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外語教育中跨文化意識培育決策論文

文思屋 人氣:2.58W

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根據海姆斯(Hymes)的觀點,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不具備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了解該民族的傳統和價值觀,在交際時就很難說出恰當、得體的話語。即是說,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比語言能力本身更重要。

外語教育中跨文化意識培育決策論文

然而,在外語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語用能力明顯低於語言能力,在實際交往中總是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往往又是因為說話雙方不瞭解對方的社會文化背景,或者是違反了其社會文化規約而造成的。大量例證說明,目的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是決定交際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見,為了使英語學習者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同時也是為了使跨文化交流變得和諧而富有成效,交際者就必須具備雙方語言和文化差異的知識。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掌握英語語言的同時,逐步培養跨文化意識,不斷總結,不斷提高,為跨文化交際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跨文化意識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

英語教師要廣採博覽,厚積薄發,必須熟悉外語教學所涉及的兩種文化,即學生的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語民族文化,成為兩種不同文化間的橋樑,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提供外國文化資訊,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在不同場合下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藉助所學文化因素去增強理解能力,汲取有效資訊,而且還要幫助學生避免用本民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外民族文化,使學生儘快獲得一種跨文化意識。因此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文化教學的質量,影響著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前提就是要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至於如何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1.更新教學觀念

英語作為~門學科其最終目的是通過教與學的雙向的互動,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英語綜合能力,即通過英語實現交流、學習及其研究。但是長期以來,由於我們教師過分地重視其基礎的問題,許多的教學內容演變成了重複的背誦和默寫;而且,由於考試指揮棒的作用,英語也像其他學科一樣,陷於題海,其本身最基本的作為交際載體的特性也消失殆盡,英語學習變得枯燥乏味。

隨著現代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對外交流的更加頻繁,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社會對於英語人才的需求不再是會很多英語單詞、能翻譯很多英語文章的“翻譯機器”,而是能夠進行實際談判、實時交流、傳播文化的實用性人才。這一要求同樣反映在英語教學中。這就需要英語教師摒棄傳統的只注重英語語言知識教學的觀念,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充分了解跨文化意識的內涵與價值,以文化教學為基點,跨文化意識培養為橋樑,最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加強文化修養

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是實施文化教學的主動者和執行者,教師自身文化素養將直接影響在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培養的成效。因此,增強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意識顯得至關重要。要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我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著手。

其一是重視教師英語文化課程培訓。一方面,高師院校要單獨開設英語文化課程,如英美概況、英美文化習俗等,使師範學生具備初步的英語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各教育機構要強化在職教師的文化培訓,利用寒暑假等時間舉辦文化培訓班或文化講座,以提高在職教師的文化素養。

其二是教師要主動地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加強文化修養。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文化知識,教師首先必須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儘可能多地學習目的語文化知識,閱讀大量的英文報刊、雜誌和文學作品等。

其三是要重視文化教學。所謂教學相長,學是提高教師文化素養的途徑,教同樣也是促進教師文化素養提高的途徑。假如一個英語教師自身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卻不願意花時間或精力來實施文化教學,那麼他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而不能稱之為是一個教書育人的教育者。也許有很多英語教師會抱怨說自己的工作量大,壓力重,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實施文化教學。但這不應該成為教師放棄文化教學的理由。我們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在元謂的重複練習和作業批改上,還不如花點時間和精力試著變通一下。例如組織學生能親自參與的英語主題文化活動,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這既能使教師在師生互動中增強自身的文化意識,又能使學生掌握了特定的文化知識,提高他們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

二、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課堂是文化教學的主要陣地,雖然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但是隻要教師充分合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45分鐘,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包括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等。文化內容如此之多,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進行有效的文化教學,筆者認為可以採用以下策略:

1.講解和介紹目的語文化

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主要在課堂上,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該語言的真實環境,遇到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時,往往會感到費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直接給學生講解、介紹文化背景知識。並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精選一些典型的、與教學相關的文化資訊材料,將它們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課堂上。

講解介紹文化知識的方法又可以一分為二,一種是綜合講解法,一種是系統介紹法。很多學者將綜合講解法稱為“文化旁白”(culturalaside),指在語言課時就有關內容加入文化的介紹和討論。例如,在講到英國報紙的時候,可以介紹幾種大報和小報以及他們的政治傾向和讀者群。綜合講解策略能夠創設文化語境、有助於聯想,這種文化教學的方法用途最廣、使用時間最長,但難度較大,它需要教師駕馭語言與文化的能力和一定的教學技能與藝術。

