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議論文之文學的良心

文思屋 人氣:3.21W

湘中的初夏,氣候變化無常,一時憋悶躁熱,一時又雨驟風寒。就在這些日子裡,我讀著古介先生的長篇小說《演繹》系列之一二部:《左青石》和《春草園》。

議論文之文學的良心

不知不覺中,我進入了這樣一方天地:這裡有革命的歡欣鼓舞,也有脫胎換骨的難堪陣痛,時間是二十世紀的四十年代末葉。

在左青石佑護下的臣民之中,我見到了大慈大悲的善人黃大香,見到了爛忠爛厚的大痴人李鬆福,我也見到了阿Q的接代傳人姜聖初,以及那個很會賣乖弄巧,既讓人怨恨也讓人留有同情的龔淑瑤我的心緒隨著這些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又似乎生活在我們中間的人物而起伏,或擊掌稱讚,或咒詛唾罵,或蹙額嘆息

做人不能沒有良心,良心體現在黃大香身上自有不同之處:於她,對生命的美好願望,對生活的執著追求,更多地是表現在母愛上。為了兒子,她拒絕了李鬆福的一片痴情,深深地掩蓋著內心的苦楚,這是因為她見到了生存環境的險惡,見到了做女人的艱難;她那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的心理只說明瞭母愛是多麼的深摯。後來,黃大香接納了李鬆福,這首先是為著不讓兒子在監獄裡牽掛她,她留下來的遺願更是體現出對兒子生活意志的理解,這種思想與感情境界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達到的了。黃大香的寬厚仁慈決非懦弱,更非糊塗,而是源於對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她的這種生活體驗尤其表現於挺身出力為人排憂解難,從來不肯與人結怨積恨這一點上。丈夫遺棄了妻子和兒子,為償債幾乎要了黃大香母子的命,但她見到了丈夫並非只是無情,也有無奈,從而在心裡給予了原諒;李家大院薄待過彭家。她總認為路長路遠,人不該老是冤冤相報,更不能落井下石。

黃大香所體現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良心與善性,正是這種存在於許多人身上的良心與善性才使得世界上一切假醜惡的東西最終走向崩潰。這用不著看黃大香在兒子入獄,面對惡勢力時所表現出來的堅韌頑強,只要看她在聽張炳卿說過了一大筐似是而非的階級鬥爭理論之後,依然不為所動就足以得到證明。良知善意已經溶於黃大香的血液之中,成了她的品性,她的人格。我在黃大香的身上體會到了良心的珍貴。崇高革命者並非不講良心,僅是良心體現於關係民族興衰的崇高事業之中。我同樣從心底裡為姚太如,黑雷神的悲壯而謳歌,也為張仁茂、李青霞、仇道民的失落而感傷,更為張炳卿、彭石賢等人的艱難求索而感慨。我知道,在那樣一個衝破黑暗,走向黎明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歷史限定的角色,鳴奏起一出磨礪人性的.交響樂。《左青石》寫的雖然都是一些凡人小事,卻一樣把良心的冶煉演繹得有聲有色。

應該感謝古介先生,《左青石》使我的良心受到了一次洗禮。這樣,在寒冷襲人的春草園裡,我的心卻超脫了許多。我可以對作惡多端,狐假虎威的郭洪斌說:正義與良心終將把醜惡淹沒。對鬱氣不發,走投無路的彭石賢則說:憑良心做事,你的心裡會永遠是光明的。而對避禍有意,求愛無緣的李超蘭,我們可以一起慨嘆:生活有太多的曲折與艱險,但我們經歷了,也曾爭取過,付去過,能夠留住人的良知與善性便也無怨無悔這樣想著,頓覺寒意盡消,周身暖哄哄的。揉揉有些溼潤的眼,沿著左青石通幽的曲徑,越過春草園的坎坷,我又回到了現實生活中。然而,在今天,我們依然可以見到一些人在渾渾噩噩中丟失了良心,一些人卻在痛楚中尋找良心,也還有一些人在名利面前喪盡了良心,又企圖去扼殺別人的良心

我陡然感悟到,讓我們都來呼喚良心吧,只有人人都憑良心說話,憑良心做事,我們的社會才有可能變得美好。當我把這篇短文題為《文學的良心》時,我已經從網上看到了思源先生評論《左青石》的文章《呼喚良心》與作者所作的迴應,我以為他們也認同了這樣一個觀點:文學作品只應該憑良心去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