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巨集觀經濟探究式教學的意義論述論文

文思屋 人氣:2.46W

《巨集觀經濟學》是普通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經濟類專業課程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學習其他後續專業課程的基礎。以往《巨集觀經濟學》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有效培養學生對巨集觀經濟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巨集觀經濟學》教學不能是知識的簡單灌輸,而應是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巨集觀經濟問題的方法並將其運用到後續課程的學習中,探究式教學和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運用巨集觀經濟學理論的重要手段。

對巨集觀經濟探究式教學的意義論述論文

一、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討論為基礎,引導學生以原有知識、外部世界和生活經歷為參照物件,通過思考、觀察、實驗、閱讀、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主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規律。探究式教學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為手段,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經濟生活實際出發,依據探索研究的客觀規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探究式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取向需要教師做好角色轉變,不斷加強教學過程的控制力。教師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該有目的地將自己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協作者和促進者。

1.學生學習動力的促進者有參與的意願是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式教學的前提,因此,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要求教師必須熟練駕馭教材,把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在探究式教學內容安排上要儘可能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參與探究新知、掌握理論的能力。教師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的職能就是組織和監督,具體職責為合理安排探究問題、設定良好的學習情境、維持和促進學生探究興趣等。

2.學生學習過程的協作者當學生有了探究學習的興趣,被引導進入探究學習過程後,教師的角色就轉化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協作者和積極旁觀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協助。總之,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主導學生的學習過程,而是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身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失敗,教師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

三、探究式教學的環節

現象觀察。教師挖掘出教材中適合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與將要學習的教學內容相關的現實經濟現象,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發現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對現實經濟現象的觀察,發現經濟現象背後的基本規律。猜想假設。針對所觀察到的經濟現象的規律性,結合經濟學知識,提出符合經濟現實和相關理論的基本假設。邏輯推理。圍繞假設,通過演繹、推理等手段探究問題的答案,這是探究結論的提煉過程。得出結論。在邏輯推理基礎上總結探究結論,得出結論的假設猜想和推理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斷地重複和試驗,最終獲得探究結論。結論應用。引導學生運用探究結論解釋現實經濟現象,一方面對探究結論進行檢驗,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

四、《巨集觀經濟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設計

筆者以消費理論為例,簡要說明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巨集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

1.現象觀察現象觀察是探究式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學生探究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只有對該經濟現象有切身體會才能引發探究興趣。在消費函式理論的探究式教學中現象觀察設計如下:第一,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年齡、性別、籍貫等資訊;第二,寫出自己本月消費金額與本月收入金額(假定來自家庭的生活費為個人收入);第三,假如月收入分別增加100元、200元、300元、400元,請學生寫出不同月收入情況下的消費金額;第四,為避免洩露隱私,要求學生以紙條的方式提交自己的答案,並標註在黑板上供其他學生分析;第五,要求學生總結收入變動與消費量變動之間的關係。

2.發現問題學生通過對提供資料進行分析,發現了收入與消費額之間的正相關關係,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提出問題:收入與消費額之間為什麼是正相關關係?當收入提高以後消費額的變動趨勢是什麼?除收入以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消費額嗎……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並分小組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會發現,除收入因素以外,年齡、性別等因素也會影響消費額;隨著收入的提高,消費額也逐步提高,但消費額提高的幅度落後於收入的增加幅度。

3.猜想假設因為收入與消費額之間的關係涉及消費者這個複雜經濟主體的具體行為,為避免個人差異對研究物件的干擾,教師有必要啟發學生對問題作出以下假定:消費額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收入,從而避免了其他因素對消費的干擾。

4.邏輯推理根據上述一組經濟資料所總結得出的收入與消費額的正相關關係,還不能稱之為理論。因為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可能只是一組特殊現象,這是歸納法。歸納法儘管有助於我們從紛繁複雜的現實經濟現象中找出背後的規律,但若要形成經濟理論則需進一步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作出證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用作圖、列表等方式配合邏輯推理。

5.得出結論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總結探究結論,我們可以得出消費理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研究結論,由教師在學生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給出凱恩斯的理論表述。在收入與消費的關係方面,存在著一條基本的心理規律:在一般情況下,當人們收入增加時,他們的消費也會增加,但消費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那樣多。

6.結論應用鼓勵學生運用消費理論解釋現實經濟現象,如分析一下家庭收入與支出的關係是否符合消費理論,進一步啟發學生探索儲蓄與收入之間的關係,為後續教學內容作鋪墊。

五、《巨集觀經濟學》探究式教學效果分析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相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而言,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從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採用探究式教學,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突出了思維活躍、勇於探索的優點,充分激發了學習熱情。

2.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究的路徑不是單一的和一成不變的,探究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到《巨集觀經濟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思維方法,並通過探究路徑的選擇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創新意識。

3.弘揚了團隊合作精神探究式學習過程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討論的結合,分組進行專題討論推動學生之間在思想上的相互激發和探究過程中的分工協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