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於網路多媒體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構建

文思屋 人氣:1.89W
基於網路多媒體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構建
摘要:本文依據生態教學理論,結合網路多媒體教學的特徵,探討基於網路多媒體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對於構建課堂生態的作用和意義:網路多媒體教學使得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生態成為可能、實現教師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有助於構建師生共塑。
關鍵詞:大學英語;網路多媒體;課堂生態
 引言
 從20世紀初,生態學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被越來越多地借用、移植、發展,廣泛運用於社會學領域。早在1932年,美國教育學家Waller, W. 在《教學社會學》一書中就提出了“生態課堂”這個概念。1976,美國學者勞倫斯· A ·克雷明提出了“教育生態學”的概念。教育生態學研究教育與其周圍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的、社會的、道德的、生理和心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理,其核心內容是教育的生態平衡。教育生態學開拓了教育科學的新領域,從巨集觀上啟迪了外語教學的新思路。
  國內對教育生態的關注始於20世紀80年代, 發展很快, 並出版了一系列論著。從總體上看, 我國的教育生態學研究還剛剛起步, 研究比較集中在生態教育研究的巨集觀層面,即把教育生態簡單理解為教學環境的營造; 涉獵生態教育的微觀層面、探討課堂生態問題的學者不多。更重要的是,對於生態教學理論作為教學策略的研究遠遠不夠深入或者完全忽略。本文將依據生態教學理論,結合網路多媒體教學的特徵,探討基於網路多媒體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對於構建課堂生態環境,促進課堂生態平衡的作用和意義,以期對構建和實施生態化網路外語教學有所啟示。    
 1 大學英語課堂生態
 課堂生態是教育生態學的一個重要組織形式,課堂生態研究主要從生態學的角度來關注、研究課堂問題。多伊爾(Doyle,W.)和龐德( Ponder, G.)把課堂生態界定為“對教學環境產生影響的互相聯絡的過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網路”。 根據這一觀點,大學英語課堂生態就是由英語教師、學生和課堂環境三種生態因子之間互相聯絡、互相作用所構成的“網路” 即微觀生態系統, 所以對課堂生態某個或若干因子的研究總是關注這三個因子中的某一個或若干個, 同時某一因子又會不可避免地與其它因子互相關聯。
 大學英語生態課堂是一種動態和諧的自然與人工互補的生態系統,以一種整體、和諧、協同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模式呈現。其中教師與學生是系統中最主要的能動因素和主導因素,雙方的良性互動決定了系統的發展水平,是系統中的生物因素;系統的非生物因素即課堂環境是課堂活動得以實現的基礎,包括物理環境、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教學氛圍等,這些非生物因素不僅僅為外語教學提供基礎,還是促進教與學的重要外因。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路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由計算機、網路和其他資訊科技所構成的教學媒體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系統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大學英語課堂環境因子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了生態因子中舉足輕重的構成要素。
 生態後現代主義(ecological postmodernism )主張生態世界觀, 即世界是由關係網路組成的有機整體, 現實中的一切單位都是內在地聯絡著的, 所有單位或個體都是由關係構成的。在這個整體中, 作為關係者的'事物和事物間的關係都是真實地存在著的, 任何一物的變化必然引起這些複雜關係網路的變化。這種相互包含的關係是一種內在的有機聯絡,而不是實體與實體之間機械的外在相互聯絡。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三個因子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適應,他們在合作與共生中使大學英語課堂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生態整體,共同完成“生命發展”(育人)的功能。[如果其中一個因子被破壞,將會導致整個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系統失衡,呈現不和諧的局面。反之,利用某一生態因素的能動作用,也可以解決外語教學中的失衡問題, 消除傳統教學的弊端, 促使整個課堂生態系統達到平衡, 有效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2 網路多媒體教學下的課堂生態
 一般認為,網路多媒體教學是指以學科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為主,同時利用開放的網路環境、豐富的網路資源、多樣化的知識呈現方式、方便的人際互動環境和工具,針對不同個體的學習特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自由的課堂或課後學習活動,並引入互動討論、分組協作機制,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延伸到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環境。
 2.1網路多媒體教學使得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生態成為可能
 在大學英語課堂生態中,學生處於重要的生態位,他們是課堂學習行為的實踐者,是教學效果的體現者,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和生成者。所以大學英語課堂的根本目標是一切為了學生。網路多媒體有助於解決傳統教學封閉、單向、單一等弊端,為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生態環境提供技術支援,成為實現課堂生態化的一個能動因素。
 2.1.1開放多樣的教學環境
 網路多媒體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有機整合促使外語教學由傳統的封閉式和單向性的知識與技能傳播轉向開放式和多向性,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使學生有廣闊的選擇空間,打破了課堂教學時空的侷限性,將學生置於開放的生態系統中,把課堂延伸到社會,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實現學習主體與環境的有機整合,克服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花盆效應,達到生態平衡。這種平衡狀態會有力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為很好地體現學生在課堂生態中的主體地位奠定基礎,提供條件。
 2.1.2寬鬆自主的學習環境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網路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習活動可以歸結為三種基本型別,即資訊蒐集與加工型、人際交流型和問題解決型。學習者在此環境中進行學習享有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語言學習材料,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自由選擇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進行有效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充當助手、學員和學伴,體現出應有的主導作用: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指導、幫助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作為交際活動一方,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從而引導和幫助學生主體培養學習責任心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生態因子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