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區別論文

文思屋 人氣:2.9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區別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區別論文

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區別論文 篇1

摘要:中國的教育以脫節為特點,如果說你高中物理學的不好,不會特別影響大學物理。但是大學物理確實是高中物理在各個方面的延伸。不同的專業對於物理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高中的物理在教學方面還是不夠嚴謹的,但是不能夠說錯誤,因為都是特殊情況。大學的物理學是真正一般的物理學,現象也從最一般開始,這主要是因為數學工具的應用.這也更加符合物理學的發展規律。

關鍵詞:比較;聯絡;區別

真正的物理課程只有一門,那就是《大學物理》,一般情況下會在一年內學完.涵蓋的面積比較廣泛,但是不深入,可以說就是高中的基本知識的延伸,但是角度不同,不能再用高中那種特殊的眼光去分析問題,因為問題在這裡變得更加一般。

對於我們這些工科的大學生來講,物理不是一門全新的、陌生的課程,我們從國中開始接觸物理知識,高中又學過三年的物理,這可能有助於大學物理的教學,因為我們已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也可能不利於大學物理的學習,因為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在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各方面有許多不同,我們已習慣於中學物理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勢,將對大學物理的教學和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正如俗話所說:一張白紙上好畫畫。所以,儘量做好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的銜接教學,使學生儘快地從中學物理過渡到大學物理的學習,是大學物理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我國中學物理教材和大學物理教材是按照物質運動形態從低階到高階的邏輯順序展開,即以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的順序排列.大學物理是在中學物理基礎上的高一級迴圈.是深度、難度的增加;應用數學手段的不同(從應用初等數學到應用高等數學);是由定性分析過度到定量研究;中學階段主要講均勻變化,大學則進入非均勻變化狀態.中學物理絕大部分概念、定律、定理、公式、法則在大學物理中都會再現,所以兩者可比性強.它們之間的這種聯絡,要求每一箇中學物理老師當講述某一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應知道這在大學教材中是如何講的;也要求每一個大學物理老師當講述某一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應明確該內容在中學教材中是如何處理的。

一.教材的區別。

從教材的種類來看:中學物理教材種類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二種版式;而大學物理教材種類多,據我們調查,現在各高校比較流行的大學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種。

從教材的內容來看:中學物理教材的內容雖然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都是五大部份的一些基本知識,而且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不是非常緊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學生已在數學課上學過,所以難度較小;而大學物理教材的內容雖然也是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與高等數學知識的結合比較緊密,大學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數學知識,有許多內容學生在高等數學課還沒學過,所以難度增加了。

從教材的編寫體系和書寫風格來看:中學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實驗、生產實際、生活經驗等引入相關知識,配有較多的插圖,所以比較形象生動;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區別。

中學物理由於教學內容少,課時多,所以教學程序相對較慢,老師有時間對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分析,對學生進行提問,並通過課堂演練題目的形式邊講解、邊討論、邊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每一章節或每一部分內容結束後,安排課堂練習或習題課,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本章節的主要內容。大學物理由於教學內容多、課時少,課堂教學的資訊量大, 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堂練習、介紹各種型別的習題, 課堂上以老師講解為主,要使學生當堂理解和掌握課堂內容有很大的困難,要求學生課後自己總結和歸納。中學物理教學,以物理知識點的傳授為主,將知識點講深講透;大學物理教學,以物理思想和知識整體結構講解為主,主要是物理思想、方法的運用。中學物理中的許多物理現象都可通過實驗進行演示,大學物理教學中由於種種原因,基本不使用課堂演示實驗的手段進行教學。

三.教學資訊反饋方法的區別。

中學物理老師和中學生平時接觸時間多,學生會隨時隨地向老師反饋有關資訊,大學物理老師和大學生除上課外,平時接觸時間比較少,學生平時很少向老師反饋有關資訊,並且平時很少進行單元測驗,課堂練習等,只能通過作業得到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由於部分學生有抄作業的現象,所以這樣的反饋資訊有一部分是不真實的。

四. 學習方法上的區別。

中學生,課後很少仔細閱讀教材,課餘時間用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就是求解大量的題目, 學習的主體意識不強,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大學生必須做到課前預習,帶著問題去聽課,課堂上抓住重點、難點,做好課堂筆記,課後及時複習,總結,做的題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學習方法在大學物理的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得好,事半功倍;掌握得不好,事倍功半。 1.中學的題海戰術和大學的理解分析大學物理的學習中要注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問題的分析。物理理論是高度概念化和定律化的知識體系,中學物理由於數學上的侷限,很多物理概念無法用數學公式形式表示出來,只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稍複雜一點的問題就要設法化為用初等數學可以解決的形式。使得學習的難點在數學技巧上,所以要多做計算練習,熟能生巧。而大學由於微積分的引入,使得各類物理問題大都可用相應的公式形式表示出來, 2.自學和課後複習大學學習也是一個自學能力培養的過程,大學的學習要注重課後複習和自學。中學時往往一個星期只學一個概念,一個公式,老師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消化理解;而大學往往是一堂課下來已翻過幾十頁,一個章節同時出現好幾個公式。考慮到大學生應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大學課堂上老師不會再像中學那樣面面具到,只是將問題的重點提出來,也不可能在課堂內消化全部內容,所以課後一定要自習,通過自學,獨立思考,提出問題,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如果還像中學時一樣完全依賴老師和課堂時間,勢必會感到力不從心,學習跟不上。從學校到社會就好比一個人學走路。中學階段是老師攙扶著行走,那麼大學就是老師在旁看著,提醒你障礙,摔倒了扶起。最終才能走向社會,獨自行走。大學就是這樣一個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在這過程要練習自己走,才能學得更快更好。從中學到大學,不僅僅是學習內容上的深入和發展,更重要的學習方法的學習和練習,是一種思維鍛鍊。能否順利地從中學學習過渡到大學學習不僅關係到大學能否學好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否掌握和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處理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適應社會環境,

