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知其白,守其黑”

文思屋 人氣:1.42W
“知其白,守其黑”

--海德格爾關於真與非真的思想一解

“知其白,守其黑”

“真”與“非真”或“真理”(Wahrheit)與“非真理”(Unwahrheit)是海德格爾哲學尤其是其後期哲學中的一對重要概念。 顯然。海德格爾不是在通常意義――認識論意義或本體論意義――上使用這對概念的,其含義應該在更源始的境域中,在存在論層面上去尋找。眾所周知,海德格爾的思想不僅有前後期的變化,而且其後期的思想更是嘗試了許多條通往存在的道路,體現了哲學運思永遠“在途中”的本性。然而,道路千萬條,最終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存在。不過,就海德格爾對於存在問題的探索方式而論,亦可將“真”與存在並列。故而有研究者稱,存在與真理是海德格爾思想的雙重主題。由此可見,理解海德格爾關於真理的思想對於理解其整個哲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海德格爾關於“真”與“非真”尤其是“非真”的思想是非常晦澀的,但是由於它關係到我們對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的全面把握,又是非理解不可的。就此而論,我們在一則海德格爾與中國道家關係的文獻中發現了一種解釋,或許對於理解其“真”與“非真”的思想有所幫助。比梅爾證明,海德格爾在《論真理的本質》第六節“作為遮蔽的非真理”的初稿中曾經寫道:“自由是(出自存在者本身的)去蔽著的讓存在;它將自身揭示為真理的本質。現在它將自身顯示為:此作為真理本質的自由在其本身中就是向神祕(Geheimnis)的補充性的開啟。那知光亮者,將自身隱藏於黑暗之中(老子)(Der seine Helle kennt, sich in sein Dunkel hüllt――Lao-tse)”。張祥龍先生認為,海德格爾所引用的這段話應當是《老子》第28章之“知其白,守其黑”。《論真理的本質》原是海德格爾於1930年所作的講演,後來整理髮表。這篇講演在海德格爾思想轉向中處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它雖然還不是“轉向”的完成,但的確可以看作“轉向”的開端。我們發現,通過海德格爾思想與老子之間的某種對解互釋來解讀《論真理的本質》這篇講演中的真理觀,或許有助於我們把握海德格爾關於“真”與“非真”的思想。

海德格爾的思想,尤其是後期的思想,與傳統的西方哲學主流觀念大相徑庭,卻與富於東方情調的神祕主義十分接近。當然,東方思想對海德格爾的影響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不容否認的是,與中國道家思想相遇,在海德格爾思想的轉向中的確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此並不想比較研究海德格爾與道家的思想關聯,而是試圖根據有關的材料,通過海德格爾與老子――實際上是“海德格爾所理解的老子”――的對解互釋,為其“真”與“非真”的思想提供一種解釋。

因此,本文不是文獻上的考證,也不是關於海德格爾與老子的比較研究,而是根據“海德格爾所理解的老子”,對海德格爾關於真與非真的思想提供一種解釋。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想由此而過分強調中國思想對海德格爾的影響,更不希望給人們留下中國哲學將是世界哲學的最終歸宿的虛幻假象。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學可以遭遇,可以因遭遇而撞擊出思想的火花,也可以各自產生新的思想,但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改變它們是兩種不同哲學的命運。而且這沒有什麼不好,抑或可以說,在此並不存在好與不好的問題。儘管海德格爾是形而上學的反叛者,然而他的思想畢竟深深植根於西方哲學傳統之中,不可能成為“老子”的翻版。雖然如此,他的思想的確不失為西方哲學傳統與中國道家之間的另一類思路。

一、海德格爾的思想轉向

眾所周知,海德格爾思想有前期和後期之分,或曰“海德格爾I”和“海德格爾II”。30年代時,海德格爾的思想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通常稱之為“轉向”(Kehre)。關於海德格爾思想的轉向問題,學術界存在著分歧。我們以為,海德格爾對於理查森關於轉向問題的回答比較恰當:“您對‘海德格爾I’和‘海德格爾II’之間所作的區分只有在下述條件下才可成立,即應該始終注意到:只有從在海德格爾I那裡思出的東西出發才能最切近地通達在海德格爾II那裡有待思的東西。但海德格爾I又只有包含在海德格爾II中,才能成為可能”。因此,海德格爾前後期的思想變化並不是斷裂式的,而是自我深入性的:30年代時,海德格爾發現,《存在與時間》試圖通過對此在(Dasein)的生存論分析將時間性確定為解決存在意義問題的先驗視界,實際上還不夠源始,因而他此後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在探索那深不可測的源始境域。由此,我們可以將海德格爾的思想轉向看作是他一貫的方法,即“返回步伐”或“回步”( der Schritt zurück)。

TAGS:知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