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英語閱讀如何教的思考論文

文思屋 人氣:1.07W

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綜合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國小階段是閱讀習慣養成的最初階段,因此,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進行閱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科學的閱讀技巧,能夠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對英語閱讀如何教的思考論文

新課標下的國小英語閱讀課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由於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人們認為國小生的詞彙少,知識面窄、語法欠缺,不宜開展閱讀教學,甚至還有不少教師對閱讀課採用“講解式”的舊且呆板的教學方式,從而忽視閱讀教學,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閱讀技巧。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訓練其閱讀技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地說,就是使學生學會在英語閱讀中有目的地去預測、思考和獲取資訊,並對它們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從而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意義。《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國小畢業時的閱讀要求:“……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那麼,在新課標下,如何在國小有效地開展英語閱讀課教學呢?

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漸進過程。閱讀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導——讀——練”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一、導——感知閱讀材料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型別和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不同的匯入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他們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

(1)設定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閱讀是對書面資訊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

(2)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物件背景的瞭解,同時也可放鬆讀前的緊張心理。

(3)幫助排除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生詞障礙。可以用舊聯新、為生詞創設情景、遊戲等方法學習有關生詞、短語。

以上這些環節能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準備狀態,帶著目的和願望去讀,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也有助於形成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讀——理解閱讀材料

理解閱讀材料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物件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

閱讀理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多層次的閱讀。一般分一下兩步:(1)聽:在國小階段,這一過程是略讀的一種主要方式,學生通過聽,瞭解課文大意,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2)精讀: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先佈置任務(抓細節/猜詞義等等),這些任務應該是分層次的,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由淺入深的進入學習,學生完成起來會更有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適時的啟發學生根據上下文或運用構詞法知識來猜測詞義。

三、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

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了閱讀材料後,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這也是閱讀的延伸部分,我們要幫助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資訊,而後引導他們將這些資訊重新組織,完成相關話題的表演和討論等,讓他們對知識點所適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但隨著年段的升高,閱讀的篇幅在逐漸加長,閱讀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遇到的障礙越來越多,導致學生閱讀興趣逐漸降低,閱讀能力發展緩慢。站在實際的角度看,我們都有必要找出問題所在,針對問題去探討解決的辦法。

1、如何讓學生有讀的動機?

如何讓想讀、愛讀,這是閱讀課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選擇內容有趣、難度適中、適合學生口味的閱讀材料,讀前恰當設計幾個小問題,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簡單的背景介紹等都可能有幫助。

2、明確閱讀課的目的。

3、交給學生讀的方法。

把常用的閱讀策略有計劃有步驟地交給學生,比如瀏覽,掃描,題目,主題句,抓大意、找細節、判斷態度等。各種技巧的安排要循序漸進,結合不同的閱讀內容在閱讀中滲透。而且多數技巧都需要教師不斷提醒,不斷示範引導才會逐漸被學生掌握,別指望你講一次兩次學生就會用了。那是教師的一廂情願。

4、不同學生要有不同要求。

讓他們各有收穫。基礎好的,要求速度和深度,基礎不那麼好的可以慢點,問題明簡單點兒,更查的只要能讀懂一點,就是收穫,應該收到肯定鼓勵。有必要時,可以把用不同難度的材料來訓練不同的學生。這樣他們才不會過早放棄。當然也要積極想辦法幫他們把基礎補一補,幫他們及早趕上來。

5、循序漸進,莫要急躁。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綜合過程,需要時間和積累,一般不會短期明顯見效。對於閱讀教學,特別是沒有經驗的老師最容易犯出現的問題就是求成心過於急切。要知道這種急切的情緒會不自覺地帶到課堂上,通過教師地言行舉動神態傳遞無意中傳遞給學生,使得很多學生產生“閱讀難”的印象,繼而產生畏懼心理。特別是哪些基礎不難麼好的孩子。所以,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沉住氣,不要急。眼睛要頂著學生的進步,心理存著學生的困難和問題,時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有計劃的逐步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6、詞彙和句子的積累是閱讀順利進行的基礎。

沒有語言素材的基礎,閱讀能力的訓練提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走遠。所以,一方面閱讀能力只能通過實際的讀來訓練,另一反面,閱讀能力的提高有離不開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豐富。閱讀課也並不是只講閱讀技巧,只講獲取資訊。重要的詞語、句式、慣用法等也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應該被排除到閱讀教學課堂之外。

7、讀後的總結很重要。每次閱讀課之後,教師需要總結反思。材料是否合適?時間控制是否得當?學生的困難在哪?進步在哪?哪些學生有困難,哪些困難是普遍的?教師設計的那些方法效果好?以後如何改進?這樣不斷根據上課學生情況反饋進行反思,日積月累,不斷總結,把好的方法技巧記錄下來,時間長了就是自己的教學路子。慢慢就會成為閱讀教學的專家了。

我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必須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會內容的語言想象,並結合這些語言現象,廣泛地向學生傳授文化、語言、認知等方面的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聽、說、讀、寫要全面兼顧,整體訓練,即達到閱讀的教學目的,又使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為以後高層次的閱讀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