系統介紹法需要以文化課程為基礎,專門講授英語文化。目前,不少學校在高中階段已經嘗試開設有關英語文化的選修課,如“英語語言國家概況”、“英美文化簡介”等課程,並定期開展文化專題講座等。系統介紹法能比較集中、系統地呈現某個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於學生多維透視該民族的文化,認識該民族的文化思想。但是僅僅提供文化資訊、講解文化特徵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能通過實踐活動,如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某一文化問題等,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瞭解文化差異,增長文化知識,增強文化差異意識。

2.對比與分析文化異同

對比分析的方法既是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又是第二語言教學的重要方法。各個民族由於地域、生態環境、政治制度、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徵也不一樣。唯有對比才能發現文化差異,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語言與文化知識的教學。對比不能僅限於表層的形式對比,還應該有深層的內涵對比;不僅要進行語言的對比,還要進行非語言的對比;不僅要作語言、非語言形式與意義的對比,還要作言語交際行為的形式和意義的對比,等等。對比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對比讓學生髮現本國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異同,正確區分知識文化因素和交際文化因素,以便能讓教師在文化滲透時“對症下藥”,從而使學生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有助於文化理解意識的養成。當然,在進行文化對比的時候,教師本身應該保持客觀性,不能偏好於某一種文化而貶低另一種。因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也就是說,教師本身應該具有文化平等意識,才能在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對比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平等意識。

通過對比設計,相對而言,能比較系統地反映出兩種文化在某一方面的異同點。學生也能一目瞭然地發現兩種文化的特點,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兩種文化的理解。當然,做這樣的工作需要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和心思,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製作類似的表格,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中增長文化知識,增強文化意識。

3.選用原材料進行教學

外語教材的內容既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同時又是對某種特定文化意義的闡釋。在選擇英語學習材料時,要特別注重其語言背景之後的文化含量,因為語言和文化二者之間,是魚和水的關係。沒有任何一種語言不是植根於某種具體的文化之中的,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化不是以某種自然語言的結構為中心的。因此,我們可以直接把一些原版外文資料作為閱讀和聽力輔導材料,即使用真實語言材料。所謂真實語言材料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為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而說和寫出的語言材料。本族語使用者用這些材料來交流資訊,表達情感。真實材料不會根據一定的語法結構進行有意識的編排,也不會為了突出某一種語法規則或句型而有意識地組織語言材料,更不會使用學生熟悉的單詞取代一些不熟悉的單詞]。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純正的英語文化氛圍中感受英語的魅力。可以選擇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學作品和短文進行閱讀和訓練,因為文學作品是瞭解一個民族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而具有文化內涵的短文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在較短的時問內大致瞭解異國文化知識,為進一步的文化學習打下基礎j。

4.加強課堂語言實踐學習

培養跨文化意識不是文化知識的灌輸,而是學生在教師的中介作用下,通過各種語言實踐活動,感受不同文化的差異,從而逐漸形成一種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認識,並在使用英語時根據異國文化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出的自覺性。

(1)聽說訓練有人認為學生開口就算交際,在課堂中要求學生背單詞、背對話、背課文就算交際,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教學觀念。課堂內聽說練分為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前者側重對語言的理解,後者側重對語言的運用。要使學生具有真正意義上的交際能力,則在聽說教學時不僅要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更要注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訓練。課堂聽說訓練有多種形式,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聽原版課文朗讀磁帶,讓學生感受純正的歐美英語語音;也可以設定某一特定的場景,如在商店購物,讓學生自己組織對話,訓練他們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設定一些具有文化差異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學生將英語學習同自身所處環境和經驗結合起來,併為後面的閱讀教學作好鋪墊。

(2)閱讀訓練英語閱讀訓練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開口說”、“動筆寫”。學生花更多時間閱讀,讀更多的英語讀物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詞彙儲備,而且能在不知不覺中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及特殊的語言習慣,更容易學會用英語思考、交流、寫作。但是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常用大量的時間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然而瀏覽、精讀、跳讀、猜詞等技巧必須建立在對文章的文化背景的理解之上。只有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和閱讀訓練相結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將文化意識滲透到閱讀中去時就能夠更準確、更完整地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因此,要讓學生真正享受閱讀,體會文字中的樂趣,課堂英語教學手段必須多樣化。不僅要加強師生間、同學問的互動,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3)寫作訓練英語教學中的寫作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與聽、說、讀的教學是密切聯絡的:既有遣詞造句的問題,又有語篇結構的問題;既是語言訓練、又是思維訓練。