而大學物理的學習又剛好是處於這個過渡時期,希望本文對這個特殊時期的教學和學習能有所啟迪。

五.學習目的和目標上的區別。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而物質是在不停的運動;物質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它們既服從共同的普遍規律,又各有其獨特的規律;對各種不同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研究形成了自然科學的各個分科,而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因而物理學所研究的規律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可以認為,物理學是除數學以外,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代工程技術的重大支柱,物理學的發展是推動整個自然科學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動力。

雖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已經明確規定了學習中學物理的目的,但現實中大多數的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目的是為了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 因為目標明確,所以大多數中學生學習比較刻苦、自覺。同樣,雖然大學物理教學大綱已經明確規定了學習大學物理的目的,但現實情形是,剛考入大學的許多新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目標不確定;一些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目標是在期末考試中能夠及格,拿到學分即可;

六.總結

大學物理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高中物理只是大學物理的基礎。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嘴裡說的大學物理和高中物理,其實無非都是物理,不過是從淺至深,從易到難。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覆分析、琢磨才能體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意義正在於此。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書中是這樣下定義的:“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分析,我們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互相接觸”、“相對運動”、“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然後琢磨、體會這些字句的含義。“互相接觸”說出了摩擦力產生的首要條件,並由此可聯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觸的物體就一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產生必然是伴隨著“相對運動”,那麼什麼是“相對運動”呢?“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判斷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產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相對運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運動”,“接觸面上”告訴了我們摩擦力產生的位置,而“阻礙相對運動”則說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那麼它的方向就應該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並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並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反覆分析、琢磨,我們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哪裡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區別論文 篇2

摘要: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之間相互作用方式的過程,以及物質形式轉化規律等的基礎學科。文章在創新教育的背景下,從教學內容、教學思維方式、課程設定三個方面著手,分析了大學物理教學與高中物理教學之間的差異,並提出了改善辦法。

關鍵詞:創新教育;大學物理;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的基礎科目之一,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大學物理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為學生後繼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的學習及進一步獲取有關知識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礎。而在我國教育改革推進的過程中,“創新”已成為主旋律。基於此,探究創新教育背景下大學物理和高中物理教學上的差異尤為必要。

一、教學內容深度上的差異

高中物理雖然涉及了較多的物理學知識,但是大多停留在基礎階段,知識內容也較為零碎,並沒有大學物理教學內容精深。在大學物理教學當中,知識點的安排都有一定的昇華,教學更加註重學生對於一個知識系統的掌握,需要學生從更高的層次對學習的知識進行理解,並形成自己的知識網路。例如,在物理學原理的學習當中,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原理大多比較淺顯,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大學物理中涉及的物理原理較為深奧,學生必須要通過更多物理知識的學習來掌握。

二、教學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教學是以學生掌握知識點為基本目標的。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採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理解知識點,學會做相應的試題。在大學物理教學中,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獲得更高的物理學習起點,更加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識。以圖1物理力學題為例,分析高中物理與大學物理之間的差異。高中物理的解法:當前面的人拉著繩子一端前進,會產生兩種運動效果,一種效果是繩子不斷伸長,另一種效果是使得定滑輪做圓周運動。把速度在這兩個方向上進行分解,從而得出:人的速率乘以一個餘弦函式最終等於小車的速率。餘弦函式的確定與人離平臺的距離,以及平臺的高度密切相關。大學物理解法:首先建立一個座標系,將小車行動的方向看做是x軸的正方向,將定滑輪看做是座標軸的原點,小車的座標軸設為x,人的座標設為s。根據大學物理中對於瞬時速度的定義,小車的速度以及人的速度大小分別是上述座標對時間的一階導數。由於高度不變,l、s、h三者之間存在一種明顯的幾何關係,將它兩邊對時間求導,然後結合大學物理中速度的表示式,就可以得出小車速度的大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中物理與大學物理思維方式的差異。因此,高中教師要以物理知識當中傳達的物理思想及知識系統的講解為主,重點關注學生物理方法的運用能力。而大學物理主要在於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課程設定的差異

許多國家的物理課程設定都呈現類似的特點:首先,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要求,堅持職業教育與升學教育相結合。將高一作為打基礎的階段,設定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內容。高二、高三的物理課程內容為高階系列課程,大多都為選修課。其次,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採用分領域或者分方向的靈活方式,設定多樣化的課程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在我國高中物理的課程設定當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常會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在大學物理教學當中,教學目標則主要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待科學的主動探究精神;能力培養、知識創新是大學物理教學的重點所在。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創新教育的背景下,對於大學物理教育和高中物理教育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提高。在高中物理教學當中,也提出了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但受到我國人才選拔方式的限制,再加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中物理教育還難以逃脫以往應試教育的桎梏。無論是高中物理教育還是大學物理教育,都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培養物理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物質世界現象,探求其中的物理知識,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四、結語

物理學的研究物件就是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屬於自然科學當中的重要內容,對於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價值。學生進行物理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提升實際使用能力的過程。無論是大學物理教學還是高中物理教學,教師都要尋求有效的教學方式,將物理原理等抽象化的知識點通過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再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內部的聯絡,以及知識點的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賈君茹.如何實現學生從中學物理到大學物理學習的轉變[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51-53.

[2]伍春燕,朱燕娟,張春華.從中學物理到大學物理的過渡與昇華:淺談大學物理的學習方法[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1):123-125.

[3]趙近芳.大學物理學[M].4版.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4.

[4]孟桂菊,高和之,楊昌權,等.加強大學與中學物理教學銜接的舉措[J].物理,2004(8):61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