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文思屋 人氣:2.41W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要在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怎樣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摘要:當今大學生面臨的競爭壓力日趨激烈,因心理壓力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定是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定、內容安排、教學方法選定、評價體系建立、隊伍建設等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索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網路文化傳播的無界限性,大學生接觸到的外在世界遠超出了上世紀的青年一代,由此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辦公廳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要求“各高校應創造條件,為大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專題講座、報告等”。湘教工委通〔2009〕59號《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尚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成長髮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會,針對課程建設的幾個問題展開思考。

一、課程目標設定

課程目標是課程預期的收穫,為這門課程培養人才指明瞭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要在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兼顧個性發展的人,所以在設定同質性目標的同時也要設定差異性的目標,擬定不同層級的課程目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1.將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髮展需求相結合。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才。當社會不斷髮展變化時,學校教育也應隨之變化,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擁有該有的心理承受力、獨立力、競爭力、創造力、合作性、幸福感等品質。

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目的除了結合大學生的青春特點之餘,還應結合社會發展實際,有效的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困惑,針對大學四年所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授課,引領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2.將預防輔導性目標和發展性、完善性目標相結合。大學生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心理處於斷乳期,成熟度不夠,在面臨一些人際交往、戀愛、學業等問題時很容易出現困惑,因此要針對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通或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心理癥結,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第一級目標即預防輔導性目標,也是針對部分有心理困惑、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的補救性教學目標。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慾望和潛能。

大學教育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學生自我實現目標的達成。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對自我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強烈的需求和願望。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第二級目標即發展性目標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課程目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高階目標與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密切關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促進學生心理和心智的健全發展,使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用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理,促進自己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完善自己的人格。

3.理論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擁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常用的心理除錯方法和技能,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要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行為習慣的體驗訓練,做到知識、情意、能力相統一。

二、課程內容安排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具體化的表現,以學生為中心,針對現實需求,從著眼於學生心理健全、心智發展、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角度來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學生希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獲得心理健康理論相關知識,更希望課程能增加一些體驗訓練內容,以提高實際技能。1.傳授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知識是指大學期間所發生的心理問題涉及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包括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對於成才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意義,瞭解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種類、表現、預防和治療的方法等內容,以便能及時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異常情況,並以科學的態度對待。

此外,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要注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塑造,將主觀幸福感的生成、積極人格的實現、積極社會關係的建立等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其中。2.模組化技能內容,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模組化技能內容即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和發展需要,將課程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小單元,一個單元就是一個課程模組,這些模組既密切相關,又相對獨立,有自己明確的主題、學時、教學方法、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有其獨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