對學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說,文章的優劣與他對文化差異的瞭解程度有一定的關係。這裡說的文化差異不僅是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還包括不同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差異。這種差異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淵源,反映操某種語言的民族群體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語言和價值心理傾向,不同的文化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方面看待事物的視角。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從跨文化意識這~視窗來構建自己的價值觀念,在更高層面上拓展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價值內涵,以引起學生對文化價值的思考。

(4)角色表演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就語言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隨時地進行說解,指明其文化意義及使用中的文化規範。並可設定一些特定的社會文化氛圍,參照教材內容,以課本劇為依託,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或模擬表演,鼓勵學生儘量以目的語文化的成員的身份表演,根據言語交際的環境來正確使用語言。由於大多數學生沒有或較少有機會同英美人士接觸和交流,他們只能將課堂作為操練和運用英語的主要場合。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性的交際訓練十分重要,它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得體應用語言的十分有效的途徑。例如,在學過有關問路的對話之後,教師就可以將學校所在市區的主要街道、商店、車站、郵局等建築物畫成一幅示意圖,用不同標誌表示對話者的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並隨時將其變換方位,讓學生分別扮作旅客和民警,進行問路、指路的情景對話。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可訓練學生的口語,又能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同時,還可以使學生逐步提高結合社會文化背景來恰當地使用語言的意識。當然,教師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應給予必要的解釋與指導,並組織學生討論角色和表演的效果。

三、強化第二課堂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學習和掌握外語僅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在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為了使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及拓展,教師應在校領導的支援下,努力營造一個英語文化氛圍濃厚的第二課堂環境,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為他們提供一個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更廣闊的舞臺。

1.利用多種教學媒體

文化不僅具有歷史的繼承性,而且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具有時代性。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和變化,新的語言現象、文化現象也在不斷產生,外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了解、探討、研究這些新的文化背景知識。外語教學就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各種視聽媒體和網際網路絡資訊量大、時代性強的優勢,引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收聽廣播、觀看電視節且,瞭解掌握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與此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文化傳播意識,培養了他們主動獲取資訊的能力。同時,也可以開設校園英語廣播,讓學生自己整理收集到的有關資料,並用流利的英語口語向全校播送。通過全方面的接觸,讓學生體驗異國文化。

2.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文化內容本身即廣又雜,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又不能在課堂上談及所有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那麼,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地增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必須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增加文化的積累。課外閱讀既是課堂內容的延伸,又是擴大知識面的必要途徑。教師在指導閱讀時需要注意文章體裁的多樣性,題材的廣泛性,突出實用性與時代性、趣味性。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富含英美文化的報刊新聞、網上下載的英語文章、各類文化小故事等。而讓學生讀一些簡易的英文版的文學作品,做好筆記並交流心得,效果更好。因為文學作品是瞭解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關係等文化以及該民族的心理狀態、氣質等方面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當然在選擇課外閱讀的材料時,教師要切忌包辦代替,搞“一刀切”,把教師自己選擇的材料強加給學生閱讀。課外閱讀之所以區別於課堂閱讀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選擇閱讀材料的自主權。要知道,如果不能吸引所有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課外閱讀就不可能長久地開展下去。另外,在平時報刊雜誌的閱讀中,教師也要提醒學生主動發掘和積累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久而久之,學生才能自覺形成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加強課外跨文化交際訓練

人們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語言的運用和發展均離不開社會文化環境。在學校,越來越多的校園已經出現各式英文或中英雙語標語、指示牌,並定期作適當更新。如此佈置,學生在校內隨處可見英語成語、諺語,身臨其境。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交際中多講英語,並定期開展英語角、英語朗誦、英語演講、英語晚會、英語短劇表演等活動,來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進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是學生除了在課堂及校園裡瞭解文化,社會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大課堂,有更豐富、更全面的英語文化資訊等待著他們去發現、去發掘。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探索和嘗試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各種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和nativespeakers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交際,瞭解世界文化,切身體驗中外文化差異,培養世界文化意識,進而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通過課內外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不僅使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而且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對西方文化和本國文化的認識,有利於增強他們的文化融合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和了解與語言使用有密切聯絡的社會文化因素。同時,教師應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文化素養。教師應有意識地把西方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操練。從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有效得體交際的目的出發,幫助學生排除交際中的文化障礙,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努力做到文化教育與培養語言能力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