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視覺狂歡的愚樂與稀缺的文化底蘊論文

文思屋 人氣:1.76W

近多年來,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已經颳起了陣陣狂潮,尤其自從 2005年夏天湖南衛視的《想唱就唱》推出了“超級女聲”選秀節目之後,它不斷被作為一檔大眾娛樂節目,成為社會各個階層關注的焦點,創造了以大眾娛樂、娛樂大眾的文化奇蹟,當年就在中國大陸地區創造了極高的收視率。在“超級女聲”的迅猛傳播的聲勢影響下,娛樂節目市場在國內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各種綜藝節目呈現出“遊戲的狂歡”[1],很快就推動了國內其它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誕生,一時間《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相互模仿,爭相比豔,娛樂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電視娛樂節目雖然是一種大眾商業的娛樂形式,有著其自身的利益驅動,但絕對不能將其作為一種純粹的物質性商品,電視娛樂節目工作者應當將它的人文精神和引導作用進一步深化和提升,拓展其精神向度,使其接受一定的價值理性約束。本文擬將從“超級女聲”這一現象來分析娛樂節目的成功策劃、煽情特徵、存在弊端以及對策,以促進電視娛樂節目的良性發展。

視覺狂歡的愚樂與稀缺的文化底蘊論文

一、品牌意識:《超級女聲》在娛樂節目製作與營銷上的精心打磨

《超級女聲》的主辦方湖南電視臺一直堅持“活動造影響,欄目續品牌”的理念,打造強勢品牌,拓展省外市場,在內容上進行特色定位,與其它省級衛視有所區別。《超級女聲》也正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獲得成功的。它引起了觀眾和業界的巨大反響,它在製作思路、組織方式、營銷模式上不同於當前盛行的其它娛樂節目,而是對國內外娛樂節目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彰顯了自己的獨特個性。

《超級女聲》在節目製作與營銷策略上有著多方面的精心打磨:首先是對娛樂模式的創新。它一直堅持走沒有門檻、沒有距離的平民路線,同時還利用誘人的大獎刺激觀眾的參與慾望,這說明娛樂節目的手段與激勵機制發生了變化,其市場化動作程度在逐漸提高,商業色彩也逐漸加強;其次是採用貼近觀眾的營銷方式。它在節目製作過程中將演播室前移,在縮短節目推廣鏈條的同時,增強節目的現場感和親切性;第三是聯合其它媒體共同造勢。《超級女聲》的成功除了對節目主題和營銷方式進行創新外,“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或者文化消費的行為,更是當今電視娛樂節目反同質化的成功個案。”[2]

通過“超級女聲”的個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娛樂節目的內涵就是通過電視這一特定的傳播媒體傳播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它可以體現為綜藝晚會型、益智型、遊戲型、真人秀、舞臺選秀等多種節目樣式。“娛樂的實質是大眾休閒”。[3]娛樂節目的核心就是讓平民大眾積極參與和加入的“娛樂”,無論它是遊戲競賽還是輕鬆談話,無論它是大眾參與還是小眾交流,只要它能給人帶來輕鬆、歡樂和感性娛樂,那麼它就是娛樂節目。作為一個電視娛樂欄目,《超級女聲》又不同於日常的卡拉OK的自娛自樂形式,是以淘汰晉級的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增強了節目的緊迫感與吸引力。它使整個娛樂節目策劃中大眾化、平民化的意識增強了,這種經營的方式的確很有創造性。

二、唯收視率:電視娛樂節目爭相模仿與偏重“愚樂”的失衡

真正的娛樂節目可以洗掉人們心靈上的煩惱,實現心靈上的自由。可目前的國內電視娛樂節目卻也出現了各種弊端。當下中國電視文化的發展已置身於市場經濟以及新的歷史條件下,它的商品屬性使其由以往的藝術文化轉變成一種商業文化、大眾文化。唯收視率、唯廣告效益的目的,使得一些娛樂節目降低了文化品味,一味地迎合大眾,以滿足人性中隱祕的體驗刺激和快感的慾望,滿足對他人的偷窺慾望,在節目中模仿戲謔、惡意詆譭,甚至出現怪異、粗糙的“審醜”現象。[4]娛樂傳播“繁華”的背後是思想和藝術的貧乏,娛樂節目的低俗品味將藝術淪為商品的附屬品,文化的內涵也被漸漸稀釋消解。

