驗教學環境要求學生按照規定的時間到實驗室完成規定的實驗專案,不管完成與否,到了下課時間就必須離場,客觀上影響了動手能力較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限制了部分能力較強學生繼續學習的機會。開放式實驗教學環境實現了實驗內容、實驗時間和實驗資源開放,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擬定實驗方案,通過預約獨立來實驗室完成實驗任務,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特別是在實驗失敗後,可自己重新修改實驗方案、重新做實驗。開放式實驗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在實驗活動中由被動變為主動,對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對於培養學生在實驗中學習與掌握知識、拓寬知識面有重要的作用。

5結語

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電工技術實驗教學改革,從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對電工技術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從北京科技大學2011、2012級的教學實施結果來看,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電工技術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創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研發、創新能力,綜合素質高的卓越工程師。

參考文獻

[1]崔家瑞,李擎,閻群,等.“卓越計劃”下專案驅動型自動化生產線實訓平臺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0):199-202.

[2]秦曾煌,姜三勇.電工學[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劉蘊絡,韓守梅.電工電子技術實驗教程[M].2版.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11.

[4]儲春華,李有軍,翁紹捷,等.非電類專業電工學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4):382-384.

[5]張瑩,張振偉.基於BB平臺的非電類專業電工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5):119-120.

[6]化曉茜,王紫婷.改革電工電子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151-153.

[7]顧雯雯.基於專業導向模式的少學時《電工技術》教學改革[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0(2):150-152.

[8]周靜,侯世英,孫韜,等.電工電子基礎實驗開展創新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4):119-121.

[9]陳燁,袁小平.電工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s2):64-68.

[10]艾清慧,錢步仁,孫豔茹,等.面向“卓越計劃”的電工電子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1):83-84.

[11]龐洪帥,高豔萍,張娜.高校電工學實驗教學新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4):272-274.

[12]蒲永紅,張婷,趙春鋒,等.電工技術實驗中常見故障分析與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9):269-272.

[13]吳鵬,宋文龍,尹力.探究式教學在電工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4):52-53.

[14]李露,孫豔,陳處雨.基於電工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67-268.

[15]白雲,柴鈺.加強開放式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109-112.

第六篇:卓越工程師培養視角下建築人才職業道德教育途徑

摘要:現代教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正逐步將知識能力培養拓展為綜合能力培養,貫徹“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改革理念,注重知識體系滲透的同時,塑造學生的思想道德體系成為教育優化發展的關鍵。因此,科學構建德育教育體系,對培育卓越工程師而言至關重要。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培養;建築工程

一、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背景和職業道德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建築工程專業也逐漸受到重視,培育我國特色的建築專業人才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基於此,自2010年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隆重拉開帷幕,培育卓越工程師已然是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對此,為保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科學開展,對建築工程師職業道德培養應注重以下內容:其一,服務社會。注重以社會福祉為著眼點,確保工程的建設迎合社會需要,逐步推動社會發展。其二,加強責任意識。注重建設工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建築的安全性與實用性,堅持以社會利益出發,科學保障社會利益。

二、建築工程師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作用及培育現狀

當前建築工程師培養過程中,為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在注重建築專業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貫徹職業道德培育變得至關重要。內化職業道德進入建築專業人才能力體系中,可有效確保其從事建設專案的實用性、安全性、舒適性與應需性,進而確保建築興建的科學、安全、穩定,使其成為支援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目前我國建築專業人才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以強化專業技能來擴大受教者的就業市場,這對建築行業水平發展本身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從育人育德的角度分析,其仍然欠缺引導靈魂的重要方式,即職業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開展中,為迎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科學培養建築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中責任感的培養至關重要。

三、現代建築工程師職業道德培育途徑

(一)打造職業道德培育專項課程

建築專業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手段之一,應著眼於校園教育的有效利用。眾所周知,作為教育教學開展的主要陣地,教學課堂是極為良好的能力培養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階段,藉助專業性的引導方略,採用先進的教育思維,將職業道德培養作為專項性課題,滲透入現代教育體系中,能極好的培育建築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此外,開展科學的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令學生髮覺自身的潛在價值,並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從而能積極發揮自身能力,內化職業道德於能力體系之中。

(二)構建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渠道

校園課程教育的先進性毋庸置疑,但其卻不乏紙上談兵之嫌,易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產生,不利於學生深刻的明確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對此,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內化職業道德,強化其責任感、自信心及分辨能力,校園方打造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渠道至關重要。利用校園黨委、團委、學生會等組織,與社會組織取得聯絡,構架社會實踐服務渠道,在社會實踐組織舉辦活動時敦促建築專業學生參與,使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增強責任感,強化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分辨力,可抵禦誘惑,堅持原則,貫徹並內化職業道德入自身的能力體系,規避因職業道德缺失而造成的嚴重後果。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基礎背景下,職業道德素養已然成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關鍵所在,注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課堂滲透與實踐活動引導為手段,促進職業道德教育深入建築專業學生職業培養體系中,保證卓越工程師科學培養的同時,將職業認知與職業操守不斷優化。

參考文獻:

[1]李栓久.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研究生職業能力構成及培養途徑[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