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曾國藩的家庭教化倫理思想

文思屋 人氣:9.7K


  [論文摘要]曾國藩在繼承中國傳統家庭思想的基礎上,對傳統的家庭教化理論進行了深入闡釋,他把家庭作為倫理教化的基礎,提出要將治家與教子合二為一,知德與意趣要兼相修養,努力做到自立自強與剛柔並濟,並且將立身與養身相統一。

試論曾國藩的家庭教化倫理思想

[論文關鍵詞]曾國藩  家庭教化  倫理

在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思想中,重“教化”是一個重要的特徵。在“教”和“化”之間,“教”是一種外在的灌輸,“化”是一種內在的用功;“教”需要通過“化”才能表現出其功能,“化”也必須通過“教”才能顯現出其目的。曾國藩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倫理思想,特別重視家教,而且不遺餘力。曾國藩認為“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他將整個家庭作為培養子弟的基地,使治家與教子合二為一,相得益彰。曾國藩的家教倫理思想,可借可鑑之處很多,本文試論之。

一八本傳世,除傲戒惰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三月十i日,曾國藩在戰局危急之際給他去的兒子寫了一封類似於遺囑的家書,對曾家三代的家教法則進行了歸納和,祖父星岡公是“八字三不信”,父親竹亭公是“專重孝字”,他自己則是“八本三致祥”。三代人的治家法則,各有各的特色,也反映了三代人治家的不同側重面。曾國藩對祖父星岡公的治家法則極為推崇,可以說曾國藩的“八本三致祥”傳承於其祖父的“八字三不信”,曾國藩在家信中多次交待:“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以後吾家兄弟子侄,總以恪守星岡公之繩墨為要。”

曾國藩依從其祖父星岡公的治家之法,再三強調家中兄弟子侄要不折不扣地維護和執行,因為這在曾國藩看來。這二“八”二“三”,是他們家族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總結。正是因為其祖父的八字三不信使他們的家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繁榮,也正是因為他們對這八字的不斷踐履,才有了家門昌盛。由於曾氏家族對於他們的家訓之精髓能夠代代相傳,恪守不謬,尤其是經過曾國藩這一代又把他發揚光大,對於子侄後輩又言傳身教,勤於教誨與督導,因此即使曾國藩不能“金榜題名”成為朝廷大員或封疆大吏,曾家也可算得上是一個較為殷實正道的耕讀之家。曾國藩以八本堂的八句話為經,以星岡公的八個字為緯,經緯連貫,便形成了一套治家的理論體系。

為了教導好兄弟子侄做到這二“八”二“三”,曾國藩在此基礎上,要求兄弟子侄除傲戒惰。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他在寫給四弟國潢的信中說道:“家中僱長沙園丁已到否?菜蔬茂盛否?諸子侄無傲氣否?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轎,望弟留心儆戒。如聞我有傲惰之處,亦寫信來規勸。”

在曾國藩看來,“八本八字”與戒傲戒惰是緊密相關的,因為前者是興家之道,而後者是“保家之道也”。

二、知德意趣,兼修兼成

讀過曾國藩家書的人通常都會感到:做曾國藩難,做曾國藩的兄弟子侄更難。他是這樣一位兄長和父伯:學問淵博,見識廣遠,閱歷豐富,位高權重,要求嚴格,他把所有的經驗、智慧、理想、已成之志、未競之業全部壓過來給兄弟子侄。當然曾國藩又是幸運的,做曾國藩的兄弟子侄也是幸運的,他把自己的全部知識、經驗和智慧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兄弟子侄。

在曾國藩的治家思想中,他所希望的是,兄弟子侄們通過家教傳統和自修自勵,成為一個個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智慧敏達、懂得生活而又善於生活的人,用現在的來表達,就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對子弟讀書、做作文都極為關注,當然,曾國藩尤為重視品質的和培養。

曾國藩認為,在立德、立功、立言當中,立德最難。它不可以一日見功,需要的是長期的修養過程。雖然立德最難,但總會有收穫,只要“每思留心於言行之差錯,以時時儆惕”,“德業並增”,“傢俬日起”的目的還是有望達到的。