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影視藝術教育現狀論文

文思屋 人氣:2.13W

影視藝術是集音樂、人文和藝術於一體的一種娛樂方式,自發明以來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好評,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保證影視藝術的發展,我國各級院校增加了影視藝術專業,以期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為影視藝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淺議影視藝術教育現狀論文

影視藝術的發現在於傳播美好的事物或和諧社會的思想,使大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轉變審美觀念,推動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影視藝術不僅涉及大眾觀念和思想的轉變,還包含著大眾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衣食住行,並逐步改變了大眾的消費觀念或生活理念。

影視藝術的傳播性質與教育是大同小異的,所不同的是影視教育面向的是社會全體大眾,覆蓋面積較廣,而且其傳播方式簡單快捷,使大眾輕而易舉的接受,並逐漸深入人心。而後,影視藝術逐漸成為了大眾娛樂的主要選擇,引導一代又一代大眾的觀念。

例如1999年,由於片源日漸萎縮,電影頻道開始投資製作電視電影(一種稱作專為電視臺播放而製作的影片)在電視上播放,同時,電影頻道依靠豐厚的廣告收入獲取了鉅額利潤,先後參與投資了《春天的狂想》、《我的1919》、《橫空出世》等主旋律電影故事片。但就現在來說,影視藝術現階段由於行業法規不健全,行政手段干預等因素,其發展就比較緩慢,對於行業人才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因而產生了影視藝術教育,並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了一定的規模和系統。

例如我國北京廣播學院最初是我國電視教育的唯一高等學府,北京電影學校則是電影教育的唯一高等學府,而在廣播電影電視成立以後,這兩家院校合併到了一起,但其中的.教育並沒有任何的交流。直到21世紀初,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負責紀錄片教學的孔都指出“電影學院導演系增設紀錄片專業,是順應影視事業總體格局演變的舉措”。

電影學院才開始成立電視系,即建立電視體育體系,擴大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雖然成立電視系的願望落空,但在電影學院導演系,本科生到三年級後分為三個專業方向,一是傳統的故事片導演、二是紀錄片導演、三是電視節目編導。不管怎樣,影視藝術教育有了初步的發展。隨著電視的普及,受眾對於電視節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於我國來說,電視的出現很快就成為了大眾日常所需的一部分。但影視製作人才的培養在這個領域中的影響遠不及電視新聞、播音、紀錄片、專欄節目。究其原因,不難發現第一影視藝術人才的培養始於1979年,但專業目標一直很不明確,也沒有專業化的教育進行引導。第二對於影視製作所需要的人才培養只有導演和攝像兩個專業,其他人才則沒有被納入教育範圍中,學生在學校也就無法進行影視製作。

而在學生進入社會以後,也無法進行很好的發揮,使得影視藝術製作停滯不前。例如第五代電視劇導演楊陽是廣院79級導演專業的畢業生,1998年因執導電視連續劇《牽手》才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可以說她的成名比第五代電影導演晚了大約14年(第五代的開山之作《黃土地》誕生於1984年)。可見影視藝術教育的初始階段並不順利。

而後在1998年,北京廣播學院進行了教學改革,明確了影視製作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並增設了表演專業、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動畫專業,填充了影視藝術所需的人才空缺。另外,由於電視產業的蓬勃發展,影視製作也變得熱門起來,許多院校紛紛開設影視製作的相關專業,比如中央戲劇學院新近開設電視藝術系,重慶大學開辦電視電影學院,囊括了幾乎所有電影電視的專業;較早開設影視專業的大學有上海戲劇學院、山東藝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等。由此可見,影視藝術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確實佔有不少的分量,而連帶影視教育也成為了社會的熱門事件。

在影視教育逐漸完善之後,不僅有了完善的教育系統,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特點。眾所周知,電影和電視都是人類重要的兩種大眾傳播方式,其屬性都是一樣的,對於大眾生活的改變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雖然兩者在形態上都表現為視聽媒介,但他們在本質上又是不同的,因而都是無可取代的。但是少部分人有時候會混淆這兩種傳播方式,例如一些電視藝術理論把經典電影理論作為研究電視節目的理論淵源;一些從業人員認為學習過電影製作就能製作電視節目。

那麼電影和電視的具體含義又是什麼呢?電影,我們通常指的是敘事電影,或者叫電影故事片,電影學院的電影教育是圍繞故事片來展開的。電視的內涵就大多了,它包括新聞節目、文藝節目、娛樂節目、雜誌性專欄節目、服務節目、教育節目、體育節目、電視劇等,對於電視節目的分類,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把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概括其中。雖然它們有許多的共同點,但是電影的播放是階段性的,因而只是階段性的影響,而電視則是每日播放,因而具有長時間的影響,比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等。

另外,部分影視藝術專業沒有具體的技能教育,完全依賴於口頭傳授,因而被歸納為文科教育,但是其與文科教育也是有區別的。文科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影視藝術教育屬於藝術教育的範疇,強調培養學生利用視聽媒介進行藝術創作的創造能力,在學生的思維訓練中更強調的是藝術想象的合理性而非邏輯性。所以影視藝術教育也有著一定的特點。

首先,影視藝術教育要根據電影和電視的本質,設定不同屬性的編劇、導演、表演、攝影和美術等相關專業。但鑑於影視製作需要龐大的人力資源,所以影視要採取集體創作的方式,同時也加大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各部門的人才不僅集中了最好的想法,還了解了其他部門在工作中的實際情況,而且通過及時的溝通,也能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比如,導演懂表演,才能較好地指導演員塑造角色;錄音懂攝影,才能與攝影有較好的配合,不至於因穿幫而發生矛盾等。

另一方面來說,我國沿用了蘇聯的教育模式,而這種教育模式的缺陷就是學生的專業十分單一,不利於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但要立刻改變這種教育觀念也不現實,所以部分院校的影視藝術教育可謂不倫不類。比如北京廣播學院本科生的課程結構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選修課五部分組成。公共基礎課是國家教育部統一規定的課程;學科基礎課是學院規定的全院學生必修的文學文化類課程,如文學史、寫作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才是專業學習必需的課程,也是專業課教師有權力實施專業教育的部分。

其次,影視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作品的生產,也可以說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由於我國現在的教育條件還達不到要求,所以也就停留在與文科專業差不多的理論課程上。一般來說,文科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概念、要義,組織學生討論,課後佈置學生閱讀一定的參考書。

即使是法律這樣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也是通過現成的案例分析來增強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非要求學生去參加大量的辦案實踐。但影視藝術教育則不一樣,其實踐部分也是需要老師的指導和評價的。也可以說實踐是影視藝術課程的靈魂,如果無法進行實踐教育,其課程也就沒有意義。這就像培養一名廚師,即使學員能記住滿漢全席所有菜的做法卻從來沒有做過哪怕是拍黃瓜這樣的菜,學員畢業後能稱得上是廚師嗎?道理是很簡單的,也是很明白的,但最終結果卻無法改變,影視藝術教育也就不存在完美,影視藝術作品也就沒有完美之說。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遷之後,成為了大眾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得影視藝術教育也逐漸被重視起來。但在這個過程中,影視藝術經歷理論電影與電視的合併和發展,成為了一個完整的影視藝術體系,也有了自己的特點。例如影視藝術涵蓋的方面廣泛,因而需要大量的複合型人才,其人才的教育內容也就十分廣泛,且綜合性強。除此之外,影視藝術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是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所以需要大量的理論教育。可見影視藝術教育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任務,其所擁有的大眾傳播可以改變社會的面貌、思想等,還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因而探索影視藝術教育現狀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