與此同時,娛樂節目本身的內容並非是專門為青年受眾打造的,比如演唱的歌曲、回答的問題、設計的環節等不一定都適合青少年。在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過度渲染“成星、成名”,讓他們沉溺於“星夢”崇拜的幻想中,這些都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在助長社會浮躁風氣的同時,會滋生青少年的投機心理,會產生一種虛幻縹緲的虛榮心理和一種對偶然性的寄託,而不是去踏踏實實地奮鬥、拼搏。電視娛樂功能的發揮一旦超出了一定的理想狀態,就會對大眾形成誤導,造成電視功能本身的失衡。另外,一味仿效和克隆也會導致電視娛樂節目質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電視“選秀”節目出現的“泛娛樂時代”[5],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當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看似豐富多彩,事實上內容大同小異,形式上千篇一律,而且又不注重節目的深度挖掘與創新。時間一長,就很難再吸引觀眾。

三、視覺衝擊:娛樂審美需要時尚,但也離不開文化底蘊

我們知道:電視娛樂節目最能體現都市文化性,是展示時尚的舞臺。跟傳統的文藝晚會相比,娛樂節目的參與優勢無疑是強大的。像“超級女聲”中,選手們都根據流行的時尚,搭配自己的'穿著,不僅代表了她們的個性,也穿出了時尚潮流。電視娛樂節目是以娛樂消遣為製作目的,有演播現場,包括娛樂、競賽、文藝表演、輕鬆話題的談話等內容,而娛樂節目視覺上的華麗與時尚在各類節目中堪稱之最。在以往的電視文藝晚會的創作中,重視的是文藝表演的質量、舞臺的佈置和鏡頭的排程,而娛樂節目對視覺元素給予全方位重視,燈光、舞美、人物造型等具有時尚特點。娛樂節目就是通過增加視覺元素的精美、可視和鏡頭畫面的感官刺激性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

此外,娛樂節目中大量引進的參與形式:節目環節參與、場外參與 、表演互動參與 ,總的原則是鼓勵參與和自娛自樂。 節目中懸念的設定使很多電視觀眾在觀看的同時,可以介入到節目中去,全身心地投入,調動觀眾情緒上的參與。娛樂節目開發了電視的“情感娛樂”功能,但毫不猶豫地把“煽情”的環節結合進去,這樣觀眾就很容易被感情左右,也容易掉進節目商業利益鏈條的圈套中。[6]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為了追求產品創新,以吸引觀眾的目光,一些互動體驗式的新式電視娛樂節目逐漸興起。這種參與式的節目在受到追捧的同時,所帶來的模仿現象卻很嚴重,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深思。有些娛樂節目的文化韻味已經變味或消失,總以粗淺的感官享受為目的,忽視了博大精深的經典作品在娛樂中發揮的陶冶、啟迪大眾的作用,顯然對嚮往新事物、接受時尚文化的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成長產生負面影響。[7]因為一個好的娛樂節目,不僅要以優質的節目內容為依託,而且要體現出它的思想內涵與文化品位,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總的來說,電視文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傳播、教育、娛樂、服務、經濟等。對於在電視機前長大的一代,電視傳媒不應過於偏重娛樂功能,避免由於過分沉溺於娛樂節目中,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誤導作用。電視娛樂節目不能因為用情而“濫情”,更不可為了娛樂而“愚樂”,注重強調輿論導向功能和傳播教育功能,是傳媒應堅持的一種社會責任。如果青少年長期迷戀在五花八門的娛樂文化環境中,就會迷失價值方向,喪失思考和判斷能力,喪失對正確的人生價值的探求,顯然不是明智之舉。因此電視媒體部門要加強娛樂節目的監管力度,制定出一個綜合的恰當的娛樂文化評價體系,扭轉某些低俗庸俗的不正之風,使娛樂文化能真正成為淨化大眾心靈、教化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軟實力文化。

參考文獻:

[1]石長順,範曉.娛樂狂歡與電視拯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10):29.

[2]張鵬,朱怡淼.另類突圍:“超級女聲”反同質化現象探析 [J].藝術百家,2006(4):54.

[3]周川,王靈書.低俗化的娛樂文化何時休[J].社群(上), 2006,12(上):40.

[4]胡靜.論大眾娛樂審美趣味的轉變[J].新餘高專學報,2008(10):60.

[5]朱丹.電視選秀節目的文化分析[J].電影評介,2008(7):78.

[6]馬忱.我國娛樂節目的現狀分析[J].新聞傳播20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